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围炉感悟人生格言书签 正文

围炉感悟人生格言书签

时间:2025-05-15 21:57:21

《围炉夜话》一书是作者与子女的一部谈话记录,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它是一部文艺格言集。更是一部人生格言集。书中经典简练的语言在立身处世,德行修养,待人接物,思想境界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内涵。徜徉于书中,我常常会为书中的教育观念所折服。而细细品味更觉得回味无穷。在更多人注重名利,追求富贵的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关注子女身心健康的培植?浮躁,迷茫,忧郁充斥于我们生存的社会,而《围炉夜话》正像一盏心灯,在静静的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程。

一、“教子严成德 ”

在书中的第16节,讲到如何教育子女,作者提出要“教子严成德”。而紧接下来的全文更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不仅取决于家长爱心倾注的力度,更主要的是看父母是否教育有方。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感到我们给与了孩子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我们能够在是非面前给与孩子以正确的辨别。特别是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会保持严厉的态度。记得在孩子很小时,带他到广场游玩,看到别人随手丢弃垃圾,他也要把自己的垃圾丢到草地上,我们及时的抓住教育时机,告诉他:随手丢到垃圾会让美丽的草坪变得难看,这种行为非常不好。有了这样的教育,轶群以后在公共场合很少随手丢垃圾。但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做为家长我们却非常的不称职。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做事情应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而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家长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品质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了严格的要求。就像有人总结的那样:一味的姑息纵容,即使很小的错误也是给了他一个错误的引导,让他觉得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觉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也就养成不严谨的作风,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同时还缺乏了持之以恒的关注,往往是忽冷忽热。“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因此“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勤勉的习惯”将会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目标。

二、白云山岳皆文章,黄华松柏乃吾师

作者在书中提到“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人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看云卷云舒,阳光雨露,听百鸟鸣唱,风来风往。我们会有许多的欣喜,不仅是因为这美丽的风景,更多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感悟。因此我们应该怀有一份赏识,一份感恩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却正缺失了这份赏识。很多时候我过多的关注了孩子身上的缺点,致使这些缺点在我不断的责问、提醒中得到了更多的强化,而让我和孩子都感到身心疲惫。记得孩子在上学期对我说过:妈妈,你就不能多笑一点吗?其实也许正因为我教育方法的问题,致使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度陷入一种危机。另外通过读这段话自己更多的感悟到:在我们身上缺乏了一种以他人为师的学习的态度。“白云山岳皆文章,黄华松柏乃吾师”若能怀有这样一种淡定的心态,尊重,赏识孩子,也许会取得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世间,很多平实、淡然的道理,往往蕴藏无尽的睿智。《围炉夜话》正是一本这样的书。读《围炉夜话》,我的脑海中不时构想出这样的情景:暖暖的火炉旁,一对满脸稚气的孩童正静静的聆听着一位髯髯老者的细心教诲,跳动的炉火不时映红老者矍铄的脸庞。尽管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飞舞,但屋内却弥漫着智慧与温馨。这是我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方式,我也期盼孩子在我们的努力中会领悟更多的人生真谛。

《围炉夜话》读后感1

《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意境吧。而我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走进了这个大雪纷飞的世界,一感围炉夜话的氛围。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使我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在我看来,人必须要分清楚“利”与“义”的关系。在《治水必躬亲》这篇课文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有海瑞的躬亲治水,还有他的清正廉洁,正确对待“利”与“义”的态度。

       在古代,有许多治水的贪官,他们的利欲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前途与名声,还夺走了许多老百姓的生命。而海瑞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正确对待利欲,最终做成了水利,还赢得了清正廉洁的好名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学习上,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使人们的学业没有长进。韩愈的《进学解》中有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古至今,懒惰都是使人们荒废学业的第一要素。“利”与“懒”是人生的两道大关,愿我们都能成为骁勇的战士,破关而上,拥有幸福的一生。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挫折,在这时,我们是否会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总是过分埋怨外界因素的影响,却从未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平时考试时取得了较差的成绩,总是埋怨题目出得难,老师教得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听得不够认真;与朋友交往时产生了矛盾,总是认为朋友不懂自己,不珍惜这段友谊,却从没有想过自己在这段友谊中付出了什么,有没有说什么话伤了朋友的心……自知和自省,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功课。正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惟有自省,才能使自己进步。

围炉一好茶,夜话人静时。《围炉夜话》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追求。希望自己既能在车马喧嚣中正确对待“利”与“懒”,做到自知自省,追求自己向往的未来,又能在心中拥有红泥小火炉,伴以好茶清酒,夜话一番风味人生。

《围炉夜话》读后感2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围炉夜话读后感。"

不错,聪明难得,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但不能造一己之福,更遑论万民之福,还有可能如杨修般引来杀身之祸。大多聪明人,聪明在于善伪装,善藏聪明于糊涂中。只有少部分,知聪明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狂放不羁,目空一切,不知聪明也在努力中通达,所谓的聪明成就了他好吃懒做,乐于被吹捧,直至被捧杀,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聪明者,大智若愚,返朴归真,默默苦干,坚韧谦虚,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平平凡凡,朴拙老实,反而更有一份可爱,更有一份悠闲。

古人云: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朋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桃园三结义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朋友情不在少数,这种朋友,激励你,帮助你,提携你,照顾你,宽慰你,支持你,是挚友,是换命交情,是知音,是知己。但是,狐朋狗·友也是朋友的一种,他们靠你得利,捧杀你,马屁拍的震山响,阿谀奉承之词让你飘飘然,巴结谄媚的功夫,溜须拍马的能力,非常人能比,可是,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有之,背后插刀有之,落难之际难有难有任堂惠帮你!哄你不是福,那是为了骗你。义正言辞不是祸,那是让你悬崖勒马。知音知己没有的时候,刎颈之交不在的时候,胶漆的陈重雷义难再生的时候,鸡黍之交元伯巨卿成为历史的时候,舍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作古的时候,管鲍之交为过眼云烟的往事,不如不交友,少去交往品格低劣,不能互勉的酒肉朋友,莫当别人的下酒菜,莫当别人的垫脚石,更莫当别人的玩物,读后感《围炉夜话读后感》。关起门,怡情养性,不看圣贤看闲云野鹤也不错。读到心灵共鸣处,不次于结交一个挚友,读到开心处,不次于结交一个知心好友。

"看书须放开眼睛,做人要立定脚跟。"

看书,非尽信书,尽信书,莫若不读书。看书,放开心胸,捐弃成见,那么你看书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留着成见和小鸡肚肠的看书,那么你的心就不会容下别人的意见和见地。放开眼睛,就是放大你的世界,开阔你的眼界,去跟书交流,去跟历史融合,去跟人物对照。书者用心而作,读者用心思考,才能有益,才有有所得。开卷有益,起码知道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你才能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的站稳脚跟,书中自有真大世界,真自我。才能让你的心中根基牢固。这样读书学习,才可以明白自己的信念,才能不会人云亦云,才能不会同流合污,才能不会堕落和迷茫。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尽做得小人。"

读圣贤书,读正史,知道君子,羡慕君子,学做君子,那么就知道君子做事,当尽心尽力,忠诚信实,人人都对你尊敬有加,君子就是君子。屑小之徒,作甚诡计多端,机关算尽,搞得邻里百舍唯恐避之不尽,视其如鬼,一生被人唾弃,小人成了一生的小人。

《围炉夜话》读后感3

昨天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粗读了一遍《围炉夜话》,读后感觉每句话都有道理,但是都不让人印象深刻,就像天上的星星,看着都美,可是真想企及,却是无处着手。总结起来基本就是:勤学好劳、亲贤远佞、教育子弟、谨言慎行、勤俭节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都非常符合儒家正统思想。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新的思想,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大概是偶然得之,没有深思吧。总之,没有振聋发聩的感觉,也许将来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回过头来再看看可能受益匪浅。

全文比较通俗易懂,几乎全篇都有对仗的意思,颇有打油诗的味道,很多我们熟悉的道理用这种方式说来也别有风味。不过对于我这种通读的,可能记住的就不会很多了。摘抄几条印象深的: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人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我以为,交朋友是一种感觉,对胃口就好,但是如果顺便能够留心到朋友的优点,向他学习,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做起来难度还是不小的,比如怎么发现,怎么判断,怎么学习。后半句当然强调的是身体力行,还是那句话,想到容易做到难。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我以为,稳当话,应该说的是不夸海口,不随便承诺,而不是聊闲话,唠家常的意思。当今社会吹牛是一种风气,开开玩笑可以,但是时时都这样,未免会失于虚浮。另外,忠言逆耳,这忠言肯定不是稳当话,但是有些时候还是要说的,这个必须有。下半句对自己比较有警示作用,一定要本分,不要好高骛远,有时候做一天计划不如认真学习两个小时。

一年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奔走在生命里的每个季节?当枯黄的树叶在空中肆无忌惮地随风摇曳,秋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随之而来的是寒风凛冽、冰封雪飘的冬天。

这样寒冷萧索的冬天,空闲之余,最喜欢围炉而坐,手执一杯温热的香茶,随手翻看唐诗宋词,却总能从中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来。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早冬》便颇具这样的意味:“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在诗人的笔下,虽然已是萧瑟的早冬,但冬天的景色里依然有着春天般的可爱。一句“似春华”,更描绘出诗人对早春美景的赞美。

说到诗词里的冬天,当然离不开雪,因为雪是冬天的灵魂。虽然诗人祖咏多以写清丽自然,恬静闲适的山水田园。其边塞诗也雄浑壮丽,情调昂扬。但他的《终南望余雪》却是一首地道的咏雪诗作。“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积雪的终南山轻于白云,浮于云端,山颠积雪的树林上辉耀着晴日,挟带着山头一抹荠色,绘出终南山雪后的寒意画卷。在这首小诗里,诗人以清新的语言,鲜明的景色,深深温暖着人们的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这首诗借景生情,意境深远,把自己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孤愤之情,用简洁的文字,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以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此诗在自然吐纳之中,极富高低错落、抑扬顿挫之美。

冬天里的梅花可谓香色俱佳,别具一格,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神韵和香色。“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诗人张谓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梅花皎洁似雪的'特点,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让人从中领略到梅花傲然屹立在寒风冰雪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唐朝诗人王适的《江上梅》:“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也都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梅花极尽赞美之词。

此刻,虽然窗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室内的我却因诗意的冬天而倍感温暖。其实,人生的冬天何尝不是如此,当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放弃,相信经过寒冷的历练,一定会寻找到属于冬天里的春天。品味诗词里的冬天,喜欢诗词里的冬天、感悟诗词里的冬天,因为人生需要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