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牛津高阶词典格言 正文

牛津高阶词典格言

时间:2025-05-17 11:07:19

本书简介: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作品来自奥勒留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部著作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亦是温总理放在枕边,读了不下百遍的书。

本书原文由古希腊文而作,英文版选择比较权威的George Long的版本,中文版选择何怀宏的版本作参考。笔记中的英文释义摘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的伟大名著。

卷六04

6.11Consider how many things in the same indivisible time take place in each of us, things which concern the body and things which concern the soul: and so thou wilt not wonder if many more things, or rather all things which come into existence in that which is the one and all, which we call Cosmos, exist in it at the same time.

6.12If any man should propose to thee the question, how the name Antoninus is written, wouldst thou with a straining of the voice utter each letter? What then if they grow angry, wilt thou be angry too? Wilt thou not go on with composure and number every letter? just so then in this life also remember that every duty is made up of certain parts. These it is thy duty to observe and without being disturbed or showing anger towards those who are angry with thee to go on thy way and finish that which is set before thee.

6.13How cruel it is not to allow men to strive after the things which appear to them to be suitable to their nature and profitable! And yet in a manner thou dost not allow them to do this, when thou art vexed because they do wrong. For they are certainly moved towards things because they suppose them to be suitable to their nature and profitable to them.- But it is not so.- Teach them then, and show them without being angry.

6.14Death is a cessation of the impressions through the senses, and of the pulling of the strings which move the appetites, and of the discursive movements of the thoughts, and of the service to the flesh.

先尝试自己翻译一下吧,参考译文见下:

中文翻译:

6.11考虑一下在一段不可划分的时间里,有多少关系到身体和灵魂的事情对我们每一个人发生,那么你就不要奇怪,在同样的时间里,有更多甚至所有的事物都在那既是一又是全的、我们称之为宇宙的东西中产生和存在。

6.12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个问题,"安东尼"这个名字是怎样写呢?你将不耐烦地说出每一字母么?而如果他们变得愤怒,你也对他们愤怒吗?你不镇定地继续一个个说出每一个字母么?那么在生活中也正是这样,也要记住每一义务都是由某些部分组成的。遵循它们就是你的义务,不要烦恼和生气地对待那些生你气的人,继续走你的路,完成摆在你前面的工作。

6.13不允许人们努力追求那些在他们看来是适合他们本性的和有利的事物,是多么残忍啊!但当你因他们行恶而烦恼时,还是要以某种方式不允许他们做这些事。他们被推动做这些事确实是因为他们假设这些事是适合于他们本性的,是对他们有利的,然而情况不是这样。那么教育他们吧,平静地向他们展示他们的错误。

6.14死亡是感官印象的中止、是欲望系列的中断,是思想的散漫运动的停息,是对肉体服务的结束。

回顾:《沉思录》

词汇是根

首先是词汇的学习与掌握。有一些记忆方式,如用中文发音和联想去记忆英文单词,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短时间可以记住几个单词,但时间长了,词汇量大了,就很容易导致思维混乱,而且不利于英文思维习惯的培养。

因此,笔者建议从阅读中去熟悉词汇,因为大多数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涵义差异很大,在文章特定语境下去熟悉特定的用法才能活学活用,这样也可以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如果辅以全英大词典来学习新词的用法则更好,查字典学新词的时候还要准确掌握音标,每个词字形与音标做到精准对应。

高中考纲要求掌握词汇3500词,之前老师也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大家巧记这些单词(比如单词卡,短篇文段背诵等)。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单词就是这棵树的根,是一切学习成果的基石。掌握不了词汇,就看不懂文章,听不懂听力,写不了作文,英语成绩就上不去,能力就得不到提升。所以琳琳老师想说,单词,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死记硬背也好,巧用手段也好,一定要攻克下来!这树的根不扎牢,之后只会更艰难!

比如《朗文英英词典》和《牛津高阶英英词典》,用最常用的2000或3000个词汇去解释说明十几万词汇在句子中的用法,每天保证英文阅读时间,自然就可以积累很多活词汇,而不是掺杂太多中文思维的所谓“巧记”。

语法是脉络

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语法知识在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作文等题型中都是重要的考查点。

那怎么学语法呢?有些人说看语法书,语法书固然系统,但相对枯燥乏味,很难坚持,而且容易看了后面忘记前面。在没有丰富例句积累的时候就读语法书也会比较困难。

同学们说语法难,原因就在于高中的英语学习中,把高考要掌握的12个语法点拆分后分布在三个年级中去,而每个年级学习的又不是几个成体系成模块的语法点,零零散散,直到高三,要总复习了还在学。

这场三年的“持久战”让大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学了三年不知道学了什么,高三时间又紧,根本没办法再把三年的语法知识全部梳理从头来过,只能投入“题海战术”,但也是反复练,反复错。

如果语法这个东西只是存在于那几个语法填空里,倒也还好说。难就难在,作为英语这棵树的“脉络”,语法贯穿了高考几乎所有题型。从语法填空,到完形填空,到阅读改错,到听力作文……无处不在,常错常考,让人头疼。

因此,背诵课文及阅读中遇到的好句子是很好的方法,大量实用又漂亮的例句可以帮助你打好语法的.基础,背诵这些例句可以做到脱口而出,这本身就是英语能力很好的体现,这样的练习对以后托福和雅思等英语能力测试尤其有益。

当有一定的实用例句的积累时,就可以总结分析一下你所学的几种句式,找一找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比如各种时态、语态怎么用,动词的几种形式的用法。

也可以把同类句型的句子列出来把结构划出来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有较对比,学生可以更容易分析和理解句子间的语法区别,再结合语法书和长难句分析,把语法成分分析得更加透彻。

通过在阅读中学习词汇、在例句中学习语法这两个阶段打好英语基础之后,就可以在继续学习词汇和语法中再去专项练习高考试卷各题型。

听力是花朵

听力练习贵在坚持、专心致志,力争听懂意思并能跟读与听写。

开始可以听VOA慢速英文,也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安装一些英语学习软件来学习,在手机上有通过短视频和音频进行口语和听力学习的工具。平时还可以通过泛听、精听、跟读模仿等一边练习听力,一边抓紧时间练习口语。

还可以通过看经典英文电影或英美肥皂剧来学习听力与121语。电视剧如《老友记》和现在比较流行的《马男波杰克》都是很有趣且很有效的听力与口语学习素材。

这样多听多看多模仿,熟记于心,英语听力和口语不可能学不好。

阅读是枝叶

阅读理解所占分值大,要特别重视。英语的阅读理解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要求学生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兴趣和较强的分析理解判断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答题技巧。

在练习与考试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首先要抓住文章主题,正确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文章的主题句往往在文章或段落的头尾,但也有可能主题句不太明显,那就应注意句子问的逻辑关系,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应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找寻信息。在阅读考题中,有关于主要事实与细节的题目可采取寻读法,迅速判断所查内容的大概位置,认真读取相关信息。对于相关性不大的内容,可采用略读法,以减少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最后,要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做阅读理解題时,往往会要求判断一些没有直接表达的观点或作者的态度,这样的考題虽没有直接的答案,但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可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推断。要理解和遵照作者的意图,有时作者比较明确地表明了观点更多时候借用别人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或通过转折词来提出与前文相左的观点,所以明确作者的观点时要联系全文,通篇进行考虑分析。

对于阅读的7选5,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整体内容与逻辑性,尤其是文章的首尾段和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再通读7个选项。在每个选项后标记该选项大概的意思和文中关联位置和每空可能的选项。7选5实际上是完形填空,只不过把单词变成了句子,一般段首的空,常跟上下文联系紧密;段中的空往往是举例或承上启下的转折句或并列句:段尾的则一般是本段总结或引起下文话题。

可根据文中和选項中的同义近义词、事情、人物等信息或句子间的语气和逻辑关系来判断,比如递进、并列、转折等,或从语法的角度上来解决,比如各种非谓语形式等。

完形填空是树干

至于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以及写作,考查的吏多的是前面讲到的基础:词汇、语法和阅读量需要平时多读原文,从课文中学习单词用法和语法概念,通过阅读和跟读、默写,提高写作水平。

完形填空,可以说就是考逻辑。除了必备的单词量,语法的应用,其余的部分就要看主线副线,同义词、上位词替换等等,逻辑没捋清是做不好完形的。

面对这部分,除了打好词汇和语法的基石,就是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性思维,多练多积累。除了要积累常考单词,还要揪出有哪些逻辑性问题,语法性问题。不断地去回顾,完形是可以拿满分的。

具体来说完形填空可以用复现解題法、语法结构法、语境信息解题法、语境信息解題法来提髙准确度语法填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已给单词提示。

一种为不给单词提示。对于第一种,一般是变化各种词性:如名词的形式变化主要有单数、复数、所有格的变化;动词有谓语的变化(时态、语态、语气),有非谓语的变化(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介词):代词形式变化通常是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物主代词(形容词性和名词性)、反身代词、不定代词等;形容词、副词两种形式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数词形式变化如基数词序数词等;派生词,派生现象主要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种词中。

未给单词提示题型的解题要注意以下几种结构:固定短语结构;从句引导词:短语动词结构;短语介词结构:连词、关联短语结构;冠词、介词和常用的副词。介词通常考查固定搭配、上下文中出现的相关词等考查方式。

总之,高中英语学习需要平时多积累,多花时间考试方面需要在平时积累上再通过专项练习掌握高考各种题型的答題技巧,只要这样,学生的英语成绩一定会得到稳步提高。

本书简介: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作品来自奥勒留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部著作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亦是温总理放在枕边,读了不下百遍的书。

本书原文由古希腊文而作,英文版选择比较权威的George Long的版本,中文版选择何怀宏的版本作参考。笔记中的英文释义摘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的伟大名著。

卷七05

7.17About fame: Look at the minds of those who seek fame, observe what they are, and what kind of things they avoid, and what kind of things they pursue. And consider that as the heaps of sand piled on one another hide the former sands, so in life the events which go before are soon covered by those which come after.

7.18From Plato: The man who has an elevated mind and takes a view of all time and of all substance, dost thou suppos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think that human life is anything great? it is not possible, he said.- Such a man then will think that death also is no evil.- Certainly not.

7.19From Plato: But I would make this man a sufficient answer, which is this: Thou sayest not well, if thou thinkest that a man who is good for anything at all ought to compute the hazard of life or death, and should not rather look to this only in all that he does, whether he is doing what is just or unjust, and the works of a good or a bad man.

7.20For thus it is, men of Athens, in truth: wherever a man has placed himself thinking it the best place for him, or has been placed by a commander, there in my opinion he ought to stay and to abide the hazard, taking nothing into the reckoning, either death or anything else, before the baseness of deserting his post.

先尝试自己翻译一下吧,参考译文见下:

中文翻译:

7.17关于名声:注意那些追求名声的人的同内心,观察他们是什么人,他们避开什么事物,他们追求什么事物。想想那积聚起来的沙堆掩埋了以前的沙,所以在生命中也是先去的事物迅速被后来的事物掩盖。

7.18引自柏拉图:那种有崇高心灵并观照全部时间和整体的人,你想他会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伟大的东西吗?那是不可能的,他说。-那么这样一个心灵也不会把死看做是恶,肯定不会。

7.19引自柏拉图:但是我将给这个人一个满意的回答,这就是:你说得不好,如果你认为一个对所有事情都擅长的人应当计算生或死的可能性,而不是宁愿在他所有做的事情中仅仅注意他是否做得正当,是否做的是一个善良人的工作。

7.20雅典人啊,因为这确实是这样:一个人无论置身于什么地方,都认为那是对他最好的地方,或者是由一个主宰者将他放置的地方。在我看来,他应当逗留在那儿,顺从这偶然,面对他应得的卑贱的职分,不盘算死或任何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