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夜思》
床前明,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2、《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ye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5、《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6、《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7、《将进酒》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8、《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0、《长干行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21、《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22、《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3、《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2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5、《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6、《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散发弄扁舟。
27、《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8、《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未可轻年少。
29、《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30、《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ye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散文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日子可以过得很紧迫,平仄交织,参差错落,各种琐事纷呈而至,密匝着一颗凝重而紧张的心,闲暇一刻,都似多余;日子亦可以过得很淡泊,一曲清音,一窗宁静,几页闲情,时光不惊,我亦不扰,世如菩提净,心似莲花开。它们就像是两个极致,一个位于此岸,一个坐落彼岸,而我们就是摆渡其间的舵手,不为在某种状态中停泊,只愿找到一个适宜的节奏,荡橹而行。其实,最适宜的步调,莫过于呼吸的步调,气始于自然,顺应身心,过急则损精耗神,过缓则疲心怠意,只有动静相随,劳逸结合,方能将俗常日子过得平稳而持久。
我虽不信佛,却相信世间万物皆具有慧根和禅性。草木不言而自发幽香,淡对四时交替,轮回迭变;山水不语而顶天立地,静待世事沉浮,沧海桑田;复杂的人心,亦带有禅意。很多时候,无论是身心疲惫,还是事务繁忙,一曲清音便可以涤荡我们仆仆一路的风尘,一片白云,便可以放慢我们急促前行的脚步。真正的静好,并非是欲望的澎湃,亦非内心的无求,而是一种从容的心境,宽和的气度,呼吸的步调。倘若生活节奏较快,莫如适度放慢些,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倘若生活留白较多,内心荒草蔓延,莫如让自己忙碌起来,动则进,不动则殆矣。
一念起,世事纷纭,一念落,道法自然。红尘路上,我们皆是在心之起落间亦走亦停,与其说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莫如说是渴盼一颗漂泊的心,能够在一剪静好的光阴中落定。“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并非每个步入深山之人,皆是清心寡欲的逸士,更多地,则是现世的短暂逃离者,毕竟一颗心,需要常常拂拭,方能保持明净。亦有一些人,赶赴禅林幽径,只是纯粹地欲要养性怡情,融合自然,体悟造物者的钟灵毓秀。人常说,红尘是道场,是于心的修行,唯有以出尘的心态渡入世的生活,方能自在。其实不然,随心便是自在,保持一个适宜的步调,亦可将简约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无论诗人以何种初衷步入山林古寺,他的内心都是平和而淡然的。清晨的阳光,和煦不炙,透过参差错落的枝叶,铺洒在石阶上、道路旁、眸瞳里,犹如明彻的琉璃佛光般,普照着芸芸众生,给身处迷津之人,以光明的指引。诗人缓步其间,踏着呼吸的步调,或观竹林苍翠,或闻雀鸟啾鸣,或参自然玄妙,或悟天地造化,身心已在不知不觉间,被这等清幽之境,空灵之气,漂染成一叶纯净的菩提绿。倘若说内心的澄净可以梳理生活的繁琐,那么自然的明彻便能够涤荡生命的污浊。也许这便是自然真正的魅力所在,很多人,明知短暂的旅行无法长久,却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逃离俗世烟火。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顺着苍翠欲滴的竹径拾级而上,诗人只觉愈往云林深处去,心情便愈是舒畅,意境也愈加悠远,仿佛此路直通向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复行数十步后,诗人不禁停住了脚步,深深地望向前方的花木掩映处,忽感一种明净的气息在四肢回荡。旦见其间隐约有两三点房屋坐落,简净隐蔽,清宁宜人,似与竹林幽径相融,又似修筑在幽深绵远的天边,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敬意尤生。想必这便是他欲拜访的禅林古寺了!世人无不羡慕高人逸士的清净与淡泊,却又做不到真正的高蹈世外,六根清净。其实,深山有深山的玄妙,俗世亦有俗世的况味,只是多一分娴静,便少一分追逐,多一分清幽,便少一分熙攘。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知不觉间,已是日上三竿,苍翠的枝叶在日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连往来穿梭的鸟雀也变得愈加活跃欢腾,一如诗人此刻的心情,愉悦而清明。举目顾盼间,只见一潭清幽明澈的泉水静静地流淌,似要为每一位与之邂逅的过客皆送上一份沁心的清凉。走近水潭,更是让诗人为之陶醉和惊叹。只见天地自然连同自己的身影皆容纳在这潭纯净的水里,湛然而空明。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没有俗事烟火的浸染,亦无仆仆风尘的缭绕,只有一颗清如许的心,在天地自然中游弋,在山水禅境中皈依。
这一刻,诗人只觉自己离红尘很远,距菩提很近,近至内心无了一丝悸动和杂念。“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渐渐地,连同自然万物的声响也都消散寂灭了,空灵的身心似入了无人之境、忘我之界般,在止水中缓缓入定。唯有一声声悠扬而宏亮的钟磬之音,在脑海中盘旋回荡。佛说,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这便告诫我们,心静方可自宁,随心才能安然。漫漫人生路,倘若被世态疲累了灵魂,被风尘迷离了双眼,莫如在佛的慈悲下,煮一壶云水禅心,参一道似水流年。请相信,无论是做短暂地休憩,还是永久地停泊,悲悯的佛都会泊出一片净土,将你收留。
也许诗人是被此情此景一时触动,才会如此心性淡然,抑或诗人本就心生归隐之意,漫漫人生路已无甚眷恋,才会写下如此明彻脱俗的诗句。历史的迷雾遮掩着事实的真相,任凭我们如何乘着墨迹去追寻,打捞到的也只有一声声钟磬之音而已。每个人都有最适宜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最佳的停泊港湾。红尘中的你我,只需记得,做真实的自己,适时而动,随心便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散文2
唐代诗人常建有诗言:“清晨如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人生其实有三种境界,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时,回归初时本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从一开始,山本是原本的山,水本是原本清澈的水,只不过我们的心灵被混浊的世态所浸泡太久,沾染了世俗的尘埃,才会因此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如若你看倦了风物世态,厌倦了喧嚣纷繁的尘世,不妨坐下来,煮一壶茶,将世事风情都泡在茶中,将云水禅心煮成一壶茶,此后,品出个人的清欢。不妨与我,走进那唐代诗佛之称的王维诗篇中,抛弃身上沉重的包袱,忘却这世间的恩怨情仇,走进那空灵寂静的禅院,去感受那“万籁俱寂”的深深禅院,幽幽山谷。
盛世大唐,只需一壶酒,就能品出盛世大唐所诞生出来的唐诗,不同的风味,不同的人生百态,或是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或是沉郁苍凉,忧国忧民;或是哀婉缠绵,扣人心弦;或是清新飘逸,简约宁静。也许唯有盛世大唐,才能诞生出最为风流别致的诗篇,而除却那些慷慨激昂,风流韵味的诗篇,我最爱的,还是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王维,前半生位极人臣,兢兢业业,后半生,历经安史之乱,政局动荡变迁之后,跌落谷底,自觉无力挽救朝廷,从此归隐终南山,在中年之后,舍弃一切个人的名利得失,将心交付给了山水禅佛,归隐山林中,因而才有了”诗佛维摩诘”之称。虽是他的归隐,亦是带着几分仕途不如意,带着几分失意之感,但他终是在山水田园之中,忘却了自我,忘却了红尘里纷纷扰扰,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的诗篇中,多为透露着禅意,看似简单直白的语言,实则意味深长,每每读来令人感觉身临其境,能够忘乎所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许,人生总有无路可走的时候,倘若任运随缘,学会随遇而安,那么水穷山尽之后,也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日。但随缘亦不是意味着放任,闲散也不是意味着蹉跎。时间不会为任何人珍重,但我们仍旧要珍惜时间。做自己该做的,珍惜自己所能珍惜的,才是最为重要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夜深人静的'时候,王维独坐在幽幽山谷间,弹琴长啸,与清风明月相伴,泠泠清音,空灵寂静。草木山水都融为一体,他忘记了自己的名姓,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他红尘中的所有名利得失、所有的痛苦、忧伤和无奈。此刻,只轻轻地拨弄一曲唯自己听得懂的弦音,既不是为了表演,也不是取悦于谁,只是为了愉悦自己。与孤独相伴,与这山间的明月竹林互诉衷肠,远离纷扰的人世,纵是孤独,亦是自得其乐。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其实,人生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深奥难懂的章句之中,亦无关乎任何的哲学宗教,而是体现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的真理,源于日常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而参禅悟道,亦是如此。
白落梅曾说,禅是朴素的,无须美妙生动的修饰。禅,亦是寻常的,不是邈远迷幻的神话,而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人生经过的路口,在每一个擦肩的刹那。只要内心通透平和,任凭风云席卷,星残梦缺,也可以花好月圆。泡一壶茶静坐,世间山河尽落杯中,乱世烟云都归于纯净,似皓月澄辉。这便是禅的境界,亦是彼岸最美的莲开。
但这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无我两忘,不染纤尘,冷眼俯瞰烟火冷暖人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清心寡欲,无忧亦不生愁烦。王维的归隐,亦是带着几分仕途的不如意和无奈,而真正的修行,亦是在红尘中,又何必同古人一样,离群索居。若身在红尘中,心在禅韵的境界中修行,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清代诗人张问陶有诗曾言:“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参禅悟道,无须手捧经卷,耳听梵音,端坐蒲团,伴随青灯古佛。只要内心洁净无尘,一片澄净明朗,我亦可以贪恋人间烟火,殷实人家,几方竹院,守着简单的流年。柴米油盐,皆是生活之乐趣。人生百味皆尝,身处太平盛世,阳光如水,万物明朗,我心亦如明镜空庭,随缘喜乐,随遇而安,甚好。
时光在老,我们在变。无论尘世间的你我走过多少条宛转迂回的道路,喝过多少冷暖交织的茶,无论沧海如何变成桑田,世事如何变迁,不求花落不沾衣,亦不求内心不染尘埃,只希望你我能够不忘初心,内心不生愁烦亦不生忧虑,也不沉溺于红灯绿酒,而是一片慈悲安详,纯善美好。
如若有缘,待到某天老去之时,多想找一间简单别致的小院,与某个心意相通的男子,过一段云水禅心的闲淡时光,过一段与世无争的山中岁月,等待着某个有缘的过客,结缘相识。此后,于松下听琴;月下听萧;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音;于室内抚琴作画。如此生活,甚好。
01.《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02.《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名扬海内外)
03.《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美轮美奂)
04.《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0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这诗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喜此诗者甚多)
06.《望庐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这首千古名篇,一直激发着国人的爱我中华的豪情,此诗乃李白代表作之一。(绝对是古代最出名的诗之一)
07.《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最脍炙人口,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着地位。(也是百世流芳的诗歌)
0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在盛唐时代广泛流传。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王维的五言或七言绝句,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最著名的七绝)
09.《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
10.《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这首诗告诉我们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 (历代好评众多)
1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送别诗,该作品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我国诗歌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和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而此诗正好相反,但至真之情却由性灵肺腑中流出,景真情切,遂成千古名篇。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这首节日的诗,影响力比上面的《清明》略差一点点)
13.《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14.《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15.《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老少皆知,尤其是第一首。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续篇。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1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7.《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这是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18.《绝句四首(其一)》·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19.《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20.《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21.《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这首诗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广为流行,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22.《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白来到金陵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成千古名作。杜牧来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是千古名句。而乌衣巷,则终于等来了刘禹锡,等来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23.《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过华清宫》共有三首,第一首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其一)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24.《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题都城南庄是诗人崔护的一首七言绝句,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被世人喻为佳作。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