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王阳明关于读书的格言 正文

王阳明关于读书的格言

时间:2025-05-15 23:03:22

王阳明名言名句大全

1、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3、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4、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5、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6、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王阳明

7、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王阳明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9、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

10、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1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13、“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

14、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王阳明

15、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16、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王阳明

17、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

18、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王阳明

19、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

20、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

21、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2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23、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

24、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25、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王阳明

26、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王阳明

2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王阳明

28、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2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

30、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王阳明

3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32、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

33、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

34、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3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36、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王阳明

37、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38、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王阳明

3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

4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4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

42、“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阳明

4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4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

45、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王阳明

46、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4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阳明

48、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王阳明

4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5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即良知,它与生俱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人们可凭良知判断是非善恶;“行”即行为,是指人们的为人处事。“知行合一”就是凭内心的良知去做事。

这道理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太难太难。因为王阳明的“良知”所指,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既然这些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遇到事情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并指导行为,便是知行合一了,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真的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吗?身外环境太多的干扰、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套路,早已遮掩了初心,遇到事情越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越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王阳明的伟大在于他始终能遵从自己的心,蔑视权威、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崇尚独立人格。在立下不朽功勋后,由于他军功和思想的光芒过于耀眼,权臣嫉妒,皇帝忌惮,给了他极不公正的待遇,而面对这一切,王阳明毫不动心,因为他的初心就是为天下百姓谋幸福,为江山社稷谋安稳。他的良知始终澄澈透明,从未被外界所遮蔽,这正是王阳明超凡脱俗的圣人境界。

希望王阳明的心学能够得以光大,希望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听从自己心的指引,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2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读了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仍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看到度阴山写的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又有了再读王阳明的渴望。

再次纵览王阳明的一生,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为之肃然起敬。悟道心学、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这每一件于他人而言已是辉煌的一生,对王阳明来说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王阳明用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人生。

再读王阳明,对心学又有了一些更深的感悟。

致良知:守住心中底线。

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王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中有个能分是非善恶的良知。

王阳明的一生都是坚持按良知的指引去做,所以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是非善恶之心,但很多时候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可以遮挡我们的良知,功利之心、贪欲之念、纵情之求,我们忘记了要时时打扫自己的良知,让它清澈、明净、透明,反而被自己的欲望层层包裹起来,忘记了良知的存在。

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现在想来,也有不忘良知的意义。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偏离了良知的道路,不要与自己的初心越走越远。

致良知更重要的还要持之以恒。

王阳明在生命弥留之际,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像一道强光直抵我的内心,震憾、钦佩、叹服,仿佛一切的情绪都无法描述,我有了欲哭的冲动。一个人如果能光明一生,这是何等闪耀的人生,即便籍籍无闻,即便没有丰功伟绩,但这一生一定是无憾的是圆满是美好的。

王阳明认为人人皆圣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良知,但这个世上终有善恶之分,有美丑之别,就是很多人无法把良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那些我们曾经坚持的、捍卫的、遵循的良知,在物欲横流中逐渐面目全非,逐渐不知所踪。

事上练: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在军事上体现出来的雄才伟略,让人啧啧称赞,这就是心学表现出的力量。王阳明在各种战争中最后总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事上练。他是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不是突然具备的,去了解他的一生,在他15岁时,他就曾单枪匹马私出居庸关,从小就喜欢排兵布阵,并在并在江西一次又一次的剿匪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事上练,才能以悬殊兵力平定宁王。

事上练就是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是在实际中,我们常常做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空有远大的理想,却无从实现;似有满腹的才华,却无从施展。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机会、没有平台、没有运气,却不知事上练,其实事事皆可练。

从一分一秒的时间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的内心练得无比强大,把自己的本领练得无比强大,一个强大的人必能找寻到自己的梦想。

王阳明的心学似乎总能给人一种力量,在冥冥之中能重新焕发出精神的光华,能催生出前行的动力,能让平淡的日子有了更多的力量,让平凡的生命有了更美的追求。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3

梁启超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其中曾国藩被称作半个圣人。孔子自不必说,王阳明究竟是何方神圣,让后世的曾国藩、孙中山等都视为精神导师。在好奇心和对“知行合一”这一神秘内涵的驱动下,决定读读这本经典——《知行合一王阳明》。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天资聪慧,四岁前就熟读诗书,立志做圣贤。可命途多舛,理想被残酷的现实频频打脸,经历了牢狱之灾后,被放逐到偏僻的龙场驿站,竟然淡然了许多,开始潜心悟道。由此可以看出人要有自己的'终身理想,不断的追问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生的驱动力。

老王这前半生虽然很想做圣贤,可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兜兜转转研究了好多思想,比如军事、修仙等等。对于当下推崇的程朱理学,所谓的格物致知,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只能自己钻研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4

本次读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感觉这书里有种力量。或许有人会说又是本鸡汤。我负责的告诉你绝不是鸡汤。这种力量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阅读本书,把藏在身体深处的力量挖掘出来。这种力量叫做“致良知”。

它类似于心理学。心理学会告诉我们很多原理。但很少教我们方法怎么运用。而阳明心学确能简单易懂的理解去践行,确实佩服这位古人留下来的智慧。

阳明先生说“致良知”是终极目标。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光明良知才能强大自己,持续不断的光明良知,才能成大事。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却没那么简单,深挖隐晦的智慧才是不断探索的价值。

光明良知有两种简单的方法,第一静坐,第二事上练。

静坐并不是佛家的苦禅啥也不想。而是让自己静下来感受自己的良知。整理自己的思想。通过独立安静的思考把蒙蔽良知的东西清理出去。

关于“事上练”我们每天都可以实行。对待生活和工作,事事都可以从良知来判断是非,并管理好自己,时时刻刻的光明自己的良知。

理学讲存天理去人欲,阳明先生重新解读,人人平等,没有条条框框,良知与生俱来,良知也容易被私欲所蒙蔽。人只要没有私欲,自然能成为圣人或领袖。伟大主席“毛泽东”不就是这样的吗?至少我在电视剧里就是这样的。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对白》。当代的华人神探李昌钰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对我印象比较深的不是他,而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真的很伟大,做到了知行合一。养育了一群子女,学历都非常的高,都非常的出色。李昌钰的成长和人生的道路基本也是他的母亲给他指明的。他的母亲就是一个良知光明的人,私欲极低的人,一个教会儿女“致良知”的人。真心的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母亲。

对于李昌钰本人,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天工作16小时,吃饭都怕浪费时间。就是这种勤奋成就了他。他也能做到知行合一。他有自己的目标。他知道这个目标自己怎样做可以达到,并长期努力坚持付出。最终成了华人神探,现实生活中的福尔摩斯。

说到这里,我一直说别人的故事,我也来讲讲自己的体会和事上练。自从理解了良知的力量,简单的理解了阳明先生致良知。认为自己良知也被蒙上了一层较厚的灰尘和污渍。上至孝,中至信,下至公共社会。自己的私心太强。很多事情现在想想有些脸红,很多行为不够光明。

比如对父母的孝,一直觉得自己非常有孝心,但做的很少,知行不一。前几年觉得自己对朋友以真心相待,这几年反而没有了,利益心太重,还是私欲太重。自己也会学着占便宜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参与感没那么强,总觉得跟自己没啥关系,或者自己等着结果直接受益就好了,还笑别人费力不讨好。等等……。我的良知被社会的习气所蒙蔽了。

通过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我也初步了解“良知”的力量。一个人做到无私自然无畏。无私无畏不是说不作为。你做的事情只要符合良知,你的心中就没有任何恐惧。比如革命先烈,他们就是心中的无私所以伟大。比如我们看到美女会不好意思对视。说白了还是心理有私欲。比如我们看到我们的上司和老板,有时不敢面对也是心理的私欲在作祟。只有去除这些私意,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发挥自己强大本身的力量。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

1.初遇王阳明

第一次听说王阳明是在高中政治课上,讲他对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课本上将他批判为典型的唯心主义——你看不看花,花都客观存在。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从此也把王阳明和唯心主义打入了深渊。

2.再遇王阳明

第二次遇见王阳明,是看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把王阳明列为明朝近300年历史上的第1人。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洪武帝为代表,明朝的英雄好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载,能在这个英雄榜上排第一,王阳明绝对不同凡响。书中的王阳明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有教育家。这几个头衔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名垂千古,没想到他短暂的一生就铸就了这么多辉煌。他的道德品格、政治操守、军事才能、哲学思想和教育情怀都让我觉得十分佩服。当年明月把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的篇章留给徐霞客,我想也是和王阳明心学呼应。徐霞客就是心学最好的实践者,在一个200多年不断纷争的政治帝国面前,徐霞客和王阳明就像一股春风,耳目一新,敢于跳出程朱理学和科举桎梏,做到真正的自由自在。王阳明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发端。

3.知行合一王阳明

所以,接下来就看了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探寻他心学的真谛。对于我来说,读心学的感受就是从心所欲,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在的欲望、物质、言语所左右,真正的去修炼自己的心,知道什么是善恶,能够去恶从善,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后就是回到自己本真的状态,也就是直觉。通过知行合一,不断充实自己的身心感受。这让我想到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所说的,人有两个系统:

(1)系统1是直觉情感的直观感受系统;

(2)系统2是逻辑,理性的间接系统。

王阳明所做的就是让我们找回那系统1,并且通过系统2不断的修炼,让系统1不断锐化,变得更为理智,生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和睿智,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坚守。

正如王阳明所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分辨好坏,但在漫长的学习与社会的磨砺中,模糊了善恶之间的距离,正如韩寒所言:“成人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迷失自我,失去力量,慢慢都被磨平了,变成了无趣的’社畜‘。

4.阳明与三毛

王阳明的心学让我想起了三毛,她就是心学最好的诠释。三毛从小数学不行,性格又古怪,感觉自己融入不到成人世界中。但她喜欢画画,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偏偏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撒哈拉沙漠,找到了自己的故乡,心归属的地方,也找到了自己爱情。这才有了那么短暂却美好的撒哈拉故事。心之所向,素履所往,这就是心的力量。

5.坚持初心

王阳明的心学,有点唯心也有点禅修的意味,但不同的是,他不是出世的修行,而是儒家入世的实践,不断通过实践来磨练自己的内心,来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曾通过冥想企图断绝一切外部的声音,但心学却要顺其自然,让这些外部声音内化成内心更强大的自己,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的主人。

1、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2、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罗曼·罗兰

3、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4、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帕斯卡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6、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8、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牧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

9、创造力来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组合。使差异最显着的最佳方法是把不同年龄、有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搀杂在一起。——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10、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1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吉鸿昌

13、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德谟可利特

1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5、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16、五花八门的粉饰,滔滔不绝的雄辩,不过是冒充强烈信仰的无动于衷的卖弄词藻而已。——司汤达

17、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

18、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希特勒

1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黑格尔

2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2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22、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23、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罗·勃朗宁

2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25、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

26、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27、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2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9、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罗曼·罗兰

30、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31、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2、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33、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卓别林

34、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35、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37、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38、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39、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40、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4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42、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43、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

4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46、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歌德

47、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48、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4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50、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5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52、没有理想的生活,路上就会耸着生活的墓碑。——佚名

53、人的强烈愿望一旦产生,就很快会转变成信念。——爱·杨格

54、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55、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56、只因生命在继续才盲目地产生信念,这种信念是空的。——桑塔亚那

57、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坚定信念和巨大的力量。——托·富勒

58、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59、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60、信心虽然不是钢铁,却能铸造出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佚名

61、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62、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63、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64、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65、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66、唯独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鲁迅

67、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

68、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象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麽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罗佐夫

69、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贝多芬

70、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71、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72、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73、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74、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75、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76、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77、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78、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79、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80、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81、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82、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83、对不屈不饶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84、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85、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86、诚实是一座阶梯,也是达到认识之前的手段之一。——尼采

8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88、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巴斯德

89、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90、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