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
什么是无限的?宇宙,大海,天空?也许,知识也是无限的。
两小儿辩日是一片文言文,主要讲了孔子向东游学,途中,遇到两个儿童在辩论太阳的问题,其中一个儿童 认为太阳出来时离人近,而日中时离人远,另一个儿童刚好相反。孔子也不能判断出谁对谁错。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大海无边,天空无
际。“当荣耀的太阳西坠,钱财耗尽,至真的知识却依旧放射着光芒”知识是一切繁荣富贵的由来,但一个人,即使长命百岁,也无法将知识全部一丝不苟的吸收。“熟为汝多知乎?”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不知的时候。三人行,必有我师。做人要学会谦虚诚实,实事求是。“我们应该谦虚,因为你我的成绩都算不了什么,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我知道,在大千世界中,我是渺小,无知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2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话。原先我一直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后来读了一个故事,我终于明白了。
叶天士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的一位著名的医生,青年的时候就已经世界闻名,誉满江南。有一天,叶天士正在给人看病,来了一个人要砸他的招牌,原来这个人曾经得了重病,叶天士告诉他的病已无药可医,后来这个人四处求医,遇到一个破庙里的老和尚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治好了。听这人说完,叶天士非常佩服这个老和尚,就去拜他为师,虚心学习,老和尚喜欢他,信任他,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了他,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医生。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叫“航”,从幼儿园开始,他就一直没有我运动好,个子也没有我高,学习也不是特别认真,我一直觉的自己比他强,上学后,他爱踢足球,参加了足球队,不管天气冷热,他都是准时参加训练,现在他的身体比我强壮了很多,个子也超过了我,而我喜欢跆拳道,却没有像他那样有毅力的刻苦训练,妈妈多次批评我,要我多向好朋友学习。
现在我懂得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骄傲,而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她的一举一动中,让我明白了做学生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她就是我的老师,是时刻都感动着我的老师。
今天中午,我正在专心致志的做作业,阳光打在桌子上,使我有些犯困,迷迷糊糊地做完了。抬头一看,她正在那儿改作业。我真有点佩服她,这么大的太阳,她竟然一点儿也不困,依然劲斗十足。阳光射进教室里,把教室照的明晃晃,风又一吹,不禁使人想到诗句:“春风懒困琦微风!”我好像也懒惰的在春风中靠着微风睡着了。改完作业,见她脸上洋溢地满意的笑容,我被自己的想法惊醒。
“哎,我们对一下?”我说
“好,你拿去吧!”她友善地说于是,我仔细地对了起来,对到一题,发现我俩不一样,我仔细检查,发现她做错了,可老师却打了100分,我看有些纳闷,于是,把这个题告诉了她。只见她在一旁写着什么,等我改完作业下来时,我惊呆了,我看见了她放在桌子上的作业,但不同的是,一百分不知被谁划掉了,在下面写了一个小小的98分。
“这是你划的?”我问
“嗯!”她点了点头。
顿时,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撞了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她教会了我,学习靠自觉。学习中没有欺骗,不能欺骗老师,更不能欺骗自己,而她,以诚实的心来面对自己。这位老师,就是————石红艳。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4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当然有其意义。如一味只盯着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会使人自大。但是,只看到他人的长处,只会盲目的向别人学习,难道这样就是正确的吗?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只年幼的狮子,立志要成为一头最完美的狮子。后来,它发现狮子在长跑中的耐力比羚羊弱。于是它决定学羚羊吃草以增强耐力,最后狮子因吃草而变得体力空乏。狮子的母亲发现他的做法后对他说:“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它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有突出的优点。它是靠突出的观察力、优异的爆发力、锋利的牙齿和准确的扑跳动作而不是靠完美来称霸草原的,没有缺点的动物是不存在的。”
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犯了和小狮子相同的错误。我们之所以会去向周围的每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是因为我们想要变得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无错,但不能过分,我们必须允许自己存在缺点,允许自己的不太完美。因为在我们向别人学习以改掉身上一切缺点时,我们或许正在丢失自己最珍贵的优点,而变为一个平庸的人。狮子之所以成为狮子,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尽量避开自己的缺点,去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优点。
一位记者在采访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时惊奇地得知这位著名科学家竟然是“电脑盲”后问其为什么,崔琦说:“我也想学电脑,但我的全部心思都花在了科研上,已经没有精力去钻研电脑了。”作者又问:“那你没有落后于时代的感觉?”崔琦平静地回答:“这世界变化太快,时尚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办法,我必须要学会放弃。”
学会放弃,便是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成功。所以,我们不必去羡慕其它领域的成功者,更不必盲目地向他们学习,我们应当做的是去最大程度地发挥优点。
因此,三人行未必有我师。我们并非不应当向他人学习,而是应当向能够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的老师学习。
三人行未必有我师,因此,当谨慎从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5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说的这句话用在我作文学习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作文是我语文学习中的短板,所以我从暑假开始仿写高老师博客上的文章。
一次,我读到了一篇江瑀杰写的名叫《财富》的作文,主要写了一个老人卖幸福,可他只卖给最富有的人。老人没有把财富卖给学者、大款,而是卖给了一个拥有爱的小孩。
这篇文章构思十分精巧。文章为了对比出“爱才是最大财富”这一主题,先写了学者、大款(代表着知识、金钱)它们不是最富有的人,从而突出了拥有爱才是最幸福的。文章描写很少,但线索始终没断,那就是“幸福”的不同层面的展现与老人心理的逐渐失望。所以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我认为我以后在作文中也应当多用一些对比。对比总是很容易让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应当多一些重复词语,或不断点题,一唱三叹,那样会使文章更加连贯,紧凑。比如:在第一段写上“这就是我难忘的一件事”,第七段又写“这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结尾写“阿!这件事我想我将永生难忘。”这样会使文章让读者读起来更清晰。
不过要说描写,还是应当说说李纪伦写得《习惯》了。
这篇文章细节描写十分丰富,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比如:“没有农家的灯光,寂静得可怕,”这句话看似说环境,其实体现了作者害怕的心理。我的作文正缺少这些,所以每次的作文环境描写总被老师删掉。
我认为以后在作文当中应多一些环境描写,比如:在害怕时写一写寒风飒飒;在高兴时写一写阳光明媚;在迷茫时写一写大雾弥漫;在伤心时写一写乌云漫天。这样会使文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这个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6
《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我与周围的人在一起,必定会学到其中某个人的优点,长处。
在我的同学中,我要学习杨光雨露。因为,她的动作特别快,我做事情较慢。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做一张试卷,我慢慢地写,猛地发现,杨光和一些同学已在下课十分钟中写完了那张卷子,而且写得很好。经过我观察,她是因为做事专注才写得快!所以我要向她学习。
在我的家里人之中,我的老妈脾气最好,不容易生气,我的脾气不是很好,我就学习我老妈。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在班上,脾气明显好了很多:别人惹我,我就让他;别人说我,我就让他说;自己干自己的事,那人说累了,见我没反应,就不再惹我了。周围的人都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我好自豪啊!
我要向程梦齐学习。因为她善于思考,即使答错了,她也不会退缩。程梦齐的表达能力特强,上课时不仅频繁发言,声音极大,大得在教室外面都听得到。
我还羡慕程梦齐,因为她京剧唱得好,跳舞跳得也好。我可是因为受她影响才入的京剧团呢!
我们要多观察别人的优点,多学习周围人的优点,我们就会不断进步,变得更优秀!
我有点领悟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7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我们几个人在一起,一定可以向某个人学他的优点和长处。
班上有个同学,。什么课都积极发言。而我在课上不敢发言,很不自信。我就要跟这个同学学习。我还要学习他,今后也积极举手发言。
有的同学跑步很快,我跑得有点慢,我就要学习他怎么跑得快。我有一个缺点就是别人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我就会很生气,发火。季景良在班上很乖,有人招惹他。他会容让,不发脾气。我就要学习他,攺掉这个毛病,
我还要向眭景睴学习,因他看了好多书,作文写得好。而我每天只看一点点书。
我还准备向周旭喆学习,因为他写作文写得快,每次在作文班都是第一个写完。我写作文有点慢。我很佩服他,而且要向他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以让我交到好多朋友,还可以让我学到许多东西,也能变成很文明的人。
我不但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我就能不断进步,变得更出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8
我们家是一个五口之家,我的妹妹(她比我小七岁),是我们家的淘气包,总是会惹出一些小麻烦,但我们都会宽恕她。我在家中是一个乖乖女,每一天按时写作业,还经常帮忙爸爸妈妈做家务。记得有一次,家里只有我一个,于是想趁此机会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就做了一份香喷喷的蛋炒饭,结果爸爸妈妈回来时,明白了我自己做菜烧饭,还表扬了我,说:“我的女儿又长大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冬天,雪花纷纷落下来盖在柳树上,银装素裹,煞是好看。柳树换上来白色大衣,就像仙女披上了一件雪白的轻纱。忍不住下楼去看看披着白色轻纱的柳树。爸爸说这天晚上带我去看灯展,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了饭,兴高采烈地跟着爸爸出门了。小草探出了脑袋,各种花儿含苞待放,到处都是绿色的。到处都显现出了蓬蓬勃勃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多么的惬意阿!给我打动最深的不是别人,是不论大风大雨都在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刚来杭州的时候,我就发现杭州个性的干净,但是也没有想为什么这样干净。
我一向都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格言铭记在心中,时时刻刻在我的脑海里飞呀飞。孔子说得这句话是想让我们在每个人的身上找到自己能够学习的东西。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次老师上台表扬人的时候,我多么期望老师表扬的人就是我,每次的结果就是表扬的时候没有我,批评的时候老有我,我多么期望自己能比他们好。每次当我的期望落空的时候,我心中激起了轻视。直到有一天,老师吧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单壬阿!我已经看出来了,你很想老师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你,你认为老师从来没有关注你,所以没有表扬你对吗?”我低下了头说:“嗯!”老师之后讲:“老师我,一向都在关注着你,关注你的成长,我只是想等到你的进步后,再来表扬你,期望你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要担心自己能不能被受表扬,但是你必须要发奋图强,做得越来越好,为了帮忙你更好的进步,我送你一句孔子说过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我把这句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不断的努力,经常得到老师的很多表扬。当别人受到表扬时,我没有气馁,而是从他们的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优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9
我,从小便是孔子爷爷的小“粉丝”。每每打开《论语》,品读那些字字句句,就如同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与孔子爷爷对话,聆听智者的心音,体悟圣者的教诲,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莫过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结伴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再审查自己,有利于自我对照检查改正和提高。这样,无论同行的人善或不善,都能帮助我变得更好更强。
“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能者便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身边总有一些人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其实,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在我们拥有55个成员的班集体中,许多同学都有着一技之长。那些运动健儿、“绘画大师”、手工巧匠、“小提琴家”,都是班级里最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老师,不是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做人应谦逊、要宽容。谦逊和宽容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也是人与人相处的调和剂。传说上帝在造人时,把装有每个人缺点的口袋缝在后背,装有别人缺点的口袋缝在胸前。所以,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视了自己的不足。孔子爷爷早在千年前就用寥寥十余字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学习他人长处,将别人缺点引以为戒。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不仅自身修养得到提高,还与身边的朋友更加亲近。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不是吗?
高山之所以雄伟绵延,是因为它从不舍弃一块石子;大海之所以壮阔无边,是因为它不随意挥洒一滴水珠。我们要像山和海一样,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爷爷,谢谢您为我们留下如此生动的教诲。
其实我在班里的成绩还不错的,可是到了这里就排在后面了,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楼外有楼,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10
连孔子这样有大学问的人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样看来你即使有再大的学问,在三人中,也有人可成为你的老师。因为每人的掌握的知识技术各有不同。就算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木匠也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他虽然不会之乎者也,但可以用灵巧的双手造出一把漂亮的椅子或一张结实的木桌。这样看来,在做木工上,他绝对是你的一个好老师。所有的知识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学不完的。学海无涯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只是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的一个岛屿。所以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
我们即使能认识到他人的长处,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则更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这个道理仿佛谁都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却往往表现的不够谦虚,只要得到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不愿请教他人,这实在是幼稚无知的表现。古往今来,有多少卓越的科学家总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告诉自己学无止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
学习知识固然是好的,但不明辨知识的好坏就学是盲目的表现。并不是有知识的内容都要去学。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习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吧!
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2、我的努力
3、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章学诚
5、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宋)张孝祥
6、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
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9、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0、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11、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4、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15、学者如取水,终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操瓢者止于瓢;操盎者止于盎。故善学者不自溢其器。———(明)左元臣
1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17、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1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9、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0、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21、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2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23、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24、尽信书,莫如无书。
25、……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2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28、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2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3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4、读一书,增一智。
35、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37、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38、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39、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0、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41、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宋)司马光
42、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43、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44、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斯大林
45、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46、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7、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汉)刘向
48、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汉)杨雄
49、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唐)吴兢
50、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5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52、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张海迪
5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54、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5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56、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57、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5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59、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6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论青年》
61、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6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4、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65、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66、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6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8、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69、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70、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7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73、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74、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75、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76、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77、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78、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7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8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81、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8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83、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84、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85、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8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87、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8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9、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谚语
90、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4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4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4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4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论语》
50、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51、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5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 《论语》
5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
5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 《论语》
5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中庸》
56、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57、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论语·子路》
5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59、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60、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 《论语》
6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论语》
6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63、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 语》
64、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6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6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
67、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6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
6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
7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71、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7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73、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7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 孔 子 《论 语》
75、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论语》
76、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论语》
77、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
78、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 其中矣 。 ——孔子 《论语》
79、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 《论语 》
80、 民无信不立。 ——孔丘
81、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
8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83、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84、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 语》
85、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86、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8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8、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8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
9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论语》
91、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9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论语》
9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论语卫灵公》
9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95、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经》
9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论语》
97、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98、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 以行 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 《孝经》
99、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 《论语》
100、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 《论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