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将领隆美尔的故事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德国,出现了一位非同寻常的著名将领。他既非贵族职业军官家庭出身,又未在高等军事院校里接受过正规参谋教育;但他却以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的行动而在德国军事史上留下盛名。他就是拥有“沙漠之狐”绰号的德国陆军元帅艾尔文·隆美尔。
隆美尔,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构成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更主要的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布伦兹的海登海姆镇。1910年7月入德国军队服役,不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屡建战功而多次获奖,并晋升为上尉。1919年以后,先后担任连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猎骑兵营营长、军事学校校长等职。1937年根据自己的讲稿写成《步兵进攻》一书,很受德国青年的欢迎,也为他以后担任指挥要职铺设了进身之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隆美尔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第十装甲师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担任许多军事要职。
隆美尔认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两军作战中,谁先用火力压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1940年夏的`对法作战中,隆美尔彻底实现了这一信念。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第7师便已开始从索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保存完整的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隆美尔在向索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射击,当占领这4座桥后,即令战车及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第7师已在索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散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可以使步兵跟上。第7师以每天70-80英里的速度前进,连克第厄普、甚瓦勒雷和法国最重要的深水港瑟堡,从而结束了隆美尔的闪电战。第7师仅死伤2000余人,损失坦克42辆,而俘虏的盟军官兵共计有9.7万余人。隆美尔因此而荣获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成为传奇人物。第7师也获得“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初,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大利军的德国非洲军军长,远征来到黎波里。当时,英军认为德军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决不敢贸然开战,主观上有轻敌思想;客观上英军又正处于换防阶段,补给困难。而在当时,德、意一共只有4个师的兵力,处于劣势。隆美尔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不顾柏林和罗马军事当局的坚决反对,出其不意,悍然下令,展开进攻。3月15日,隆美尔军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准备据险固守。隆美尔不给英军以喘息机会,利用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再创敌军,结果英军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了400英里。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也被英军总部解职。隆美尔因其指挥作战灵活,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而被称为“沙漠之孤”。同年6月隆美尔被提升为德军元帅,时年49岁,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隆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很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
《闪击英雄》
[德]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著
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这本书不仅可以为军事研究工作者提供研究二战史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使读者管中窥豹,从古德里安身上体察德意志民族的特质和优长,从其经历中寻觅到整个德意志民族成功的密码和钥匙。但是,其并没有认清德国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归咎于希特勒等人身上,也是十分片面的。
《隆美尔战时文件》
[德] 李德哈特 著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整理隆美尔二战战时文档,讲述隆美尔在法国战场、非洲战场和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在法国负责防御作战的经历。罕见披露沙漠之狐的内心世界,揭示轴心国同盟还有希特勒的军队高层之间的运转内幕。
隆美尔的记载不仅清楚,而且客观。当解释事实的真相时,他却表现出一种求真的精神,这是因为他对战役的军事教训,具有热烈的兴趣。他的叙述经得起严格的考验,并且可以和其他的史料互相印证。从最后支持刺杀希特勒来看,埃尔温隆美尔一直是一个客观、敢于正视现实,勇敢的人。
此外,《闪击英雄》、《隆美尔战时文件》、《失去的胜利》被誉为二战德军三大文件。
《远去的胜利:德国前线将领二战回忆录》
[英] 威廉理查德森 著
作为一本重要的二战德军军事历史著作,《远去的胜利》真实记录了二战中德军在欧洲的六场关键战役——敦不列颠战役、莫斯科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战役,而正是在这些具有转折性的战役中,希特勒一次又一次作出了导致其最终覆灭的关键决策。
本书由“二战”时期六位著名的德军将领,这些作者均为当时希特勒致命决策制定的重要见证人和必不可少的执行人。通过这些真实历史现场见证,六位作者细致描述了围绕在希特勒周围阿谀奉承的统治集团的诡计和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们的建议,细节重现了德军关键战略制定与部署的内幕,以及德军由盛及衰、最终走向崩溃的众多内因。
《雪白血红:一名德军士兵的东线回忆录》
[德] 京特K科朔雷克 著
京特K科朔雷克在二战期间是东线的一名德军机枪手。他住在德国,从一家销售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休。《雪白血红》是一本个人记述,描绘了42-45年间一名普通德军士兵在东线的经历。这本书与戈特洛布比尔德曼的著作《InDeadlyCombat》一样,都应该获得高度评价。研究东线的爱好者不应错过这部出色之作。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无数无名战士致敬,他们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在俄国土地上肮脏的散兵坑内度过——无论是顶着夏季滚烫的阳光,还是雨季浸泡在齐膝深的泥泞中,或是冒着冬季的暴风雪与冻得坚硬无比的土地及深深的积雪打交道——只有在需要对敌人发起直接的交火时,他们才会放弃散兵坑。
《士兵系列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
[德] 保罗卡雷尔 著
《东进》与《焦土》两部作品开先河地将二战重要的战场——东线——的血腥战事历程清晰而又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作为《东进》的续篇,《焦土》从1942年底的作战行动一直讲述到纳粹德国败亡,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士兵系列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而在《东进》、《焦土》之后,最后一本《普鲁士之战:苏德战争(1944-1945)》也可以一看。
《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英] 诺曼斯通 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整个世界都处在繁荣之中,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接踵而至。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场梦魇。因为它,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70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
作为简史,《二战简史:黑暗时代》可以更为全面的介绍战争情况,包括1944年改变历史的大空袭,以及从源头探寻为何法国和英国无力阻止德国的进攻,为何整个欧洲大陆都要进行绥靖政策,让你从根本上了解二战的一些决定性时刻。
古德里安名言(一)
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
坦克的发动机和主炮一样,都是武器(大纵深突破)
愤怒让人感觉口渴
装甲兵在进攻时应永不停顿!
坦克的防御也是进攻性的!
古德里安名言(二)
有些时候,我跟我的上级打架比跟法国人打仗还艰难
( Klotzen nicht Kleckern)——这是古德里安最爱说的一句话,有多种译法如下 形成重锤,不要分散!只准集中,不许分散!不要小打闹,要大刀阔斧 别用巴掌拍,要用拳头砸
要一鼓作气,决不可节制分散
不要去管我们的侧翼,让敌人去担心他们的侧翼吧。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前进,前进,再前进"。我们进攻的部队为什么是快反军?而不是重装军?快反军是轻装部队,火力相对有限。装甲部队也是以轻装甲为主,一切都是以速度为主。
疑虑是经常会产生的。如果撇开疑虑不管,只有能在任何条件下当机立断、大胆行动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后代宁肯原谅错误行动,也不赞成无所作为。
古德里安名言(三)
防御的目的是粉碎敌人的进攻。只有能赢得时间或为集结兵力创造了条件,以便尔后转入进攻,防御才是成功的
最终,新观念的建立者还是战胜了马匹,大炮还是战胜了长矛。(对波作战总结)
装甲兵只要一发动了攻势,那么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决不会有红灯的出现,我们要把绿灯开到路的'尽头,这一次就是英吉利海峡。(对法作战指导思想)
一切在于快!要快的让敌人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快的让敌人没有爬起来的机会,没有从容集结兵力和布防的时间。一旦它爬起来,做好了搏击的准备,你就很难再打倒它了。因而迅速攻克敌方首都,对着敌人的神经中枢戳一刀,敌人的抵抗便会陷入瘫痪。(对苏作战的指导思想)
要以坦克为核心组织部队,而不是以步兵为核心。
你没有形成攻势的时候,不能接触敌人,一旦接触必杀敌人
古德里安名言(四)
古德里安说,希特勒敢于做出大胆而有正确的命令,却无法从一而中,无法坚持贯空施行。
速度是对侧翼最好的防御!
迅猛进攻,不要停止!
古德里安说过闪电战缺点是:"若遭遇占物量优势的敌军,而他们又能集中运用,则闪电战的攻势一样会被击败。”
德国为她的装甲师而感到骄傲,我为作为装甲师的指挥官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