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法华经楞严经经典语录 正文

法华经楞严经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5 04:45:55

佛经经典句子精选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鸠摩罗什《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鸠摩罗什《金刚经》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金刚经》

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金刚经》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金刚经》

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金刚经》

无诤三味

《金刚经》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华严经》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释迦牟尼佛《华严经》

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华严经》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

——佛经《华严经》

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华严经》

时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华严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金刚经》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金刚经》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法华经》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

《楞严经》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楞严经》

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

《愣严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愣严经》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大佛顶首愣严经》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楞严经》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楞严经》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愣严经》

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愣严经》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愣严经》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心经》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释迦牟尼《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剩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剩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释迦牟尼《心经》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释迦牟尼《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释迦牟尼《心经》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无量寿经》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无量寿经》

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无量寿经》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无量寿经》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无量寿经》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灭,自得喜乐,无有旁代。《无量寿经》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无量寿经》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无量寿经》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鸠摩罗什《金刚经》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金刚经》

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金刚经》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

无诤三味《金刚经》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释迦牟尼佛《华严经》

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佛经《华严经》

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华严经》

时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华严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华严经》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金刚经》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释迦牟尼佛《金刚经》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华经》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愣严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愣严经》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大佛顶首愣严经》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愣严经》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心经》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释迦牟尼《心经》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释迦牟尼《心经》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释迦牟尼《心经》

1.

2.

3.

4.

5.

6.

7.

8.禅学十大经典语录

9.

古人说,“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现在人处今天这个社会,一天不听经,就被境界所转,这是真的。

凡夫之所以会退失道心,天如禅师说得好,有退失的因缘。“因”是对于宇宙人生道理、事实真相没有真正明了;“缘”是内有贪嗔痴、自私自利,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内缘外缘都不善,你怎么会不退转?

世尊给我们做示范,我们看到善财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说明行不难。你为什么不肯行?是你知道得不透彻,你是一知半解。

“知”,真的是太难了,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就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道理。“行”,实在讲一念之间,那个念头一转,即身成佛。

为什么他修行功夫依旧不得力,原因就是在没有彻底放下。虽然天天做功夫、天天修学,过在哪里?过在不精进、不勇猛、不坚定、不长久,没有长远心。

过去造作的罪业,不要去追悔?为什么?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再想一遍又造一次,好了,你阿赖耶识的罪业就愈来愈多了。

佛在《大集经》里面说得明明白白,“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我们来修净土,正是依教奉行,这是如来的好学生。

众生接触外面境界,往往先入为主,如果他一开始就接受一些邪法,他把这邪法当做真的,以后遇到正法,他认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他就会排斥。

为什么他(周利盘陀伽)这么愚痴?佛跟大家说,他前生是三藏法师,世出世间法都通达,由于吝法,教别人不肯完全教,自己要留一手,所以得愚痴果报。

诸位同修要记住,无论在世法、在出世法,你学东西一定要专,你才会有成就;你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了,你就分心了,你要想成就,当然就困难,所以必须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处。

把心专注在一处,心就不散、不乱,一心不乱,效果就很不可思议。因为一心生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

佛法讲业报,有共业、有别业,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造罪业,这是共业,我们也没办法不能不受牵连;我们自己不造,这就是别业。在这个共业苦难的社会当中,我们还能够侥幸平平安安度过,这是别业果报。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到处都有灾难,随时都有灾难,我们只要心善,就能改善山河大地,这就是境随心转。所以,灾难虽然频繁,大家也不必惊慌;真正值得惊慌的,是我们的贪嗔痴慢没断,这个事情才是大事情!

我们要把佛陀的教育真正做出来,做出来是自度,做出来给别人看是度他。在今天这个世界弘扬佛法,是要把佛法做出来给别人看,用口说人家不相信,不能接受。

世尊教学四十九年,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事实真相彻底明了通达叫看破。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能放下执着,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成阿罗汉;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再放下妄想,你就是佛!

世尊在《华严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观念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他为什么还做坏事?还要搞六道轮回?这是因为他迷了自性,把佛的国土变成了六道轮回。

知过就是觉悟,改过是真正修行,是真实的功夫。必须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你才能改过自新;自己有病自己不知道,你就不会起求医的念头,这个病一天一天恶化,最后就无药可救了。

众生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于你知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换句话说,你知不知道你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知道自己毛病,这个人就觉悟了,我们一般讲开悟,开悟是这个意思。

佛讲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是无量烦恼的归纳,并不是只有八万四千。佛是大医王,能治一切众生的病。八万四千烦恼是病,八万四千法门是药,佛用各种法门来对治不同根性众生的病。

古人讲,“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个话什么意思?这话的意思是说,三天不读圣贤书,不接受圣贤人的教诲,烦恼习气都现行,就面目全非,就退转了。

拜佛,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像对佛这样的恭敬。我们以诚敬心处事待人接物,无论顺境逆境都用真心,这就是拜佛。

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

经选一部,天天念它,念到熟悉,不要求解,为什么?经里没意思,你求什么解?你所了解的统统叫打妄想。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所解的都是胡思乱想,决定不是如来真实义。

我们今天学佛,受佛法熏习的时间太少了。一般学佛的同修,一天当中,只有一、二个钟点是佛法熏习,还有二十二、三个钟点是贪嗔痴慢烦恼熏习,这样子学佛,要想成就太难!所以我劝同修们,只要一有空,就要念佛、诵经、听经,以弥补闻法之不足,这样我们熏习佛法的时间,才能得以延长。

大乘经里面,佛告诉我们:无佛亦无魔。佛跟魔是从什么地方区别?着相就是魔,离相就是佛。如果你一切都不执着,魔也是佛;你若执着,佛也是魔。

佛在《楞严经》给我们说过,境界现前,无论是佛境还是魔境,都不要去理会;也就是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好境界。如果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这就着魔了,佛来也是着魔。

佛的神通能力比魔还要超过,但是为了避免魔冒充佛,佛不用神通做佛事,佛用教学。魔不能教学,讲经说法他不行,他对这些道理不懂,他只有法术,所以佛绝对不以神通做佛事,这个一定要知道。

如果我们烦恼断尽,六波罗蜜也就没有了。六波罗蜜是药,烦恼是病,你有病吃药;病好了,药就不要了,药要丢掉。所以《般若经》上才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你好心对人,人家恶意相向,你学了佛,知道这是宿世因果,知道过去自己对他不好,你不放在心上,怨恨马上就化解了;如果你不了解三世因果,人家对你不好,你心存怨恨,一心想报复,那好了,这个帐还在,来世还要报,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