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的故事
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生于1883年12月15日,广东恩平县人,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1909年9月21日,冯如于接近黄昏时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当飞机起飞后飞行了0.8公里,离地4.57米准备作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生命如柳的柳宗元励志故事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生命力极强的柳却早已一片翠绿。望着生机盎然的绿柳,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一生与柳很有机缘,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姓柳。
初登仕途的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比起唐代的另一位文学大师韩愈要得意的多:21岁登进士第,31岁担任按察御史,顺宗时,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从而达到了他政治上的顶峰。但好景不长,王叔文的政治革新由于受到宦官、藩镇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夭折,刚刚做皇帝才七个月的.顺宗也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宪宗),这一年是公元805年,其时,柳宗元33岁。这年的11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8位改革派要员一起被贬为偏远州郡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而柳宗元则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从而开始了他后半生柳絮般飘零浮沉的孤寂生活。
但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他犹如生命力顽强的柳条,随便折一段无论在哪里都会长出翠绿!在湖南永州这块被人遗忘的蛮荒,他拿出了足以震动华夏的永州八记,但这是他以10年青春为代价的!公元815年正月,柳宗元被宪宗皇帝诏赴长安,诗人喜气洋洋心花怒放的赶到了长安,但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棒,他又被贬为更加荒凉的柳州。此时,当初的八司马,除了早逝的升迁的,则只剩五人,而这五人又在同时被贬为远州刺史,高坐长安宝座的皇帝老儿又一次嘲弄了这些不安定分子。诗人生命的柳絮又一次漂泊远行。
是柳就恬然自安,是柳就可随处扎根发芽!这块“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余秋雨柳侯祠)的地方又能怎样呢?柳是从不怨天尤人的!在这块“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的“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开始了耕耘。教人种树、种禾、养鸡、蓄鱼,并且“挖了井,办了学”,“修了寺庙,放了奴婢”——当然一生爱柳的诗人最得意的还是教柳州的百姓插柳,这大概是诗人的自砺也是为柳州后代造福吧。
无论如何,每年的春天,诗人必定在柳江之滨插柳。跟着插柳的百姓们还编成民歌:“柳州柳刺史,插柳柳江边。柳色依然在,千株绿拂天。”而诗人的好友吕温闻之也有诗作相赠:“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对此,诗人有种柳戏题一诗,算是对百姓和友人的回答:“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树人,惭无惠化传。”诗人的“惭无惠化传”更多的是自谦,所以,直到今天,柳州人仍然思念这位“种柳柳江边”的柳刺史。
柳,这生命力顽强的柳!即使是飘浮不定的柳絮,一旦落地也会生根绽绿,勃发着盎然的生机!这大约是诗人一生爱柳的原因,因为诗人不仅以柳自喻更以柳自励、自警!
生命如柳是柳宗元的写照,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法如深涧寓言故事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冯西海散文
古来诗书画同源,历朝历代不乏既是文学家又精通书画者,书圣王羲之、诗仙李太白、文人画鼻祖王维、文豪苏东坡、近代的康有为、丰子恺等,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是极具文化之个性和自由之精神的典范,此例在当今社会愈来愈鲜见。
前几年网上认识了老村,就很是崇敬他的才华,随后又遇冯西海,被他的漫画所吸引。那是一个午饭后,下班没回家,就在街上吃了碗面条,回到办公室迷迷糊糊但又睡不着,就打开博客挨家挨户的串门,不经意的`就闯进了西海兄的园子里,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画,虽然是国画,要严格的归类,这些画作应该算是漫画吧,当然称之为文人画最合适,因为文人画不受绘画技法与理论的约束,凸显的是作者的精神与思想。
西海兄作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任伯年、黄永玉、丰子恺与老村的影响,但他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他认为文人习字作画不求技法和目的,旨在表现,表现文人之性质,文人之趣味,文人之感想。我认为文人画之要素乃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者之综合体现,俱佳者方称实质上的文人画家。西海兄性格率真,文风独特,富有潜力,观点不俗,因而他的图书插图,休闲之作无做作之痕迹,束缚之弱笔。一味的放浪,任意运锋,酣意着色,山石崔巍抽象,却不乏皴擦与破染,花鸟脱形怪异,然有声有色,人物品类不一,可形神兼备,情绪明朗,尤其是那些画面跋文,如屋漏似串珠,为画作添色不少。
我曾与西海兄浅聊过他的书画,我建议他多看些历代名画,以期完善。他说,完善技法那是画家的事,自己又不是画家亦无意当画家,只求精神得一宣泄的载体,思想有个表现的形式而已。我突然想到,有天和梁澄清先生聊文学与书画,先生就提及西海兄的画,“说冯西海最近画了许多画,呵呵。那画里有东西。”先生所谓的东西就指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个体思想。我就后悔自己的教条与短浅。
西海兄的画作已经不少了,在一幅幅欣赏的过程中,我在想,若每幅画配上短文,出版成一本图文集定会引起关注的。近日获悉:冯西海的画集《有画说》由老村题字,已经进入印刷环节,今年5月拟在西安举办冯西海文人画展,我们拭目以待,愿他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