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名言及格言1
1)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2)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5)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6)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7)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8)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9)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11)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2)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3)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14)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1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关于诚信的名言及格言2
1)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2)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3)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4)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5)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6)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意思是: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王充 《论衡·感虚篇》。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8) 轻诺必寡信。——《老子》 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到自己的心了?和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了吗?”
1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2)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
13) 诚则明(礼记)一言九鼎。——清·李绿园
14)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
15)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16)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7)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8)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9)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20)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相关典故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关于坚持的名人名言
▲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 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张九功
▲ 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 进锐退速。——孟珂《孟子》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
▲ 欲速而不达。——孔丘《论语》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樱《格言联壁》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俊马。驽马:跑不快的马。驾 ,马行一日为一驾。——先秦《荀子·劝学》
▲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战国思想家、教育家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清朝诗人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
▲ 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邹韬奋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1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7、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8、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2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1、命为志存。——朱熹
3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3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3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4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5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5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5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57、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