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名言1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名人语录赏析
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9.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伤感的句子
14.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18.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7.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2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3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几米经典语录
3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3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3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3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4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4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4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原创语录
48.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4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5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中国古人名言2
1、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2、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
3、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为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4、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5、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6、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
7、有书癖而无剪裁,徒号书厨。
8、读诸葛武侯《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9、心无机事,案有好书,饱食晏眠,时清体健,此是上界真人。读《春秋》在人事上见天理;读《周易》在天理上见人事。
10、辞娴美,《西厢》以后,无如《玉合》、《紫钗》、《牡丹亭》三传,置之案头,可以挽文思之枯涩,收神情之懒散。
11、要治世,半部《论语》;要出世,一卷《南华》。
12、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13、惟书不问贵贱贫富多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14、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也。
15、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16、《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17、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18、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
19、阅《水浒》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方不枉在生一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
20、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21、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饮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
22、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前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 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出自〈朱熹语录〉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 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 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意思是:学习要靠勤奋才能获得,经过三年就会学得满腹经纶。出自《神童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出自韩愈《进学解》。
志当有高远。
意思是: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出自(三国·蜀)诸葛 亮《诚外甥书》。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意思是:自古以来,圣人贤人的盛德大业,没有不是通过学习而成<纪的。出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意思是:把毡子都坐破,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发奋读书,持久不懈。出自(元)范子安。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