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想法告诉我们,当我们只考虑到自己时,这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当你喜欢另外一个人(不管是你的伴侣,家人或朋友),你总是得先考虑他们的感受、需要等等,这是对的,但当你爱一个人时,不代表你不能爱自己,我们希望别人幸福,但我们也得让自己幸福。
透过照顾别人,我们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学会爱自己,同时也让自己过得很好。
人都要多爱自己一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是自私表现的4个理由!
1.你爱的人,大部分的也希望看见你变得更好
没有理由你对别人好,而对方不希望你过得很好,所以在他们面前,你不需要担心自己将自己摆第一位,当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希望看见你过得很好。
经常锻炼自己的身体、吃健康的食物,定期拜访朋友,学会关爱别人,但也要懂得照顾自己。
2.当你因为别人把自己生活搞砸了,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你为了别人让自己过度劳累,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让自己充满压力与疲惫感,这代表你过度付出,但却忘了好好照顾自己。
当你因为别人把自己生活搞砸了,这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你需要的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去帮助别人,而帮助的.同时,不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糟糕。
3.休息是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
每个人都需要休息,如果你不休息就会搞坏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因为常常加班搞坏了身体、因为跑客户搞坏了身体、因为外在种种的理由而搞坏了身体,这代价是高昂的,人都需要休息,当你的健康出状况时,你需要把自己的健康摆在“第一位”,没有健康的人生是黑白的,一点都不多彩缤纷。
4.人都只能在有余地时,帮助别人
看着那些很成功的人物,在他们默默无名时,你可能连听都没听过,但是当他们成功了以后,你开始发现他们开始回馈社会。人都只能在自己有余力时回馈社会,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即使想帮助他人,也会心有余力而不足,但是当我们过得更好了,我们就有更多力量能够帮助别人。
行走在城市中央,看街上行人来来往往,有人风光有人低落,埋头俯首间,包含了各种散落在时光齿轮里的故事。
“我没有走在聚光灯下,我没有昂贵的水晶鞋,但我依然可以在阳光下笑靥如花” 我喜欢这种笑容,纯粹里带着独有的个人魅力。
环顾四周,城市很大,街道很宽,灯光很亮,然而洞察了人情世故会更加发觉城市的孤独。所以我们都不知不觉在追逐灯光的道路上你追我赶,有时候会突然忘了自己原本的样子。我们渴望被追捧被注视——被深爱。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笑的疲惫。
在灯光璀璨下笑容满面喝的酩酊大醉,却在深夜的街道吐的翻江倒海;在群人面前海口炫耀,却在人后伤心落泪。然后我们总喜欢把所有的心酸归罪于社会变了,不可否认,社会变了,然而只有社会变了吗?我们又是怎么了?
记得老人们总喜欢说他们那个年代,在他们那个年代,车马很慢,灯光微亮,然而爱却很纯粹,爱人爱己都是如此。如今的我们在车来车往的繁华城市里却爱的如此不容易,不管是生活、感情还是工作,我们学会更多的是逞强。 越来越多的幻想成为了我们对于生活的抱怨发泄,幻想下一秒变身童话里的公主王子,过着幸福的'美好生活,被所有人宠爱。然而生活不是棉花糖,软软的甜甜的像童话般,少一点幻想,多一点努力才是通往更好生活的路径。
不要把所有的爱与期待都放在别人身上,好好爱自己,不断的变得更好,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每颗心里都有一个世界,试想如果自己的世界自己都不打理,人家又怎么会看的清进来的路呢?想吸引怎样的人走进,想写下怎样的故事,我们就要好好的认识自己,爱自己,打理好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才值得更好的人去爱,才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阿丁和小年是同一批进入公司的实习生。因为年龄相同,境遇相似,两个人在公司里还算比较能说心里话。
有一次,小年工作出了个小差错,有些沮丧。阿丁便想方设法安慰她,告诉她作为实习生,多多少少会犯些错,只要后面注意,保证不再犯就行。
过了一段时间,阿丁也犯了错,小年以类似的方法安慰她,但阿丁就是不能释怀,始终在心里批评自己。一会儿自责自己怎么这么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一会儿担心同事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一会儿又担心老板觉得她能力不足会炒她鱿鱼情绪低落了好几天才逐渐缓过来。
同样作为实习生,同样会犯错,阿丁可以安慰小年,但是却不能以同样的方法安慰自己,陷入无尽的自责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自己的前途,影响工作的效率和心情,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跟阿丁一样,关心起他人来一套又一套,等真正轮到自己,却似乎总有些束手无策,一直活在自我折磨之中。
比如:
善于体谅别人:他才刚入行,不懂也正常;她又不是神,怎么可能一天做这么多工作……
但轮到自己的时候话锋就全变了:天呐,只有我不懂,我怎么这么笨;我怎么总是干不完,好像别人都能游刃有余……
再比如:
不管自己做得多好,似乎总有人比我们做得更好;
明明才100斤,却总是嫌弃自己胖,想各种方法减肥;
预期这次的方案可以达到怎么样的一个程度,结果差了一些,就不断怀疑自己;
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多半是因为缺少对自己的关怀,通俗地说,就是不够真正的爱自己。
关于怎么关爱自己,我很喜欢美国著名作家克里斯廷·内夫的《自我关怀的力量》,她在开篇就点出了大多数人的通病:“我们都更容易关怀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却忽略了自己。”
有研究证明,越是自我关怀的人,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小。而焦虑症和抑郁症多半是因为常常进行自我批评和对现状感到不满。
当感觉自身存在缺陷且无法迎接生活的挑战时,我们就会消极地给自己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感觉自己所有的经历都是一场厄运,紧接着,一切都会因此而变得更糟糕。
比如你今天要赴一场约会,可临出门前却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颗痘,那么,你可能不会注意到你的衣服有多漂亮得体,发型有多棒,而只会关注那一颗痘。
此时,这颗痘就像救护车上的红灯一样,哧啦哧啦地在你脸上闪烁个不停。相应的,你对自己着装的评价也会出现扭曲,一整天的注意力可能都会集中在脸上的那颗痘上,心情郁闷,感受不到约会的美妙。
我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十分在意阅读量,好似整个人被阅读量绑架了。
阅读量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我就会整夜睡不着,第二天状态极差,工作的时候还会不时地刷新数据,观察阅读量。
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差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即便我再怎么刷新,它也不会突然变好。反而会因为心绪不宁,影响我当天的工作状态。终究是得不偿失。
郝尔曼·海塞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十分清楚的是,在你的内心深处,只有一个唯一的魔法、唯一的力量、唯一的拯救这就是爱。那么,爱你正在承受的痛苦吧,不要抗拒,试着走出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不要害怕缺陷,直面它。
要知道只有你才是自己的摆渡人,你足够爱自己,才能活得更加开心顺遂。
很多人都知道要自己爱自己,可实行起来的时候,却又发现,多年以来早已形成苛待自己的习惯,难以做到由内而外地关怀自己,爱自己。
其实,自我关怀是一件人人都触手可及的礼物,只要我们对自己敞开心胸,有意地培养一些善待自己的习惯,痛苦反而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内心深处的爱与温情。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走出苛责自己的怪圈,给自己更多的关怀呢?以下3个方法,希望帮助你摆脱对现状不满的困境,拥有反转生活的力量。
1. 学会满足,多关注你拥有的而不是你缺少的东西
假设有半杯的水放在你面前,你的第一反应是有半杯水,还是水杯已经空了一半?
如果看到还有半杯水,你就会怀有一种感恩之心没去好好品味这半杯水,反之,如果你只看到了空着的半个杯子,则会心情郁闷,感受不到已有的半杯水的甘美。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一样,我们拥有很多,也同样缺少很多,多关注已经有了的东西,而不要总是把目光集中在你没有的东西上。
今天突然要加班,休息时间少了好几个小时,没关系,加班有工资,又可以多挣一点了;别人住豪宅而我只买得起一房一厅,可是还有大把的人连房子都没有呢;情人节快到了,别人成双成对而我做单身狗已经二十几年了,那刚好,很久没跟朋友聚了,趁这个机会吹吹牛皮侃侃大山,好朋友才是一辈子的“情人”
不要抱怨生活,它对你已经够好的了,多看看自己拥有了什么,学会满足才是过好生活的不二法门。
2. 运用“反向思维”,虚构出一个跟你一样的朋友
每个人总是会有对自己不满的地方,这些瑕疵会让你感到失望、没有安全感或者不满足。
试着思考一下在你的身上,有哪些是你不喜欢的,比如外表不够好看、能力不强、情商较低、不会说话等,这些不足会引发你什么样的情绪?
尽量诚实地对待这些情绪,不要压抑它们,也不要夸大它们。
然后,构思出一个虚拟的朋友,无条件的爱、接受和包容朋友的`这些优点和不足。
你会很客观地看到,他的外表可能不够好看,但是他的性格很好呀;他的能力不强,但是他很有上进心,很愿意学习;他不会说话,但是他总是很贴心地照顾每一个人,会做的人比会说的人要好得多
你能够理解他的生活史,知道发生在他身上的所有事情。他的不足和他所经历的那些事有很大的关系,而他没办法进行选择和规避,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样子。
从这个虚拟朋友的视角,你看到了很多他的不足,也同样看到了他的很多闪光点,你便可以很从容地原谅他的瑕疵。
而当你能够原谅、关怀与你一样的他时,你就更能够爱自己了。
3. 轻抚自己,就像你温暖他人那样温暖自己
在你感觉糟糕想要安慰自己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给自己一个轻轻的抚摸。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我们哪里摔疼了,爸妈总会轻轻地抚摸患处周围;擦药水时刺激性太强伤口很痛,医生会轻抚手腕的动脉处来减轻伤口的疼痛。
爸妈、医生会这么做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显示,我们的皮肤非常敏感,怀有善意的肢体接触,可以让身体释放催产素,这种催产素会提供安全感,平复消极情绪,降低心血管压力,给自己带来身心上的放松与愉悦。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的紧张不安、悲伤不已或者自我批评可以微微曲臂,轻轻地抚摸自己的胳膊、脸颊,甚至可以想象自己拥抱了自己。
虽然总说“方法总比问题多”、“每件事都有10种以上的解决办法”、“你不行只是你还不够努力”……
但一定有一些事是你没有能力改变的,这就是生活。
我们不需要等候生命的完美与如意;不需要为了感到被爱的价值而强求他人的关切和关怀;不需要到外面寻求渴盼已久的接纳和安全感。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他人。
但是谁才是最为了解笑容背后真实感受的人呢?谁才是最为了解你最迫切需要的人呢?你的生命之中,谁又是对你不离不弃,守护着你、呵护着你的人呢?
恰恰是你自己。
所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给予自己无条件的关切和安慰,无论时世多么艰难,我们总能够在自己的怀抱中抚慰支离破碎的心灵。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爱你自己,你才是自己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