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纪念亲人的诗句 1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6、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思念纪念亲人的诗句 2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4、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7、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9、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思念纪念亲人的诗句 3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8、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0、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12、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13、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1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6、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3、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2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6、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6、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1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6、悲歌能够当泣,了望能够当归------汉乐府平易近歌<<悲歌>>
17、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9、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2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2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7、乡思【唐】薛涛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28、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的《浪淘沙》
2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0、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3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2、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34、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的《无题·其四》
3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6、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3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3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3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0、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41、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4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3、和三乡诗【唐】高衢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4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5、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6、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7、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8、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雨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4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出自 宋朝 李之仪的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二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注释
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已:完结,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简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爱恋,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