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壮医经筋疗经典语录 正文

壮医经筋疗经典语录

时间:2025-04-30 13:57:16

2、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5、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6、痘要结,麻要泄。

7、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8、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9、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1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1、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2、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13、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4、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15、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6、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17、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8、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19、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

20、久病成良医。

21、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22、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23、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25、用药难,识证难。

2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7、六腑以通为用。

2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30、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31、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32、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3、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34、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35、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36、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8、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39、风为百病之长。

40、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4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4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43、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44、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45、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王清任《医林改错》

46、大医精诚。

47、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48、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9、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50、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51、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52、六腑以通为补。

53、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54、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55、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56、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It's not the number of years we live that matters. Our lives just add up to a series of moments. We never know when or where they'll happen. But they sick with us, marking our souls forever.

《不死法医》

So however long you live,even though that might prove a very,very long time……you must tell youself to live every day…every hour,as if it could be your last.所以不管活多久 即使很久很久 也要告诉自己 活好每一天 每一个小时 好似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死法医》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总是沉浸过往,一种人则会继续向前。

《不死法医》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只要我还活着,我会永远爱你,永远。

《不死法医》

死亡也许悲伤而又可怕,从而迫使我们珍惜每一刻,因为真相是...生命因有限而珍贵。

《不死法医》

it has been siad the man not dead while his name is still spoken that we are only truly gone when we've disappeared from the memories of those who loved us.

有人说只要名字能被记起,那人就还活着;只有在爱我们的人的记忆中消失才是真正的死去

《不死法医》

从不喝酒,就从不失去理智。

《不死法医》

对于死了的人,一切都被遗忘,但这一切都没有消失。

一些人是我们记起仍深爱的,另一些则不然,少数人活在众人的记忆中,而一些人只有少数人记得! (纪念那个永远埋在心中的那个他/她)

《不死法医》

You can live despite whatever pain you are going through.But you can not let the fear of getting hurt stop you from opening up to someone you care about.无论经历怎样的痛苦你都能活下去,但是你不能因为害怕受伤就不对你在乎的人敞开心扉。

《不朽法医》

骗人高手有很多天赋,他们改变声音、相貌、举止,但每个骗子都会学到一点,爱是无法隐藏的。

《不死法医》

在某种程度上,分享秘密让我们知道,谁是我们的拳拳挚友,他们最值得我们信任。

《不死法医》

我们必须面对我们选择遗忘的那些时刻,只有面对恐惧,我们才能成长,才能改变,才能面对未来

《不死法医》

有时候我们想遗忘的过去,会重新找上我们

《不死法医》

不管我们如何生存或是死去,归宿却都相同,终归于寂静。

《不死法医》

所以不管活多久,即使很久,很久。也要告诉自己,活好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好似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死法医》

失去挚爱的痛苦是无法抹除的,无论你的生命有多长,它将伴随你的一生。你只能祈求时间的流逝能渐渐抚平伤口,但无论我们如何坚强,如何挣扎,伤痛始终会留在身上

《不死法医》

命运,总是在我们措不及防时悄然而至。我们无法预知命运也无法逃离命运,不管我们多么努力的逃离或者躲藏。命运,比如死亡总是能找到我们!

《不死法医》

The problem with living 200 years isn*t the loneliness or the pain or the loss,But the reallygets you is when life ceases to surperise you

活了200年的满帆并不是孤独或着痛苦或者失去某人,但真正让你痛不欲生的事生活不再给你惊喜

《不死法医》

Every generation like to think they are improveing upon the last ,that progress is inevitable.That the future holds less misery and suffering than the past .But the truth is,some things never change.History has a way of repeating itself .It's just most people don't live enough to see it happen.每一代人都觉得,他们比上一代有进步,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未来比

《不死法医》

命运也许残酷,这里一分钟那里一分钟,生命也许就消逝了。但命运也会赠与我们不可思议的恩典……那就是我们意义深远的相遇.相知的某一刻,这种偶然极其珍贵,几乎要让我们相信神的存在,相信总会有人照顾着自己。

《不死法医》

1.

2.经典段子网心情语录

3.

4.

5.

6.

7.

8.

9.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57、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