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语录 正文

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语录

时间:2025-05-01 16:24:25

导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

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3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32、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45、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4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5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人生不同阶段语录

人生在世,如果计较的东西太多,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样样都不肯放手,那就会如牛重负,活得很累;反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马马虎虎,什么都可以凑合,那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活得没啥意思。

十岁时,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穿名牌服装,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整数就该懂事了,前有孔融,后有洪战辉,都是楷模。

二十岁时,该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十几岁时,会和别的孩子比较家庭出身,比爹娘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将相之门,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到了“弱冠”之年,还弱不禁风,尚无自立之志,出身贫贱的还为家庭自卑,老觉得抬不起头来。出身富豪的还处处依靠父母,在家庭荫护下养尊处优,那就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三十岁时,已成家立业,为父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大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会过日子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老婆该不再计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公,纵然长成丈二金刚,还不如卖炊饼的武大郎。

四十岁时,该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咋过就咋过。人言可畏,吓吓上世纪30年代的阮玲玉还成。如今的明星,一星期听不到他的绯闻轶事,没人对他议论纷纷,他就急得火烧火燎的。咱们虽然没有明星那高深道行,但不会再轻易被别人议论左右,这点本事应该有的,否则也对不起“不惑”这两字啊。

五十岁时,该不再计较无处不在的不平之事,不再计较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压力,不再眼红他人的财富,不再当仇富的“愤青”。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看新贵飞扬跋扈,可不动声色。看大款挥金如土,也气定神闲,耐住性子。

六十岁时,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是退休干部;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

七十岁时,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事情更广。年轻时争的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会淡然一笑。中年时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是不是说明都可以不再计较了,这个岁数的老人,要有三样特别积极: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良好的名声。

拓展:人生语录

1、如果死亡能让一个人明白一件事,那么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反思。

2、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

3、时间是小偷,他来是悄无声息,走后损失惨重,机会也是如此。

4、爱上一个人,也许只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也许要一年,也许一辈子。

5、太美的花朵容易凋谢,太美的爱情容易走远。

6、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我们只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7、有些事情,可以改变,我们就要尽力把它们往好的方面改变;有些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事实,至少我们不会心力交瘁。

8、放弃谁都可以,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9、不要为昨天的错而萎靡不振,只要今天做好今天的事,就OK,你就是最棒的!

10、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么你必将摔得体无完肤。

1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12、你可以在金钱上贫穷,但绝不能在精神上贫乏。

13、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有豪宅名车,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天天看到阳光,有人认为活着就是幸福。

14、生活是一场演出,角色由你自己挑选,你可以扮黑脸,也可以扮红脸,当然也可以一会儿扮黑脸,一会儿扮红脸,你可以扮演几个角色,喜怒哀乐,完全看你自己,结局也是你自己设定的。

15、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16、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17、放弃同样是一种选择,放弃并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因为自己有了更好的选择。有时候,放弃比坚持还需要勇气。

18、一生中错过多少次,就像昨夜下了一场雨,而我却在睡梦中。

19、求人不如求己,求佛不如

20、穷人与富人的最大的差距不在金钱上的,而是在思维上,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想让钱生子子生钱,只会紧抓住手里的钱,一毛不拔,成为十足的守财奴。

21、不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把每天当作人生的新一天,生活才会多彩多姿。

22、如果不能耐心的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只能用耐心去等待一生的失败。

23、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会做什么?我会和我最爱的人拥抱到最后一刻,即使是死,我的一生已经无憾,已经足够!

24、有些事,我们因为好奇,想去做,但是决绝不能做,因为走错一步,就再难走回头路;有些事,我们因为好奇,想去做,而且一定要去做,也许好奇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辉煌和财富。

25、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靠得是实力和洞察力。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事一开始就抱有侥幸的心理,而不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案。

26、当你想我时,我的眼睛就是天上的星星。当你念我时,我的手就是你身边拂过的柔风;当我想你时,你的笑容就是夜空中一轮金月,当我念你时,你的怀抱就是永远的春天。

27、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出戏剧,是一次历险,是一个梦境,是一个幻觉?其实生活就是西西弗斯不断重复地推大石头上山顶的过程。

28、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不因为怕被爱伤害,就不敢求一次真爱。

29、过去的已成为历史,而未来还是未知,我们不须为昨日而哀叹,也不必为明天而担忧,我们要活在今天,活在过去与将来的隔仓里,才能把今天的事做好,明天才会有希望。

30、生命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死去,如那些除了钱一无所有的富翁,整天在酒吧舞厅里消磨沉。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依然活着,如雷锋任长霞等人,为公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一生。虽死犹活,活在十几亿的炎黄子孙的心中。所以,当你生活得有意义时,生命便有;当你对生活绝望时,生命便无。

31、有些机会因瞬间的犹豫擦肩而过,有些缘分因一时的任性滑落指间。许多感情疏远淡漠,无力挽回,只源于一念之差;许多感谢羞于表达,深埋心底,成为一生之憾。所以,当你举棋不定时,不防问问自己,这么做,将来会后悔吗?请用今天的努力让明天没有遗憾!

32、为别人改变自己最划不来。到头来你会发觉委屈太大。而且,别人对你的牺牲不一定欣赏,这又何苦?

33、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却是执著!

34、如果能够用享受寂寞的态度来考虑事情,在寂寞的沉淀中反省自己的人生,真实的面对自己,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广阔的天空,包括对理想的坚持,对生命的热爱,和一些生活的感悟!

35、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已拥有”。

36、如果理智的分析都无法支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交给心去作主吧!

37、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种悲哀。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叹息。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是荒唐!

38、男人需要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和鼓励,而女人更需要的是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慰。

39、当地球度转弯,白天就要变成黑夜;当地球继续度转弯,黑夜又恢复白天。当我为了一个人度转弯,我背对着我的叹息,当我为了自己再次度转弯,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40、人生最大的烦恼,不是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不知道到了生命的终点,自己想有些什么人在身边!

41、有些事情,你以为明天还要继续做的,有些人,你以为还会再见面的。所以,在你暂时放不下手,或暂时转过身的瞬间,你心中所想的,只是明天又将重聚的希望,有时甚至连这种希望都感觉不到。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过来,也就不应该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或一转身的瞬间,有些事情就完完全全的改变了。太阳落下去,在它重新升起之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别了!

42、其实美丽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之因为它没有结局所以才会美丽,这就像为什麽悲剧总是比喜剧更让人难忘,也就像人们总是找寻的真爱,却往往擦肩而去,不是这个时代远离了爱情,而是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用一颗心去坚定的温暖另一颗心,不是爱情不再永恒,而是浮躁和易变的心

43、愛情路,有點霧,霧散留下了露珠。這露珠豐滿了愛的泥土。愛情路,彎彎路,彎得像一串珍珠。每一步都有簡單的領悟。答應你,我不會再庸庸碌碌;答應我,你不要再嘀嘀咕咕。每個朝朝暮暮,我都要和你共度。讓手心一直都熱乎乎。有種緩慢的幸福,伴隨一點辛苦。相遇是幸福,等待是辛苦。

44、别人可以替你开车,但不能替你走路;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争龋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

净空法师语录1

1、凡事都要勤奋、努力的去作,才会有成就。

2、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3、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4、处世待人要学习谦虚、忍让,对於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5、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讚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眾生生欢喜心。

6、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7、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8、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9、即使是发心修行、度眾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10、所有的灾难,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的,没有烦恼的因,就不会有灾难的果,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

11、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12、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13、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14、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眾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

15、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碍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16、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养;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眾生,则是对大眾最好的供养。

17、来我们道场的'四眾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18、修行要在人事环境裡面把烦恼习气磨掉,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逆境不生瞋恚,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19、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20、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21、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裡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22、贪图佛法将来生三善道,还是不能出三界,所以佛教我们断贪心,而不是换贪的对象。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

23、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

24、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他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25、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眾的时候,则是歷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26、我们修行尝不到法喜、法味,是因為功夫下得不够深,所以佛经上说,大乘菩萨的善根只有「精进」一项,精进才会有成就,鬆懈散漫的态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

净空法师语录2

1、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成就。

2、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X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3、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4、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但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犯过,还是造罪业,要负因果责任。

5、寺院主持有教化一方的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是过失,个人修得再好也不行。如果是寺院清众,就没有这个责任。

6、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它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7、来我们道场的同X,要真正有共识、有修行,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础上。

8、对于兴趣不同、法门不同的人,我们应当要尊重。

9、真正修行人,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

10、在道场共修,二十岁至四十岁的学做事,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贡献自己,作领导、负责任;六十岁以后就退休专心精进,求生净土。

11、修行人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2、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13、对于任何道场绝对不要留恋,道场不清净、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经不一定要讲圆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这些道理佛在经典上常常提醒大家。

14、真正成就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我们既然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就更应该苦学,每天嘻嘻哈哈,不会有成就,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勤苦认真的学习。

15、大家共住一个道场修学佛法,保持身心清净最重要;心不清净,知见就不正确;知见不正往往做错事,做错事就要承受因果责任。

16、愿常听经念佛,不令间断,一心求生净土,必得诸佛护念,圆满无上菩提。唯愿诸仁者依教奉行,善思念之。

17、学佛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多福,换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和邪正。

18、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舍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19、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赞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20、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于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1、大众相处,一定要修忍让,道场大众不和睦,护法神就离开,妖魔鬼怪便来作乱。所以真正爱护团体,一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不要让大众生烦恼。

22、学佛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是非和真假,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净,修福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23、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人欺骗都不知道。

24、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是因为不知道佛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念佛是定慧等持,只要真正发心,立刻就会得到真实圆满的福慧,从业障凡夫身,转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25、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26、能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是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你能够明理;你有福德,你才不动心。

27、小座复讲是培育弘法人才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历代祖师所传下来的老方法。

28、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于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29、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养;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则是对大众最好的供养。

30、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还是自己定,佛菩萨、阎罗王没有能力为我们定。所以我们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谨慎种善因,避免造恶业。不但恶行不可以有,恶念也不可以有。

31、我们过去不得罪人,今天别人就不会得罪我;我过去没有陷害人,今天别人怎么会陷害我?我们受人侮辱,受人毁谤,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

32、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着,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33、真正用功,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清修的环境。

34、自己生死有把握,至于什么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众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众生。

35、万万不可以骗人,骗人是妄语。当然,更不能够欺骗自己。

36、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37、即使是发心修行、度众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38、在台上讲经不是教训别人,而是要依照佛陀的教训,共同反省、努力改过自新。实在讲,得真实受用的还是自己,每讲一遍,自己就反省、检点一遍。

39、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40、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众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41、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42、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43、真正修持是要老老实实去做,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简单,就愈适合众生的根机,也愈契合实相妙理。如果光是高谈阔论,实际上做不到,说得再多都是假的,只不过妄想而已。

44、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45、真正能够帮助眾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於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46、印赠经典、流通录音带,这些好事许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像延续文化、从根救起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我们应该认真去做。这种工作需要有远大眼光的人,才能做得到。

47、想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大智能,再过不久,就要到极乐世界成佛去。

48、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对于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赞叹,绝对没有诽谤,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

49、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碍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50、众生一切的造作,佛都知道,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众生,也统统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真诚心、恭敬心认真修学,感应道交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