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始终会来,千万别太着急,如果你失去了耐心,就会失去更多。该走过的路总是要走过的,从来不要认为你走错了路,哪怕最后转了一个大弯。这条路上你看到的风景总是特属于你自己的,没有人能夺走它。
有些人走了就是走了,再等也不会回来。有些人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再勉强也只是徒然。有些人很幸福,一眨眼,就一起过了一整个永远。有些人很幸运,手一牵,就一起走过了百年。有些人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不是一辈子的人,不说一辈子的话,不勉强,能放下。
最好不要挡人财路:与其挡人财路,不如自己另辟财路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越长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个人都有难处,也就越不敢随随便便的瞧不起谁,以免不小心伤害了谁。这当然不是粉饰,更不是虚伪,而是懂得了体谅和温柔,温柔的和这个世界相处。
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假如四十能立,只比孔子晚了十年,够不错的啦。
不要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更不要做违背道义的事道义应该大于友情朋友应该重于自己
别为你自己和别人下定论,你所看到听到的可能只是一面。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与错的人相遇,少时多青涩,晚来多寂寞。与对的人重逢,少时是金风玉露,晚来则是灯火阑珊。——雪小禅
爱情不是短暂的占有,而是永恒的守护。
“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爱,勇敢地去原谅,能慷慨地因为别人的幸福而快乐,能够聪明地知道我们周围有足够的爱,那么我们就完成其他生灵从未知道的完整。
好好地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朋友是什么?一个灵魂居住在两个肉体中。
名人与凡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强词夺理叫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跟人打招呼叫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名人喝酒叫毫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叫王老,凡人只能叫老王。
不要把心中的悲伤与痛苦,告诉任何人,因为对方可能比你拥有的伤痛更多,自己的慢慢消化,有一天也许你会觉得世界更美!
贵与贱,不过在人人一念间。如果你喜欢,那么它们就是手心眸底璀璨生辉的珍宝,如果你无视,它们便是路边泥中滚入肮脏的顽石。
在每一丝曙光破晓之前,一定是快要窒息的漫长黑夜;在每一次荣光到来之前,一定有太多狼狈的时刻被看不起的日子;在每一阵掌声到来之前,总有太多唏嘘太多冷眼;在每一个山顶峰巅,总有贝壳;每一片浩瀚的沧海,都是过去的桑田。所以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郭敬明
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亦舒《理想生活》
“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必要:要大声地告诉别人:我来了。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路是自己选的,不论前方如何,只有自己去走完它。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吾宁愿此生孤独到老。
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再累:也要爱自己。
有望得到的要努力;无望得到的不介意。
你以为人生最糟的事情是失去了最爱的人,其实最糟糕的事情却是你因为太爱一个人而失去了自己。
记住一句话:想得太多会毁了你。
给自己一个LV,不如给自己一个longvacation。
树没有眼睛,落叶却是飘落的眼泪。
多看则明,多听则聪,多思则准,多干则成。
在竞争中不争,在不争中竞争。
人不成熟的四大特征:一、立即要回报;二、不自律;三、经常被情绪所左右;四、不愿学习,自以为是,没有归零心态。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一个人越懒,明天要做的事越多。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世界上有两种人:索取者和给予者。前者也许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绝对能睡得更香。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最需要的不见得是英雄,而是那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却无负自己良心的人。--刘墉
老王课文句子赏析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①作者愿意与车夫说着闲话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特点?)
【段析】写“我”和老王是坐车人和蹬车人的关系,且关系较融洽。
【品味】“说着闲话”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关系较融洽。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②这段文字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老王?)
【段析】介绍老王的从业情况及家世。
【品味】“失群落伍的惶恐”,表明他常为自己的处境和生活忧虑,可见他生活的艰难。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段析】这一自然段不知写什么原因,老王的另一个眼睛是瞎的。
【品味】专门叙写老王的眼疾,他因此而失去顾客,表明“我”对他处境的关注。而
“我”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坐他的车,则是对他的关照,体现了“我”的善良。女儿专门送药给老王,体现了女儿对他的`关爱与同情。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中可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③老王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这与下文有怎样的关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段析】交代老王住在破破落落的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第一部分: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品味】“塌败”,可见住处条件恶劣,更见老王生活之困窘。
作者介绍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把词序变换一下,不符合常规,反倒更显别致耐读。如《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一句话:“登台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许会说“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这分明是被迫。但杨绛这句话说得有点喜气洋洋的气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压岁钱”之类。这与当时的环境完全不合拍,只好当成一句反话来读:不仅表现出作者身处其境的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也隐含了她对待那时环境的解构态度。平平八个字,平静中有抗议,调侃中有悲哀,很有韵味。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下面给大家分享的杨绛先生名人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1.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杨绛 《洗澡》
2. 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不顾我父亲老病穷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个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 ——杨绛 《将饮茶》
3. “假如说,人事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杨绛 《洗澡》
4. 据说,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杨绛 《洗澡》
5.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杨绛 《百岁感言》
6.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杨绛
7.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杨绛
8.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 《将饮茶》
9.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杨绛 《将饮茶》
10.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
11.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一百岁感言》
12.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绛
13.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 《我们仨》
14. 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杨绛
15.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杨绛
16.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杨绛 《我们仨》
17.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18.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岁感言》
19.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杨绛 《将饮茶》
20.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 《我们仨》
21. 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 就学小说? 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 《将饮茶》
22. 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 ——杨绛 《洗澡》
23. ”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 钱钟书与杨绛的一世情缘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年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于是便 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杨绛
24. 姚宓的眼睛亮了一亮,好像雷雨之夕,雷声未响,电光先照透了乌云。 ——杨绛 《洗澡》
25. 成天坐着学习,连“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师父”们也腻味了。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师父”嘀咕说:“我天天在炉前炼钢,并不觉得劳累,现在成天坐着,屁股 也痛,脑袋也痛,浑身不得劲儿。”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 ——杨绛 《干校六记》
26. “我没有办法。我看这就是没有办法的事。丑人也许会承认自己丑,笨人也许会承认自己笨,可是,有谁会承认自己不好吗?——我指的不是做错了事‘不好’,我不指’过失和错误‘,我说得’不好‘就是’坏‘。谁都相信自己是好人!尽管有这点那点缺点或错误,本质是好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我猜想 圣人苦修苦 练,只从这点做起。一个人刻意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的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 ——杨绛 《洗澡》
27. 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 ——杨绛
28. 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 甩不开的自 己的一部分。 ——杨绛 《干校六记》
29.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杨绛
30. “她的条件并不苛刻,只是很微妙。比如说,她要丈夫对她一片忠诚,依头顺脑,一切听她驾驭。他却不能是草包饭桶,至少,在台面上要摆得出,够得上资格。他又不能是招人钦慕的才子,也不能太年轻,太漂亮,最好是一般女人看不上的。他又得像精明主妇用的老妈子,最好身无背累,心无挂牵。” ——杨绛 《洗澡》
31.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柞 ——杨绛
32. 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杨绛
33. 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杨绛 《干校六记》
34.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杨绛
35. 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 ——杨绛 《干校六记》
36.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杨绛
37. 补了一条裤子,坐处象个布满经线纬线 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 随处都可以坐下。他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 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 ——杨绛 《干校六记》
38. 我至少还欠一只手,只好用牙齿帮忙。我用细绳缚住粗绳头,用牙咬住,然后 把一只床分三部分捆好,各件重复写上默存的名字。小小一只床分拆了几部,就好 比兵荒马乱中的一家人,只怕一出家门就彼此失散,再聚不到一处去。据默存来信, 那三部分重新团聚一处,确也害他好生寻找。 ——杨绛 《干校六记》
39. 彦成摇摇头说:“我只是觉得这种“洗澡”没用——百糟蹋了水。”“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点。现在咱们是在运动的压力下,群众帮助咱们认识自己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没法抵赖了, 只好承认。 所谓自觉自愿是逼出来的。逼出来的是自觉自愿吗?” ——杨绛 《洗澡》
40. 在北京等待上干校的人,当然关心干校生活,常叫我讲些给他们听。大家最爱 听的是何其芳同志吃鱼的故事。当地竭泽而渔,食堂改善伙食,有红烧鱼。其芳同 志忙拿了自己的大漱口杯去买了一份;可是吃来味道很怪,愈吃愈怪。他捞起最大 的一块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没有拿掉。大家 听完大笑, 带着无限同情。他们也告诉我一个笑话,说钱钟书和丁××两位一级研 究员,半天烧不开一锅炉水! ——杨绛 《干校六记》
41.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 《老王》
42. 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
43. 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 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 ——杨绛 《干校六记》
44. 再过几天 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 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杨绛 《干校六记》
45. 彦成忙说;”罗厚是个能干人,大有作为的。他有胆量,有识见,待人顶憨厚,我很喜欢他。“姚太太说:”他野头野脑,反正他自有主张。他可崇拜你呢!他想来不要人家做媒,总说他要娶个能和他打架的粗婆娘。最近,他舅妈来拜访以后,我问他粗婆娘找到没有,他说不找了,将来请许先生给他找个对象。“ ——杨绛 《 洗澡》
46. 我国有句老话:”写字是出面宝”。凭你的字写得怎样,人家就断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国,”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 ——杨绛 《洗澡》
47. 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 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馒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岸上就 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 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决不是彩色的,也 不能一迸 就断。 ——杨绛 《干校六记》
48.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杨绛 《将饮茶》
49.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 《我们仨》
50.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一百岁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