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三、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3、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4、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6、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8、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9、劳于读书,逸于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2、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13、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6、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1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1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9、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6、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4、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3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7、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9、天波易谢,寸暑难留。——王勃
4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梁萧绎
4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2、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
4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44、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4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9、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5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5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52、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5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54、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5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9、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60、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6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6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6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6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6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8、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69、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7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7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73、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7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7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7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7、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7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7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8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8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8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8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85、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8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8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0、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陆机
9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点评: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毛泽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点评:青年毛泽东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毛泽东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点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毛泽东又说,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惑,则所以制其气者重。如何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若纵欲而行,伤身十分,更是有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之无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点评: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