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2、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4、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朱熹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劝学诗》
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朱熹
7、朋友,以义合者。
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朱熹
9、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11、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13、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14、礼即理也。
1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1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17、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2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22、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2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24、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朱熹
2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2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29、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30、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31、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朱熹
3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
3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35、志者诗之本也 ——朱熹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朱熹
37、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38、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39、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40、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
41、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朱熹
42、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
43、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朱熹
4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活到老,学到老。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48、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49、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50、礼即理也。 ——朱熹
51、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朱熹 《范纯仁语》
52、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朱熹
5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5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55、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 ——朱熹
56、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朱熹
57、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朱熹 《近思录》
58、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朱熹
59、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60、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61、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熹
6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64、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朱熹
65、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6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
67、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朱熹
68、朋友,以义合者。 ——朱熹
69、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70、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
71、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7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73、"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 《四书集注》"
74、心平则气自和。 ——朱熹
75、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 ——朱熹
76、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朱熹
7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 《朱子语类》
78、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朱熹 《朱子全书》
79、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
8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81、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朱熹
82、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朱熹
83、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84、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朱熹
85、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朱熹
86、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8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88、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朱熹
89、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
90、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91、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朱熹
92、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熹
9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
9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95、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96、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97、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 《近思录》
9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
99、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00、蹉跎莫谴韶光老。 ——朱熹 《四时读书乐》
101、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朱熹
102、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
103、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
104、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105、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朱熹 《朱子家训》
【篇一: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其中的几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节约。虽然石器简朴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虽然是果园里的蔬菜,但是也胜于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贪图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要喝过度的酒。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意思是看见富贵的人就摆出一副讨好的模样是最可耻的;看见贫穷的人就标出一副骄傲的模样,是最贱的。
最后一句就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对人施舍,不要牢记在心上;别人帮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记在心。
外国人也羡慕中国有朱子这么伟大的人。
我希望大家都要学习到朱子的精神,努力充实自己,做一个伟大的人!
【篇二:朱子家训读书笔记】
《朱子家训》中有两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中一句是“子之所贵者,孝也。”意思是子孙能做到孝是非常可贵的。现在有许多小孩子在家中得到妈妈、爸爸和祖父母的溺爱,宠成了“小皇帝”“小霸王”等等。在小孩眼中,“孝”字渐渐变得暗淡无光,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孝”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从记忆中找回这个“孝”字,从《家训》中深刻理解“孝”的含义,让“孝”行动起来,让“孝”字从人们心里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还有一句话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以为是一件小小的善事你就不去做,以为一件小小的坏事做一做没关系。这句话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八岁那年,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公园玩。我看见了一个水龙头在那哗啦哗啦地流着水。我正好从流水的水龙头边走过,却当没看见似的走过去了。而读完《家训》后的我却认识到自己错了:地球这么缺水,如果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滴水的话,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就能节约几十亿滴水了。
就在去年,有一天我到公园玩耍,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漂亮的蝴蝶花。我看了看四周没有什么人,就偷偷的摘了一小朵蝴蝶花,心想:反正这儿有这么多花,我摘一朵有什么关系?正巧,一位公园的管理人员带着微笑朝我走来:“小朋友,应该爱护花草,公园才能充满绿色。”当时,我很不服气,我就说:“就摘你一朵,干嘛这么小气?”说完,我转身走了。
这两件事就应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我决心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使自己从小都做好事,把每一件小事积累在一起,不就成了一件大好事了吗?我们应该把《朱文公家训》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上的人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篇三:《朱子家训》读书笔记】
最近,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学习了《朱子家训》。当我刚刚读到这篇文章时,有点理解不了,到随后我搜索了它的注释后,一下子震惊了,文章仅用了五百多字,就阐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几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它的意思是:凡是要事先做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口渴了在开始掘井。在平时,我总是有些贪玩,等到快
如果说这句是教给我们做事的方法的话,那么下面这句就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它的意思是:和做小生意的小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贫苦的亲戚和邻居,要关心他们,而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他的援助。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要有爱心,当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每次和妈妈外出,当我看到一些残疾人在马路上乞讨时,我都会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轻轻的放到他们的手里。当我听到他们那感谢的话语,看到他们感激的眼神时,我觉得,自己的心里也是暖融融的。所以,我觉得,在你向别人伸出热情的手时,也会因别人握紧自己的手而感到温暖,当自己撒播爱的种子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的绿荫。
《朱子家训》就像一位老师,传授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喜欢读它,总也读不厌。他就像一位老朋友,时时陪在我的身边,永远,永远……
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1、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4、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5、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16、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17、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2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2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5、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2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27、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28、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2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3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3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3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37、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38、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9、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40、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4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2、礼即理也。朱熹
4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44、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45、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46、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47、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49、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50、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51、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5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53、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5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55、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熹《朱文公集》
56、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5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6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6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63、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6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66、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67、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68、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6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70、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7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72、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73、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74、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75、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76、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77、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78、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79、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80、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81、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82、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83、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4、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85、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8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87、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朱熹《四书五经》
88、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四书五经》
89、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朱熹《论语集注》
90、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朱熹
9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92、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朱熹
93、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94、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朱熹《劝学文》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9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98、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朱熹《四书五经》
99、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道德素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秦汉儒学偏重为政治民小学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教人如何为人大学诚意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修身在正其心朱熹《四书五经》
100、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朱熹《茶坂》
10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朱熹《四书五经》
10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0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