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尼古拉特斯拉的人生格言 正文

尼古拉特斯拉的人生格言

时间:2025-05-07 04:41:54

肖娅兰今年20岁,6岁时被车祸夺去双腿。她说,每次看到在操场上奔跑的同学,听到他们的欢笑声,心就会被掏空。但是,那只是一瞬间的感受。回到家,她告诉父母

“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也能追逐梦想!”

不同的苦难

8月29日,重庆大学,重庆市首届高校新生青春励志高峰论坛大型公益活动现场。

一位妇人一直在台下哭泣。她是王娅,肖娅兰的母亲。

车祸已过去12年,但王娅依然能清晰感受到女儿被车祸夺去双腿时,作为母亲的痛苦。

“它夺去的不仅仅是女儿的双腿,也几乎夺去了我对生活的全部希望。”王娅说,“那时娅兰6岁,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几秒钟内就失去了行走能力,她将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啊!”

昨天,肖娅兰依靠假肢站在讲台上。

发言整整20分钟,母亲和女儿的眼泪一直没停。肖娅兰说,站在台上,自己遭遇的痛苦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闪过。

这时,20岁的向密在台下抹着眼泪。和肖娅兰一样,她也是励志大学新生代表之一。

向密从小身体不好,无论春夏秋冬,每个月都会感冒2、3次。她说这和自己吃得不好有关系。“家里穷,2元钱买4个馒头就是4、5天的早饭,为省钱,中午不吃饭。”

每到夏天,向密的身上就会发出红色疹子。因为缺钱,一直没治疗。“妈妈患有疾病,家里的收入大部分要给她治病”。5年前,向密家里的房子被山洪冲垮,为重修房子,家里又欠下近万元外债。

20岁的刘文林站在讲台上,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人,回忆自己的童年。

3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几年后,母亲将他抛弃,杳无音信。11岁时,最疼爱他的爷爷去世。从此,他与患有糖尿病的四妈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直到现在。

如今,他20岁。这个孩子已经感受过了父亲去世和被母亲抛弃的痛苦。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成为他们逐梦的“终结者”。

“我要站起来!”

肖娅兰的QQ昵称叫“深暖”。

她说,我失去了双腿,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走路、奔跑,但我希望拥有和健康人一样温暖的内心。

7岁时,王娅决定给女儿安装假肢。她要给女儿一个站起来的机会。

但是,用假肢行走所要付出的代价,却超出王娅预料。

最初,肖娅兰每走一步就会摔倒。一次,她在练习走上坡时摔倒,导致膝盖错位,“皮肤下的肉都看得见。”

“娅兰,我们不练了,妈妈背你上学。”

“不,我要自己站起来,自己走!”

……

摔倒,站起来;再摔倒,再站起来……2分钟,5分钟,到10分钟,再到20分钟。就这样,一个7岁的女孩儿,硬是凭着“我要自己站起来”的心愿,靠假肢站了起来。

而刘文林性格很固执,喜欢和自己较劲。老师和同学给了他一个外号:想得多。

他倒不介意,反而很喜欢。“和自己较劲,才会有新想法”。他说,自己的身世或许不幸,“但我要让未来变得美好”。

对现在和未来态度,向密更喜欢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天会晴,心会暖,阳光就在手指之间。

做中国特斯拉

三个人,苦难不同,对未来的憧憬却一样。

肖娅兰说:“我想做一个研究者。”现在,她已经被西南大学历史系录取。

这个双腿残疾的女生,在念高中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发明的磁铁书签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将来,我还想远足,去法国普罗旺斯看薰衣草。”肖娅兰说。

喜欢英语的向密,选择了中南大学的医学专业。她的理想是学成后回到重庆的山区,做一名乡村医生。

“我们大山里的老百姓看病也还很不容易,我想学成后,去帮助他们。”她还说,自己还有一个心愿:学习手语,帮助那些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让他们也能了解这个世界。

刘文林说:“我要做中国的尼古拉·特斯拉,我要建立自己的理论,在应用物理学领域干出名堂。”

为了梦想,他在读中学时,便在家里一间不足4平方米的储物室里,搭建了自己的“实验室”。一有新想法,他就会扎进自己的这个小小世界,一干就是5、6个小时。

很难想象,他竟然自己设计了3种内燃机的改进方案。

“上大学后,我要扎进真正的实验室,去实践我的这些设想,总有一天,我会有自己的理论和专利。”刘文林这样说。

导语:在

向前看才能生活

适用话题:积极态度/永远向前

历史

东晋人桓温攻打成汉国时,出师不利,心生怯意,准备撤退。然而,负责擂鼓的官吏因为害怕,竟然敲成了进攻的号令。一个将领听到后宝剑一挥,大喊一声:退则亡,进则生,冲啊!东晋士兵如梦初醒,奋勇向前,将敌军击败。

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莫言

时事

“9·11”十周年之际,似乎看不到美国人对十年前这一悲剧的太多感慨。《今日美国》称,纪念这一悲剧的最好方式不是“提供事后诸葛亮”似的教训,而是应该更多地“向前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政治和经济的灾难。

时事

2016年8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拆除,63年的文艺文化中心轰然倒塌。作为中国电影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之一,在高效率的生产节奏中,北影老国企性质中的慵懒和缓慢彻底暴露出来,它的倒掉是必然的。也许看着老记忆倒掉是一种阵痛,但缅怀不能成为中国电影前进的牵绊,因为向前看才是北影厂倒下的意义所在。

再不疯狂就老了

适用话题:创造力/不拘一格/自由

名言

你需要一点点的疯狂,好使你不变得愚蠢!——罗宾·威廉姆斯

历史

尼古拉·特斯拉,世界知名发明家、物理学家。他对发明的热情可谓疯狂。特斯拉终身未娶,或许他根本没有功夫去想这些。因为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魔一般。为了把构思转变成现实发明,他舍不得睡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最终独自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

名言

他们叫我疯狂杰克。我觉得疯狂是好事。我们疯狂,但我们不蠢。——马云

历史

年仅 25 岁的德国乡村医生沃纳·福斯曼闭上眼睛,深呼吸。接着,他刺破自己左臂肘部的静脉,将一根由无菌橄榄油润滑过的细管缓缓插入。最终细管进入脆弱而敏感的心脏。他由此证实原来心脏并不像权威专家所说的是严禁涉足的“禁区”。这个疯狂的年轻人,成功完成了医学史上第一例心脏导管术。

批评是一种索取

适用话题:批评艺术/体谅/真实目的

哲理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批评,实际上是在说:你现在做得不够好,你应该做得更好。而好不好是我的感受说了算的,你做得让我舒服了才叫好。你做得好了就可以满足我了。因此我们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我想你能做些什么来让我舒服点。

时事

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上映后,一篇肖鹰的文章对其进行狠批,并上纲上线地称韩寒为“当代文坛最大丑闻”,似乎字眼越“狠”越能显示批评之尖锐。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复杂的世界中,没有谁能一口咬准真理,狠话不代表有力。

哲理

日本有一个表演大师,在一次上场表演前,弟子告诉他说,先生,您的鞋带松了。大师就蹲下身去系鞋带,并说,谢谢你啊。等弟子走开后,大师又蹲下来松开鞋带。旁人看后不解,大师平静地说:我演的角色是一位长途跋涉者,鞋带松开才符合剧情。我没有当面指出他的`错,怕拂了他一片好意。

名言

批评不是一个趣味的问题,而是一个谁的趣味的问题。——詹姆斯·格兰德

历史不古板

适用话题:换种方式/与时俱进

时事

作者李拯出版了新书《历史不糊涂》,他颠覆了以往那种古板、迂腐的学究气,力图让文字既有哲学的启示性和思辨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与审美,把爱智求真的理性与悲天悯人的情怀熔于一炉。

时事

韩国流行一种玩法——把课本上明显和时代脱节的图像涂鸦得充满时代气息。课本涂鸦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爱好,但风格各有不同。跟我们的“杜甫很忙”式的恶搞不同,韩国式的课本涂鸦追求的是时尚美观。

时事

2016 年 9 月,《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中明确指出,对于北京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天坛等景区逐步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以求改变很多导游在讲解过程中随意穿插大量未经考证的传闻、野史的现状。

哲理

历史真的可以很有趣,为什么现在的人只把历史视为一项死记硬背的

特斯拉和爱迪生:半生朋友 半生对手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1943年),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塞尔维亚血统的他,出生在克罗地亚。特斯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发明家。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电和磁性作出了杰出贡献。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两个旷世奇才,一个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另一个就是尼古拉·特斯拉。

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特斯拉为何不肯跟爱迪生同台领取诺奖?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其实很早以前,特斯拉和爱迪生就是朋友,可以说,爱迪生还是特斯拉的伯乐。那时,特斯拉找不到工作,是爱迪生发现他是个人才,于是便邀请他来自己的公司上班。刚开始时,特斯拉只是为爱迪生公司设计一些简单的电器,但是他的进步却非常之快,不久便为公司解决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后来,特斯拉便完全负责爱迪生公司的直流电机的重新设计工作。

1919年,特斯拉在他的

后来,特斯拉想,既然得不到那笔巨额奖金,便要求每周的薪水提升到25美元,就是这一小小的`要求,也遭到了爱迪生的拒绝后,于是他辞职了。当时特斯拉的薪水是每周18美元。在临走的时候,特斯拉一个人跑去爱迪生公司的后院,挖了一小段水渠,以此来作为对爱迪生公司的讽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虽然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他得到的报酬竟然是一个挖渠工的工资。

爱迪生也表示,再也不想听到关于特斯拉的交流电的消息,并相信自己的直流电才是未来。特斯拉却专注于交流电系统的设计,认为只有交流电才有未来。即使在他挖水渠的时候,也坚信这一点,就这样,特斯拉与爱迪生的关系破裂了。

爱迪生发明直流电后,在世界各地的电器行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费同时也十分高昂,所以经营输出直流电成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到1884年,特斯拉脱离爱迪生公司后,遇上西屋公司负责人乔治·威斯汀豪斯,并在他的支持下于1888年,正式将交流电带给当时的整个社会。在1893年1月,位于芝加哥的一次世界博览会开幕礼中,特斯拉展示了交流电同时点亮了9万盏灯泡的供电能力,一举震慑了全场,因为直流电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事后,特斯拉因为此次成功的展示,取得了尼亚加拉水电站电力设计的承办权。

从此,交流电咸鱼翻身,取代了直流电成为供电的主流。而特斯拉拥有着交流电的专利权,在当时,每生产一匹交流电,就必须向特斯拉缴纳1美元的版税。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当时一股财团势力要胁特斯拉放弃此项专利权,并意图独占牟利。经过多番交涉后,特斯拉决定放弃交流电的专利权,条件是交流电的专利将永久公开,谁都不准用来牟利。从此他便撕掉了交流电的专利,损失了收取版税的权利。后来,交流电再也没有了专利权,成为一样免费的发明。

后来据史学家找到的一资料中显示,特斯拉最大的仇敌还不是爱迪生,而是同时代的整个企业。虽然他一生不断地致力于研究和创造,并取得约1000项发明专利。可惜,与他同时代的企业家们,却利用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爱心和才华,骗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荣誉。因他的发明而腰缠万贯的企业家多得数不过来,但特斯拉却一生穷困潦倒。1943年1月5日晚间到8日早上之间的某个时间,特斯拉在纽约旅馆孤独地死于心脏衰竭,享年86岁。因为拒绝出售他的交流电专利,特斯拉临终时已经债台高筑。在他死后,美国政府秘密地删除了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和报道,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被收缴并列入高级机密,他的名字就这样被抹去了。

后人是这样评价特斯拉的:如果说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那么特斯拉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要比爱迪生伟大很多。

别说特斯拉不愿与爱迪生同台领取诺奖了,就是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人,想与他同台领取诺奖,特斯拉也不会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