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国学道德经经典语录 正文

国学道德经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23 07:37:37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国学经典语录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

9、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孔子《论语》

1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16、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1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0、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2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5、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26、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辞》

31、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3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33、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3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3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3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39、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

4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4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4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4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4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5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5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扩展:

国学简介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然后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然后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然后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然后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然后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然后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然后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