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山西运城万荣语录 正文

山西运城万荣语录

时间:2025-05-09 07:00:32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山西万荣作文1

打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我清楚的看到:这里不仅是女娲繁衍人类化育自然的根祖之地,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星期天,我随爸妈一起参观了后土祠。后土祠堪称“六绝”,一绝:“品”字形戏台;二绝:龙凤柏;三绝:五虎殿;四绝:萧墙碑;五绝:秋风辞;六绝:扫地坛。六绝个个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国粹,具有宝贵的文物价值。走进山门,有一组驰名海内外的戏剧舞台,形式独特,结构巧妙,形式类似“品”字,故称品字台。品字台同时能演三台或两台戏,也能一台单独演出。龙凤柏的龙柏树冠如巨龙奔腾,凤柏如丹凤朝阳,和龙柏巧妙地构成“龙凤呈祥”图。五虎殿中有东岳大帝黄飞虎,南岳大帝崇黑虎,中岳大帝文聘,北岳大帝崔英,西岳大帝蒋雄。萧墙碑宋真宗亲自撰文,书丹,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秋风楼以藏《秋风辞》碑刻文明于世。扫地坛高3.65米,长16.35米,宽17.35米。神秘奥妙的后土祠六绝,把宏伟豪华的古祠,烘托的庄严肃穆,神采奕奕。浑厚朴实的人为景观和丰富深远的文化内涵,让我和爸妈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回家途中,路过县城,县城的变化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路平了,街道两旁商店里货物琳琅满目,广场和公园令人赏心悦目,高楼一座连一座……虽然我年龄不大,但也感受到家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变得更靓、更美。旅游业也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这一切,不由让人振臂高呼:万荣发展的春天到了!

我爱万荣,不仅因为她是我的家乡,还因为她钟毓神秀,神奇神圣!

山西万荣作文2

万荣,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万荣,有无与伦比的笑话广场。万荣,有中华笑城的美誉。

万荣是李家大院的故乡。那里有100余亩,是万荣最大的旅游景观。李家人处处行善,帮助国家完成大业。体现了万荣人处处行善,礼貌待人的作风。在抗日时期,日本人以攻进万荣。打的万荣措手不及,那是,万荣的装备极差,就是靠着无数的大刀顶着。就在万荣顶不住的时候,李家人李子用捐出来枪。最终打了一场胜仗。

万荣是笑话的故乡。笑住在万荣,万荣人的脸上的各个带着笑容。笑话广场到张贴着笑脸。你走在广场上你面对笑容,就会感到笑容有多么灿烂、有多么幸福。没有了笑就没有了美丽,没有了笑就没有了幸福。所以,你要面带笑容。

万荣被称为了中华笑城,因为,万荣是笑的地方,是快乐的.地方,在那里你会快乐的成长,你会笑着成长。

万荣面带着笑容,走出中国,走出世界!中华笑城——山西万荣!

山西万荣作文3

华夏的五千年历史,遗留给人们各色各样的饮食文化,祖国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着各具特点的地方饮食。然而,在这如繁星般的美食中,我最爱的莫过于万荣的凉皮了。

万荣的凉皮不论是从颜色上来看,还是从味道上来讲都是绝对诱惑人的。

凉皮是呈牛奶色的,盛在一个白瓷碗里,这种凉皮往往是长方体形的,长长的一条,让人不忍心去吃掉它。当你用筷子去夹时,那碗里的一根根薄薄的、透亮的凉皮就如淘气的小孩子一般,游来荡去,始终让你夹不着。在这一碗纯净而又光滑的凉皮上,滴上几滴红红的辣椒油,哇!整个的颜色就更好看了,更让人眼馋了。

万荣凉皮的味道那叫一个棒!在酸中含着一丝辣,在辣中裹着一丝酸。那酸又不只是单纯的酸,还带着甜。那辣,也不仅仅是一种纯纯的辣还隐隐带着香。这各种各样的味道融为一体,在你咀嚼的时候浸入你的嘴里,在你吞咽的时候进入你的心田,使你久久难忘,回味无穷。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味道上的可口,还有一种感觉上的可口,在炎热的夏天,当口干舌燥时,美美地吃上一碗,你的身心会立刻清凉下来。

这就是我最爱的小吃——万荣凉皮,有机会,我一定要自己学会做,这样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品尝到了。

王勃的诗作篇一:

卷55_1 「倬彼我系」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东施西,择木开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蒐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礼乐咸若,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彼网有条,彼车有辙。

思屏人事,克终前烈。于嗟代网,卒余来绁。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我瞻先达,三十方起。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有鸟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

今我不养,岁月其滔。黾勉从役,岂敢告劳。

从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劳伊何,来参卿事。

名存实爽,负信愆义。静言遐思,中心是愧。

卷55_2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王勃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卷55_3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王勃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卷55_4 「山亭夜宴」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卷55_5 「咏风」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卷55_6 「怀仙」王勃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卷55_7 「忽梦游仙」王勃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卷55_8 「杂曲」王勃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

歌齐曲韵,舞乱行纷。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卷55_9 「秋夜长」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卷55_10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卷55_11 「临高台」王勃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榭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尘间狭路黯将暮,

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娼家。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卷55_12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卷55_13 「江南弄」王勃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渺难托,

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王勃的诗作篇二: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人生百年,犹如一瞬。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 王勃语录

·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 王勃语录

·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 —— 王勃名言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

·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 王勃名言

·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 王勃名句

·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以外

王勃生平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时年27岁,一说,26岁。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后世的'人们只知《滕王阁序》文采的不朽,却不知当时王勃对旅途上萍水相逢的知己的怀念。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代表作《檄英王鸡》,《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