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敌人打仗不累,但和自己的臣子打仗,哎--累死啦!
2、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无人参。
3、明珠:……臣罪该万死……
康熙:死一次还不够还要死一万次!
明珠:臣罪该一死……
4、爱新觉罗玄烨,谨祭列位先祖在天之灵,自康熙十八年以来,准格尔大汗葛尔丹,荼毒蒙古各部盟,侵扰内地、倒行逆施,意在反清称霸。臣玄烨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葛尔丹是一犯再犯,已成大患。应蒙古各部盟的诚请,也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繁荣昌盛,朕决定替天行道,御驾亲征,并诏告逆首葛尔丹知晓,朕将亲率天兵二十万,荡平全蒙,钦此!(御驾亲征前说)
5、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谨祭明太祖洪武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出身布衣,聪明神武,报济世安民之志,十五载而成帝业,一统海内。西汉之后未之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再拜。(南巡拜明太祖陵说)
6、爱新觉罗玄烨,叩告列位先祖在天之灵,玄烨自即位至今,遭权臣鳌拜欺凌,朝廷与百姓也深受其害。如今已到胜败存亡之际,玄烨决心护国安民,振兴大清,除歼灭贼。(擒拿鳌拜前说)
7、皇上,微臣穷十年之功,遍阅古今各族史料及图谱,终于构成此图。臣,死也瞑目了。微臣自信,此图不但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臣以为,台湾郑氏孤悬海外,只是大清的疥廯之疾。大清的心头巨患不是台湾,而是蒙古准葛尔王葛尔丹。在朝廷平定西南三藩之时,葛尔丹也在一步步收伏蒙古诸王。臣料定,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争天下。葛尔丹之西,有西藏之喇嘛暗中支持;之西,有俄罗斯彼得大帝重兵压境。三方一旦联手,大清无宁日。但,欲平葛尔丹,朝廷却不得不先收台湾。因为东南各省乃大清财赋之地。东南不稳,大清无力西征北进……
8、康熙:你们俩个人记下朕今天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漏。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十日,朕视察八达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特颁旨如下:
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哼,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俩世就跨了,大明朝怎么样啊?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并诏知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练兵马,永不筑长城!!!
9、容妃就是一颗钉子,钻进去时不知道有多深,拔出来时才知道有多痛……可是这颗钉子扎的太深了,朕……不想拔了
10、苏麻啊,朕是多么希望能成为你手中的针和线……
11、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的第一罪人呐!!还有,李光地张廷玉你们--你们长的是猪脑子啊!!你们想都不想,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篡政谋逆夜袭皇驾,这些能提吗!
12、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少保明珠纠结大学士余国柱、大学士勒得洪、大学士李之芳、户部尚书绋伦、吏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熊一肖等,朋比为奸,贪赃受贿,误国害民。朕再三警醒,尔等却终然不该,俱为罪无可赦。着尽数革职抄没家产,永不录用。钦此!(挂正大光明扁前的圣旨)
13、小孩子是可爱的.,你们小时侯都这么可爱过,朕个个都抱过,那时朕就在想啊,你们永远长不大,那该多好啊。朕的老师叫魏承谟,朕小的时候,他给朕讲过一个典故,叫“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意思是说,皇帝死了,他的儿子们,放着他的尸体不管,却为了皇位打了起来,那时朕确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朕的身上,但是,现在朕相信这种事一定会发生在朕的身上,你们现在这样对待自己的弟弟,朕问你们,将来,你们会怎样对待朕?
14、伍次友与龙儿(康熙)分别,没有向康熙要苏麻,他说了一句话:天下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
15、朕说过多少次了!女人不要干政!!
16、朕年轻的时候确实想做千古圣君,可是年纪大了,怕做什么千古圣君。凡是千古圣君必定要忍受千年之悲万载之痛啊!
17、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在座的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朕在位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你们俯首农桑。从炎黄甲子年到如今有三百多位皇帝了吧,朕是年事最高,在位时间最长,养育子孙最多的,皇子皇孙,还有曾孙,一共是一百多位吧!朕要感天动地呀!朕要敬颂苍穹啊!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呀!记着,没有你们便没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哦,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他们不在,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朕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18、雄鹰雄鹰飞临到盛京,骏马奔驰到雪国。爱新觉罗·玄烨欢迎你们!!
蒙古诸王爷:伟大的皇帝,您是天上的太阳,我们是地上的草叶,永远感激您的恩泽与光辉!!世世代代忠于爱新觉罗皇帝!!
20、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朝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1、 邬思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2、 皇上早就默定了他的继承人,不把他抬出来,第一是保护他,第二就是正在观察他有没
有一个仁君的气度
3、 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尽,凡是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篇二:
追比圣贤,乃是读书人的愿望;
天道茫茫,圣人难知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龙逢比干
云从龙凤从虎,从龙之臣
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时失之易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 示世人鸟尽弓藏之意
虽千万人吾往矣
唯上知下愚不移
天若助我,我学周公 熟读圣贤之书,深谙圣贤之道
圣贤之书自然是常温常读,圣贤之道自然是恪遵不移 君子怀德,小人怀古;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
2、草木秋死,松柏独存。——刘向
3、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班固
4、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
5、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东方朔
6、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刘向
7、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
8、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刘向
9、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班固
10、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
1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
12、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刘向
13、祸与福相贯,生与死为邻。——刘向
1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15、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刘向
1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班固
17、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
18、欲生无一物,欲死无一可。——蔡文姬
19、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蔡文姬
2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1、将琴代语兮,慰我彷徨。——司马相如
22、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
23、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刘向
24、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刘向
25、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
28、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刘向
29、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司马迁
30、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刘向
31、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32、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刘向
33、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刘向
34、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班固
35、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刘向
36、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东方朔
37、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蔡文姬
38、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司马相如
3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
40、为地战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刘向
41、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卓文君
42、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刘向
4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虽悔无及矣。——刘向
44、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
45、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班固
46、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司马相如
47、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蔡文姬
48、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者。——项羽
49、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班固
5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