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读格言联璧养生类 正文

读格言联璧养生类

时间:2025-05-06 09:48:45

节俭养德格言名言谚语【热门篇】

1. 一人知俭一家富。唐末道士,道教学者 谭峭

2.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辞过》

3.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4.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尚书·大禹谟》

5. 虽富巨万,服食粗弊。唐朝三藏法师 玄奘

6. 金玉非宝,节俭乃宝。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7.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北齐文学家 魏收

8. 防奸以政,去奢以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9.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10.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节俭养德格言名言谚语【最新篇】

1.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2.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3.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4.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5. 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郎凯传》

6.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 节俭是美德,惟需与宽厚结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8.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周恩来

9.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美国作家 爱默生

10. 米干粒,酒一滴,蚕千头,绢一尺。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11.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唐代诗人 白居易

12. 勤奋是财富的右手,节俭是它的左手。

13.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训俭示康》

14. 俭葬,古人之美节;侈葬,古人之恶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论葬荆王札子》

15.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元代学者 许名奎 《劝忍百箴》

16. 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明朝清官 海瑞 《治安疏》

17.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瑄

18. 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19.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20.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性无涯,奢俭由势。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节俭养德格言名言谚语【常见篇】

1.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万恶惧纵。清代学者 金缨

2. 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清朝总督 贺长龄

3.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子 慎到 《慎子》

4. 增产不节约,好似无底锅,节约不增产,太阳底下水一碗。

5. 再严厉的法律也不能让浪子回头挥霍者节俭酒鬼清醒。英国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家 塞·斯迈尔斯

6. 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7.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波斯诗人 萨迪

8. 这个不知好歹的青年后生说:如果金钱是圆形的,为的.是让人滚动吗?对于浪费的人,金钱固然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地堆积起来的。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9.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10. 有的人自认为会做一些事情,实际上他们什么都不会,只是什么都懂一点而已。对于什么都不需要的人,他们什么都愿意出借,而对真正需要的人,却什么也不拿出来;另一些人悄悄审度着别人的思想,而将自己的金钱及疯狂的举动都高利放出去。有的人你再也得不到如实的印象,他们的心灵,就像一面使用过久已不光滑的镜子,再也映照不出任何形象;另一些人,对他们的感官和生命都格外节俭,表面上则装出舍弃生命的样子,就像有人随意将性命从窗户抛掷出去一样。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1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12.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13.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4.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5.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

16.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17.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18.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9.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20.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1.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22.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23.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八九《晋纪十一》

24.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2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6.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7.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28.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29.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30.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1、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宋)林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

4、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6、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元)陈秀明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出自: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张居正

10、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1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

12、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书摘

13、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清)刘鹗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6、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张之洞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宋)朱熹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3、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5、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2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3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1、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4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4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4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4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8、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49、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清)颜元

50、读书,一个永恒话题。古人是这样看待读书的.。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56、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陆游

57、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汉)徐干

5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60、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