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洛阳女儿行》
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洛阳女儿行》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9、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观猎》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1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1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三首》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17、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
1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
1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辛夷坞》
20、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渭川田家》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2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君自故乡来》
23、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送别》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2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26、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洛阳女儿行》
27、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洛阳女儿行》
28、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
2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30、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1、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西施咏》
3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
33、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34、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春中田园》
3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后被人们简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的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7、圣人无常师。——《师说》
8、事业无穷年。
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1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14、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1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0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03、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04、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05、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06、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
07、人情翻覆似波澜
08、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辋川集》
09、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1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1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5、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山不见人。
16、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18、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9、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20、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
21、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辋川集文杏馆》
22、古墓成苍岭,幽宫像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2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里
——《汉江临眺》
2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5、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2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7、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9、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与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0、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相关阅读】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里、给事里。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里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里有画;观摩诘之画,画里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人物经历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句子“里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里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空余时间,在京城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与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里允,后兼迁里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3]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4]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与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里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愿望。诗里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成就是多方面,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