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喜雨随夜的降临而来,细润地细腻着,清新了前几日沙尘暴的阴霾。
放下因单位案上的数字、数据带来的枯燥,坐于书桌前,燃一节艾香,听一段古韵,和着窗外的淅淅沥沥,独对安静的北窗,端详着楼宇内居室次第闪亮的灯,安慰着奔波人对家的向往。
在这样适合遐思的意境中,捕捉几份灵感,突然心动,将心绪交给文字自由飞翔,任意的在夜的上空徜徉。
窗外的雨,在景观灯的照射下,玄幻般地在水洼处激起一层层涟漪,与夜的心情共鸣着,碾碎了思念的惆怅,迷离而安宁,仿若渲染了一纸空阔的烟霞晕染的水墨画。
妻端来一杯红茶,是在效仿“红袖添香夜读书”么?虽然这会有一种典雅、灵慧的情趣之美,也是读书人臆想的最高境界吧。
清淡的红茶,未及品尝,手机里的短信音传来,拿起打开,是“江山丹枫诗雨社团”的编辑梦锁孤音老师发来的链接:“江山有声文学——煎饼”。
打开链接,赫然是一张煎饼的图片,上方标注着“煎饼,主播:顺风。”
音乐渐起,一个好听的磁性的男声传来:“散文,煎饼,社团,丹枫诗雨,作者,雨村律澜,朗诵,顺风……”
刚刚听到这些,妻在那边就大呼小叫起来:“是你的那篇日记么,制作成声音版了?”
她的惊喜,与我的表现是不同的,虽不动声色,却在这初春夜雨中,给了一个写字人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肯定。
朗读者的声音缓缓的环绕着,将我在文中书写的淡淡的思绪、情怀,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抽丝剥茧,慢慢给文字以苏醒,以成长,将其风韵摇曳在寂静的雨夜,与慢条斯理的雨水共鸣着,点落成一颗圆圆的水滴,敲打着空静的心灵,触及了灵魂深处因文字与声音带来的孤独、凄美。让心灵深处的脆弱与透明,盈盈相握夜雨中!
朗读者声音里的沧桑,仿若春夜喜雨,润物无声,以水滴石穿的韧渗入骨子里,让灵魂在孤单的文字中得以精炼。
只是,编辑老师让我转发的指示,会有人响应么?
春夜阑珊,可有人与我共鸣?因着一篇文字而散漫开来?
忐忑间,转发到朋友圈及相关的几个群内,在幽咽的埙曲中,一缕淡淡艾香和着一杯淡淡红茶,在万千等待中期望着会有人与我的文字,与我的文字表现出来的.柔情,与我的那一段难忘的记忆,与我一起因文字而共舞,凭声音而共鸣。在这因文字与夜雨摩擦而发出的,有着非常颓废的文艺范质感的静夜阑珊里共鸣?
等待是一种煎熬,放置下这样的焦虑,让自己“顾左右而言他”,且去书写中翘首吧。
心神不宁,手迟迟不肯去敲击键盘,十分钟后,拿起手机,还是顾左右而言他,看一下新闻,聊一下QQ,玩玩知乎答题王……
又十分钟,翻开自己的朋友圈,居然有转发,并有点赞。
是共鸣么?一点点小激动,一点点小虚荣,以及大大的感动。
第二日继续转发时,在留言处我说:“关注你的人看的不是微信,而是你的世界。在乎你的人,读的不是你的文字,而是你的心情。感谢各位昨日的转发、阅读与倾听。然后,请继续!”
虽有案牍在身,总会在空隙间翻阅朋友圈。
有朋友调侃:“开始卖煎饼了?”他们的坏笑换来的是我的白眼。
有同事赞赏说:“写出了故乡的味道”,令虚荣心再一次披挂而起。
归家,用静安之态来阅读“江山”里朋友留言。
文友”三清贯颖“说:“一块煎饼一个故事,那是儿时的记忆!那年那月,食物缺乏年代,煎饼却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和美味!煎饼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文友“对方正在输入”说:“这是真实的故事,当我听到三姐肚皮被煎饼鏊子落下印时,我笑了。属实是心疼的笑啊,这是我们小时候的真实生活。”
伟红姐是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发小,她说:“赫然映入回忆的是你三姐肚皮上的那片紫药水……”
更令我受到鼓励的是,我在一个陌生的微信群里,叫做“通沟文化群”。通沟者,岗子村古名也,一个新兴的有着满族传统韵味的正在申请国家传统村落。
把《煎饼》转发至这个群,本来是不太抱有希望的,只盼望有几个人,闲暇之余打开链接听一下,没想到一个陌生的微信好友“止戈威武”发来了长长的对话:
“?朗诵的太好了,儿时的主食,儿时的回忆,说的太好了,我吃过你说的煎饼卷白糖,卷鸡蛋酱,韭菜盒,还有卷大葱,卷土豆丝,苏子盐,卷各种菜……还有小根蒜盒子,油煎饼,孩子们的最爱……”
“现在我也离不开煎饼,我的最爱,但是咋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儿时的感觉,儿时的记忆已是过去,吃了快50年,还是百吃不厌……”。
“煎饼,虽然不让人们看重,但是现在是敦化特色,也是一大支柱产业……”
“一年四季,咋吃都行,出外干活带饭,不冷不热,还方便……”
“其实看了,听了你的作品,真有故事会的感觉,亲切……”
那么,我觉得话题的宗旨就在这里了,有声文字,会有故事会的感觉:亲切。
作者、朗读者、读者,三者之间产生共鸣的基础就是这一份亲切吧。
读一段文字,听一段朗读,之间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应该是沟连起三者之间共有的心理活动并产生了共鸣,自当不必用华丽的词藻去堆砌,只是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适当的文学加工,写出人们共同经历过的所想的所生活的,然后走心,入心,才会抒发出更加强烈的共鸣感吧。
三尺书台,一心枯守。在渐歇的夜雨中慢慢关上微寒的呓语,此时的一点共鸣让心灵在灯下,在曲中,在文字里绽放,一如周敦颐笔下那一朵静雅的莲,清涟而不妖,越过滚滚红尘,止于岁月万千……
观其字,听其声,心入静,意阑珊,与我共鸣,可否一起入梦,来到因《煎饼》而弥漫的烟火人间?
生活中的哲理只有体会过才能领悟,这也是一种财富。
生活哲理散文篇一:
写给人生有时候
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每个人都在不完美中追求着完美。追求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当遇见坎坷和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静一静,别让压力侵蚀我们的心灵,给自己一个空白,什么也不去想,人生有时候需要静静的休息一下!
世间浮光迷人眼,
更有琐屑乱心田。
不问人生多少事,
心若止水静如兰!
人生有时候需要洒脱。洒脱是一种境界,是对世事洞察后的乐观心态。寸心万里,拥有博大和气度,才会容得下天地万物。淡然的看待是非和悲喜,多一份洒脱就少一份羁绊,多一些简约从容,就会有笑容灿烂。
人生莫忧身事活,
除却风雨乐趣多,
即便没有花前影,
也将杯酒放豪歌。
人生有时候需要坚强,坚强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成功的信念阶梯。不抛弃不放弃,坎坷中挑战自我,受过挫折,经历洗礼,风雨后就会看见绚丽的彩虹。人生的道路上,坚强的意志就是最大的力量。
江湖时常起风波,
智舟浆勇好渡河,
滔天巨浪任凭起,
怎把男儿志蹉跎!
人生有时候要看淡功名。最求名利是常态,把握好功名利禄那条线才是重要的。所谓一念魔一念佛,名利充斥头脑的时候,就会背上沉重的枷锁,沦为名利的奴隶,失去生命本真的自由。当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还有功名,需要生命去交换的.时候,功名就是一把利刀,摧残生命。
四季风光总不同,
凋繁变换在其中。
莫图名声长流水,
本色人生唱英雄。
人生是美好的,追求快乐不如快乐的去追求,追求需要勇气,怎么去追求需要智慧,时刻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人生有时候就是一首歌,有序曲有华彩有尾声,缠绵的时候很美,激昂的时候很雄壮,就连休止符中都含有意而无穷的静美,你感觉到了吗?
酸甜苦辣人生歌,
春花填词秋月和。
清心美景皆韵律,
笑看功名随烟波。
生活哲理散文篇二:
转身,就是方向
山涧的溪水总是唱着欢快的歌声,好像从没有痛苦和烦恼。游历名山大川,最爱听溪水潺潺,最爱玩掬水嬉戏,快乐的小溪也感染成就了我们的快乐。可真正跟随小溪的步伐,却又发现小溪“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百转千回,坎坷曲折。小溪有着坚定的理想,那就是一定要融入大海。为了这一目标,面对阻断前路的山坡,调头转向,缓缓回流,依旧唱歌,依旧潇洒。众小溪在山下汇集成小河,行进中众小河汇集成大河,大河涛涛奔袭到大海,完成了小溪的理想。
小溪是机智的,面对挡路的山丘,没有纠缠,没有哀怨,而是灵活地转身。如果不是这样,细小的溪水哪有什么歌声,也永远不能汇入大海。
深秋季节,大雁南飞。尽管北方是大雁的天堂,但寒冬到来,还是依然转身,抛弃了经营半年的家园,义无反顾地奔向温暖的南方。没有拘泥,没有回望,演绎出天空最美的景观。就是这个转身,才有了春天的“回家”。
在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机械制造,毕业分配到一家大型国企的科研所。可我的专业水平实在一般,根本不能适应工作要求,领导和师傅都很头疼,我也郁闷迷茫。分析原因,就是在大学时精力全放到了社团活动和写作上,专业知识没有学好,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从内心里不喜欢这些“僵硬而又枯燥”的线条和机器,报考工科学校,完全是父命难违。
“小李,改行做管理吧”,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掌握了情况后,给我谈话。我感到兴奋,这才是我的期望,虽然抛弃了专业,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很多年过去了,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我一直做着技术,那一定是不称职的工程师,不愉快的人生经历。
朋友张先生在一家小型企业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企业的效益一直不好,张先生的收入微薄,面对交学费的孩子、多病的父母,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劝他辞了工作自己做点买卖,虽然辛苦,但有可能改变困难的局面,几次都被他拒绝,说自己不怕辛苦,主要是没文化、没本钱、没经营能力。那天,我急了,说:“开个煎饼摊,需要什么文化和能力,干净卫生、料好价实就行了”。现在,他已是年产值二千多万的大型食品企业的老板,那个当年在学校门口摆摊用的煎饼炉子,却一直保存着,他说那是他的“转折点、里程碑”。
转身,未必华丽,但一定是智慧。如果不具备善于转身的灵性,细小的溪水也许永远不能汇人大海;如果不具备及时转身的本能,翱翔千里的大雁也会冻僵在寒冷的北方;如果不具备果断转身的胆识,张先生依旧被贫困所折磨。很多时侯,当发现自己并不善于做某事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某方面没有天赋的时候……要学会放弃,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的路,才能走向成功。
转身,不是面对困难畏惧后的逃离,而是解决困难的睿智。一条蛇发现前方有危险,它会及时转身逃跑;一只春蚕吃尽一枝桑叶的时候,它会及时地转向另一枝;当流水发现前方有障碍的时候,它会聪明地转身而行……。一个人,当误入歧途、失去方向的时候;当被高山阻隔,被天堑拦截,无法直接逾越的时候;当走投无路、进退维谷的时候,转身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很多时候,就是要学会选择,放弃也是一种理智,转身或许就是方向。
每个星期天早上,我都要去上辅导班,有时来不及吃早饭,就会在楼下买一个煎饼吃。去的多了,我就和卖煎饼的老奶奶渐渐的熟悉了。
摊煎饼的老奶奶虽然和善,可却有一些“怪毛病”。那就是收钱,找钱不用手,而用筷子夹。忙的.时候,干脆就让顾客自己找钱或放钱,她连头都不抬。而她的顾客也奇怪,从没有哪个人少给或多拿钱的。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了妈妈,妈妈告诉我,用筷子夹钱是为了卫生,钱上的病菌太多,如果直接用手拿钱在摊煎饼就会有“病从口入”的可能......啊,原来如此!此时,那个老奶奶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美!
一次,我照例要了两个煎饼,付钱的时候发现身上只有2元钱了,而一个煎饼要2.5元。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奶奶,我只有2元钱了,要不......下次我在给你带来。”“没事,孩子,没钱也让吃。”老奶奶扔就忙着手里的活微笑着说。接过老奶奶递的煎饼,温暖传到手心里。老奶奶靠摊煎饼挣钱谋生,但是,她并不是把钱看得那么重。
从那以后,我每次从那里走过,都不紧要转过脸去,多看了奶奶几眼。在我眼中,她是那么和蔼可亲,她的动作,她的神情,都让我心生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