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拼音写词语。(16分)
chánmínɡwāzào dànshēnɡ cuòzhé qīkǔ
( ) ( ) ( ) ( )
nèihán xīnkuànɡshényí jìmò xuànlàn
( ) ( ) ( ) ( )
cǎoméi yīnqín xuànyào shānluán suì
( ) ( ) ( ) ( ) ( )
qīnɡchè yáoyè yòuzhìchúnpǔ fènɡhuánɡ
( ) ( ) ( ) ( )
nínɡjìnɡdànyuǎn yùnhán
( ) ( )
二、 辨析后再组词。(10分)
旷( ) 寞( 燥( )
矿( ) 漠( ) 噪( )
诞( ) 夏( )
挺( ) 复( )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4分)
1.月 周 旬 季 年
2. 蝉鸣 下雪 花开 落叶
四、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闷热 郁闷
1.今天,天气( ),我和同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心情特别( )。
凝视 注视
2.我坐在窗口的位置,( )着教室门前的玉兰树,陷入美好的回忆。
3.考试时,监考老师( )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6分)
1.上课时,同学们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
2.这里鲜花的味道和颜色多美丽啊!
3.大家热情地欢迎新同学和他们的行李。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 缩句:我喜欢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花儿。
2. 扩句:桃花红了。
3. 改成“被”字句: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4. 改为肯定句: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七、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前面括号里填上顺序号。(6分)
( )我把钢笔交给老师。
( )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 )我在校门口拾到一支钢笔。
( )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了一朵小红花。
( )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
( )到了学校,我问同学:“谁丢了钢笔?”
八、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共4分)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都……
李源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 )学习勤奋,( )很爱体育。( )有多忙,他( )坚持晨跑。他经常说:“(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 )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共20分)
(一)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10分)
(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儿。”这句话中的“花儿”指的是盛开的鲜花。
( )2.《枫叶如丹》这篇课文的文体是叙事散文。
( )3.“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 )4.“刹那间、一瞬间、霎时”都是表示时间很快的词。
( )5.《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
(二)读《枫叶如丹》片段,回答问题。(10分)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掀动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也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分)
心旷神怡:
2.写出反义词。(3分)
真---( ) 善---( ) 美--( )
3.“这一刹那”指的是哪一瞬间?(1分)
4.“我”恍然明白了什么?(3分)
5.澳大利亚朋友为这张照片起了个什么名字?
。(2分)
十、阅读理解。(共20分)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kuí)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sīmíng( )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zān)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2分)
2.“山巅”的“巅”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3分)
3.这篇文章第 、 、 自然段的第一句是相似的,这三段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 ,三是 ;
全文通过对三峡 的描绘,反映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5分)
4.文中的过渡段是 ,它所起的作用是
(3分)
5.文中第二自然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使用这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6.运用短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要求写景,可以使用学过课文中的景色描写的语句,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内容。(不少于4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李白的放达。
3、能力培养目标: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
诵读。
【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教法〗
讲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三、关于李白
1、生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少有大志,自诩“怀经济之才”,能“济苍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活,虽然有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种种传奇式的生活故事,但毕竟使他看清了朝廷的腐败。他醉酒狂放,由此而遭受谗言,被玄宗疏远,被赐金放还。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爱憎太分明,不愿委曲求全,傲骨太硬,不愿屈身权贵。这样一种以理想取代现实的人生,必然充满着现实的悲剧性。然而,理想、天真、爱憎、傲骨,却正是一个青春的诗人所必备的条件,这是时代对李白的厚爱。而李白的人格正是在强烈的悲剧感中展开的。他也悲郁莫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其真实的写照。但是,他没有鲍照那样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更没有采取“还家自休息”的退缩策略,而是充满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展望和自信,在《将进酒》中,更是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宣言,表现出了不可阻遏的气势。
2、李白、青春、酒:
李白诗歌的核心题材,则是“自然”、“怀古”、“饮酒”、“羁旅”与“月光”,而在这三者之中,“饮酒”则是凝聚李白诗歌的灵魂。正是“饮酒”,使李白飘逸出浓郁的青春气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酒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诗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在李白那里,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3、评价:
贺知章惊呼他为“子谪仙人也”。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李白诗歌特点:
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⑵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⑶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板书设计〗
初唐:“四杰”
唐 盛唐:杜甫、李白
李白 生平 悲剧一生
乐观、自信青春、饮酒、诗歌
诗 中唐:白居易(评价)
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指导学生诵读,要求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全诗或者学生听读音
方法:教师范读。
要具体示范诵读方法和要领,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诵读中注意:
1、口熟脑记;
2、连缀关键词句;
3、理清思路;
4、分清语调语气;
5、把握感情基调。
提示:诵读是唐诗鉴赏的重要环节。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
二、指导诵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三、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板书设计〗
蜀道的艰难──人生旅程的艰难(国事:忧虑、担心。)
叠现吟唱
情感奔放、激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
〖教学步骤〗
一、体会本诗中主要的写作章法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
二、亮点综述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寓意)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板书设计〗
开 篇 主旨句一见:叹蜀道之高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照
(可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叹蜀道之险
三 叹 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应
结 尾 主旨句三见:叹蜀中战祸之烈
教学总结:
《蜀道难》,这篇课文我觉得重点在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更加容易地背诵这篇课文,就是我课堂上主要要解决的任务了。
要背诵,当然得先理解。课文的第一层内容较少,根据层次:总叹蜀道之高、蜀道的历史、蜀地的交通、蜀道的由来让学生去背诵,再强调如“凫”“峨眉颠”“钩”等字的书写,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默写反映上来基本能拿到满分。
第二三层的关系梳理得不是很有条理。第二层还好,给学生勾画了一个人上蜀道的图景,学生基本也能把第二层给串联起来,但第三层的内容就讲得有点含糊不清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是否可以画几幅简单的漫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整篇课文,这是值得尝试的。
一. 拼音写词语10分
jiǎo xìng kǒng bù yòu zhì kě xiào kè gǔ míng xīn zhuī dào
( )( ) ( ) ( )( )( )
hóng máopìjìng xiànbǐng chèdǐ xīngwàng
( )( ) ( ) ( ) ( )
二. 辨字组词:10分
娱( )详( )藉( )竣( )蹲( )
误( )祥( )籍( )峻( )遵(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打上“ ”5分
等待(dāi dài) 夹(jiā jiá)袄 勉强(qiáng qiǎng)兴(xīng xìng)旺
四. 按要求默写:15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______
说的。_______________就比泰山重;_______________就比鸿毛轻。你知道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重(列举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表现梅花胸怀开阔,坦荡无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梅花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品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大柏地》中雨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出自_________之口。
五. 综合改错:6分
今天爸爸给我卖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非常高兴极了。下午放学我一回到家里就放下书包,迫不急待地拿起书,座在桌子上读了起来。大约到了不到两个小时以后,爸爸回来了。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一)6分
长江葛洲坝电站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从海洋回游至金沙江产卵繁殖的生态通道。现在宜昌市葛洲坝下的江段,成了长江上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唯一水域。据监测,每年到这里繁殖的成年中华鲟有130头左右。它们每年五六月份到达宜昌江段,一真在这里等到10月初至12月初产卵过后,再回到海洋定居。这本来是一条“欢乐之路”,但对有些中华鲟来说,却变成了死亡之旅!杀手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舶。长江宜昌江段江面窄、航道浅,又是中华鲟长时间汇集的地方,所以该段成为中华鲟最危险的地带。今年1至6月份从江中捞起4条成年死鲟,身上都存有明显的螺旋桨造成的致命伤。据宜昌渔政部门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已有160多条成年鲟鱼身受重伤而丧生。在宜昌江段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中华鲟死伤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刻不容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中“4条”、“160多条”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中华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警示人们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是当务之急。2分
(4)为了使中华鲟不再在船桨下呻吟,你的建议如下: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分
到了秋天,这老柿子树更可爱。巴掌大的叶子渐渐变红了,大概想和他的老伙伴——大枫树比美,看谁红得可爱吧。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到了这个季节,我和小伙伴每天放学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就攀上树去摘那又红又软的柿子吃,提起柿子,可真有意思。如果你爬上树,前后左右许多红彤彤的小灯笼,会将你的小脸儿映得通红。( )你伸伸手,( )可以毫不费力地摘下你最爱的红柿子。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3)“到了秋天,这老柿树更可爱”这句话在这一段话中起什么作用?(1分)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柿子最可爱?(2分)
(三)船过三峡(14分)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ou qia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an lia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2分)
2、“山巅”的“巅”是( )结构,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1分)
3、这篇文章第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6分)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2分)
5、“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 (2分)
七.习作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他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到了。……
请你根据提供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要求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