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九层之台经典语录 正文

九层之台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3 19:50:48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这句话告诫我们一定要对一些事情保持敬畏之心。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万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导语:我们写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论语》

2.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3.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6.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8.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

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0.以子之予,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1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3.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

14.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5.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6.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尚书·汤誓》

17.英雄一人狱,天地亦悲秋。——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18.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0.眼上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会》

21.人之多,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22.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

23.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品画》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2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6.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施耐庵《水浒传》

2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2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邶风·相鼠》

30.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31.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3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3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3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3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37.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3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39.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

4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4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4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3.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启超《志未酬》

44.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45.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广记》

46.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楚辞·桔颂》

47.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4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 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中华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 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 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