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十月一送寒衣格言 正文

十月一送寒衣格言

时间:2025-05-08 19:06:31

【七律·寒衣】

(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寒衣节的风俗习惯: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更多相关

1.

2.

3.

4.

5.

6.

农历的十月初一还未到,大嫂已经买来了好几张各种颜色的纸,铺排在炕头,要做纸衣纸裤了。她展开一张靛蓝颜色的纸,说是做一条蓝裤子,时兴,又展开一张绿颜色的纸,说是这颜色做一件褂子最好,鲜俊……袖子的长短,衣领的大小,就是腰围的肥瘦,她也仔细地用尺子在纸上比划着,画粉轻轻地画了细细的线条,才落下剪刀。等到她用糨子糊好,那些纸衣纸帽倏地就有了模样,西装中山装唐装,单衣棉衣夹衣,各式各样,板板正正的,不马虎,也不敷衍,都是用了心思细细致致做出的样子。衣服做好了,大嫂还把白的粉连纸裁成方块,用小的'擀面杖卷了糊成纸卷。大嫂说,有了过冬的衣服,还得有过冬的铺盖啊。

这些纸卷,跟纸衣纸裤一样,都是要送给逝去的先人们御寒的“衣物”。

等到农历九月三十的晚上,夜深人静时,大哥要端着盛了纸衣纸裤纸铺盖和冥币的萝子出去时,大嫂叮嘱,记得念说着,叫先人们来取。大哥说,顶用?大嫂说,先人传下来的,咋不顶用。大哥就默了声,端着萝子出去了。

明天,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按农历说,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会一天天走向寒的深处。人们在添衣加被之时,担心在冥间的祖先缺衣少穿,因此,就有了这个节日:送寒衣。明朝人刘桐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五色纸,作男女衣长尺有咫尺曰寒衣。夜奠口乎而焚之门曰送寒衣。我家乡的习俗恰是如此。大嫂要大哥念说,即是刘桐所谓的夜奠时的“口乎”吧。只是刘桐没有记载这些寒衣如何给先人送去,而大哥用萝面用的萝子盛放纸衣纸裤,也是我家乡的习俗,是取了“萝子”与“骡子”的同音。有了“骡子”强壮的脚力,有多少寒衣要送、送到哪里不能呢。这个习俗不知始于何时,想起传统乡俗里这些细微、琐屑的细节,在好笑其中的戏剧意味时,也为乡人的良善和巧妙的大胆想象感叹。

记得小时候的这天晚上,从学校上完自习回来,挑了灯笼,或者捏着手电筒,从一个个狭长幽深的小巷子穿过,从一个个黑洞洞的门口通过,看到那一堆堆的黑灰,心就不由得砰砰乱跳,脚下呢,是特别的小心,生怕踩到了那些黑灰上。若是恰恰的一阵朔风号过,看那些黑灰在巷子里嗖嗖地乱跑,好像是多了几分的恐怖和凄凉,手里的手电筒灯笼也害怕得快要抓捏不住了。而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吓唬女孩子的,他们故意的把黑灰往女孩子的身上抛撒,嘴里呢,还发出咄咄逼人的怪腔调。等到女孩子吓得缩成一团时,他们就嘎嘎笑着喊着,鬼来了鬼来了。转眼,就跑到巷子里看不见了。

大哥来到门边,在地上画个圈,圈呢,也不画完整,留下一个小口是做了先人们来去的“门”,然后,把纸衣纸裤冥币放到圈里焚烧。寒风里,火光呼呼地跳跃得也兴奋,也急切,似乎是,要急于把这些东西送给亲人。大哥用棍子翻拨着纸堆,念叨,冷了,来取寒衣棉被吧,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担心,安心过冬吧。

听着大哥的念叨,看着他把萝子在灰烬上滚动,我似乎看见了在黑暗处火光旁,亲人们缓缓而来,牵了驮着御寒衣物的骡子,挥着手,安心地离去了。

十月初一寒衣节(鬼节)习俗

山东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

老北京人的习俗:

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的“寒衣节”:

这一天,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寒衣节习俗: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十月初一寒衣节禁忌

1、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2、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自己先人或者神灵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3、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你的先人和神灵来与你一起分享食物……

4、喊名字

倘若夜游,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外面的.孤魂野鬼记住你的名字。

5、游泳

此时你的先人或神灵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6、乱看

你的先人或者神灵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晚上也不要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7、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神的最爱,除非你希望他们来家里坐坐……

8、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我想你心里自有分寸……

9、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让鬼神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0、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神“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