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苦极则成福经典语录 正文

苦极则成福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6 19:19:32

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

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

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

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

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

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弟子规· 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 :“父母呼,应勿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其实这是要我们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

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世界都是该来帮助我的。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二、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父母责,须顺承。”

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其实这是在培养我们顺势而为的好习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

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则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

三、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至关重要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冬则温,夏则凊。”

古人提出“冬则温,夏则凊。”,难道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吗?当然不是。这是古人培养孩子“体察温暖”的一种方式。是要求孩子体会父母的付出,然后用自己的温暖去与父母互动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能体察到世界的各种温暖,然后与周围的人互动,使自己与周围的关系逐渐变得和善。这样的人,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而当孩子觉得这世界的一切就该是为自己准备的,一切都该顺着自己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将来长大了,受苦的却只能是他自己。

四、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晨则省,昏则定。”

原意是子女要早晚问候父母,侍奉父母起居。现在,甭说侍奉起居了,单单是早晚问候,可能很多孩子都做不到。所以《弟子规》的这种要求基本是现代人难以做到的。那么,古人这么做,到底有什么道理呢?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需要互相协调;如果缺乏沟通,则会有无限的不快。

修行不在高山之巅,它就在你生活和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与人为善中。在生活中随时发出善的能量,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如果你能这样,则生活会幸福很多。对于成年人,我们今天能否做到每天问候年迈的父母?我看未必。

很多人常年在外工作,很久都不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要知道,父母电话里说自己不想念孩子,其实心里无比思念。那么,我们能否及时打个电话给予父母关爱呢?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五、事业,是需要坚持的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 居有常,业无变。”

当下,社会节奏如此之快,怎么可能不换工作或者学业呢?怎么可能在一个地方一直住下去呢?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做儿女的呢?

首先,这是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可以找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这样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顺的一种体现。实际上,“居有常”培养的是孩子获取空间稳定感的能力。

其次,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事业,是需要坚持的。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心很容易安定,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心总是游荡不定,这样做事自然不能专心,难以成事。而两者的差别,就在这种空间稳定感上。这有先天性情的因素,也有儿童时期培养的因素。如果在儿童时期,家长能给孩子讲这种安定的重要性,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心中自然会有这样的观念。

当他们长大了,这种能力则非常关键。我们今天工作的节奏非常快,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机会,但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反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断累积,最终比四处奔走的那个收获更大。

六、做事任意妄为,势必害人害己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我们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关注“大”,嫌弃“小”,忘记“大”是由“小”构成的。生活中,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车?就是因为很多司机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上车根本就没有什么规矩。有穿鞋在座位上乱蹦乱跳蹦的,还有对着座椅撒尿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擅为”,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是家长纵容的“擅为”。这样的纵容,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做事的协调能力,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不需要考虑别人。

那么,当他长大了,做事也会很少考虑他人,这样的人,在单位能受欢迎吗?很多家长说,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其实,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惯性,还真就可能改不过来。因此,“事虽小,勿擅为”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在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周围的关系,考虑周围人的利益与感受。这是教育孩子如何获取在生活空间中协调做事的能力。“苟擅为,子道亏”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家长的教育,让家长自己做到教育孩子关注细节,注意他人,排除自私的想法。

七、自私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学会分享,你会更幸福。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自己私欲的过程,就是学会分享的过程。我们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自己的利益是依赖于他人的,是与他人互相关联的。

他人好了,自己才会更好。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曾经讲过,大学时与他同一宿舍的一位同学就因为从不肯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苹果而被同在新东方工作的其他同学拒绝加入。为什么呢?因为品性问题。吃苹果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出这个人不懂与人分享,比较自私。

合伙,是需要大家把利益放在一起,一起努力的。如果有一个人自私,就会把整个气氛给破坏了,这会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什么那些很自私的人,总是在社会上难以真正立足?因为,每天每一刻,你的种种线索,都被别人看在眼里,大家在随时评判,这决定了你未来合作机会的多少。而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够有一番作为,是因为他的品性早已展示给大家了。

八、《弟子规》在教我们有效沟通的大智慧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怡吾色,柔吾声。”

为何要训练我们“怡吾色,柔吾声”呢?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训练,和颜悦色地与对方沟通,问题会解决得更好。在生活中,我们会维护自己的地位,以便在群体中不会被埋没。这种维护自己的地位的行为,我们今天叫作维护自尊。这种本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鱼跃龙门好有福,马年贺岁来送福。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自己能给自己发现问题,真是一大乐事;别人能给自己发现问题,真是一大幸事;自己若能比别人更早发现自己的问题,真是一大美事;自己若能比别人发现问题更早地解决问题,真是一大福事。

●《阿弥陀经》就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因为有些人不肯相信,这才教给他别的法门,说来说去到最后,还是要归到这个法门,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报,肯相信的,那直截了当,一生就成就了!学佛人在一生当中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依照修行,那你的福报真不晓得是哪一辈子修来的?你一生绝对成就!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就是在念佛,这个法门为「一切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目的,就是弘扬念佛、劝导念佛。「菩萨万行之司南」,就是说菩萨广行六度万行的目标,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达到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今天我让你吃多大苦,将来我让你享多大福。 ----《想明白了再结婚》

●真的英雄,何必气短,善始善终,方为不败。忍能保身,忍能成事,忍是大智,大勇,更是大福。忍是厚,忍是黑,忍小人,忍豪强,忍天下难忍之事,不做性情中人,成常人难成之事。

●人能知福,即享许多大福,当常自想念,今幸生中国太平之世,兵戈不扰。又幸布衣蔬食,饱暖无灾。此福岂可轻看,反而思之。彼罹灾难,困苦饥寒病痛者,何等凄楚。知通此理,即时时快乐矣。

●年纪越大,越不会去追求虚幻的东西,甜蜜的爱情,亦或者突如其来的好运,只求无病无灾即是大福。

●人世繁复,不可深思,深思即是苦。能一壶浊酒,大梦浮生者,是大智者,也须得有大福气。 ----priest《七爷》

●关心别人才是真正关心自己;帮助众生,你自己就得到大福报。世间人不懂,用尽心机要去偷、要去骗、去赌、去抢,所以你永远很痛苦。但是有福报的人,他只是在想如何帮助别人,他自然有那个福报。 ----海涛法师

●我添上去是山巅之尘

你落下来是繁花城池

山少一粒尘还是山

心丢一座城就空了

你的城

装不满我想说给你听的话

你来了

我却做了落荒出逃的哑巴

镜像里的女人抽去了灵魂

她心上的墓碑刻着未亡的名字

过去他活着,现在他活得像死了

你和他不一样

你只会越来越热烈的活着

这个清醒得像疯子的女人,一厢情愿的

轰烈绽放,她深知——现实里的一滴雨

就会打个稀烂

——可是你说,

这无始无终、无依无靠的爱,是至满大福,

还是自欺欺人的绝望游戏?

我会缄默至死,如果那时还记得,

你的名字就是来世我开启这婆娑世界的.钥匙。 ----李巍《婆娑》

●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户助理!元代圣旨等同于汉族的“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没帮鸡腿递情,如果我没跟大福打架,

如果我当时赶紧看了衬衣后面的字,这个故事该往哪个方向走?

但是历史往往没法重写,就像是旅行时我们很难选择坐在我们旁边的旅客是怎样的模样,

青春的高铁一旦开动我们就得一路前行。 ----戴日强《只想奋不顾身拥抱你》

●人生来就不平等,世界就是如此残酷,但这不代表挣扎和改变没有意义。世界就是如此残酷。但这并不代表挣扎和改变没有意义,因为它是从狭隘的生活中跳脱出来,从荒芜的环境中离开最行之有效的路径。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阳光透过指尖照进眼睛,刺痛了眼,伤透了心。经历了这么多,身旁的人也在不停地换,分分合合,聚聚散散,剩下的只有那些个挚友了,朋友啊,一起走过一段时光,就已经是最大福分了。生活并不完美,我却依然快乐,虽然拥有的东西会失去,得到过的友谊会离开,想追求的感情还那么遥远,但是我懂,我懂我身边的一切事与物,我会珍惜。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

●美国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创始人杰里米·拜伦森(Jeremy Bailenson)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虚拟环境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吉姆·布拉斯科维齐(Jim Blascovich)合写了一本书,叫《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他们写道,经过大量“虚拟坑”的实验,“我们开始明白,意识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虚拟现实可能是行为研究的一大福音。时机已经到来——虚拟世界中的实验方案,可以和真实世界中的类似方案十分相似”。 ----蒲实《三联生活周刊》

●我们在学会爱前陷入爱河,在互相体谅前分手,在互相面对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