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2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2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8.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9.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0.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1.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3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4.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3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7.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8.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9.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45.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46.(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7.(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4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9.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50.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5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5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5.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58.(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59.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6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7、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1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1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2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29、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3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
3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3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 《滕王阁序》
35、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3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3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 《赤壁赋》
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凌蒙初
3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后出师表》
4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41、久旱逢甘雨(霖),他乡遇故知。
4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4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争报恩》
4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训俭示康》
4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5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家风家训格言励志大全一
1.学习工作做到学而不废、知而不厌、业而不怠、责而不贷;家庭教育做到老而不唾、童而不惯、强而不屈、弱而不欺;行为道德做到礼而不止、信而不背、伦而不悖、法而不逆。
2.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3.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4.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欲求身富贵,须向苦中求。
5.不管谁有错,不管面临什么灾难,无论发生何种是非,都不可外扬家丑。
6.家和万事兴,邻睦百年福。
7.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8.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9.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3.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14.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5.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16.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1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1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20.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家风家训格言励志大全二
1.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3.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5.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6.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7.“孝”字当头;“礼”字在后;“净”字压轴
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9.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10.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1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2.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13.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14.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5.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和睦共处 。
16.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7.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8.道是脚下路,德乃身后名。
19.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20.遇合理之事则从。
21.为人丈夫,要从 “ 三纲 ” 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 “ 纲 ” 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22.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3.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24.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25.做人正直,学会宽容,善待家人,学会关爱;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 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坚持锻炼,学会分享。
26.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27.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可丢责。
28.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29.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30.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