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很凉爽。吃过早饭,妈妈就带我去姥姥家玩。可奇怪到家没见着姥姥。赶紧给姥姥打电话,原来姥姥在芝麻地里掐芝麻叶。
我问妈妈:“掐芝麻叶干嘛?”
妈妈反问我:“你说芝麻油香不香?”
“香啊!”可我还是想不通,这跟掐芝麻叶有什么关系?
妈妈说:“芝麻油香。芝麻叶子也很香,但生芝麻叶不能吃。把生的芝麻叶子掐回家,用水煮熟,然后再晾干。吃的时候用水泡一下,再拌上香油,盐,做芝麻叶面条,吃着可香了!”
正在心里馋着呢,到地头了。看姥姥掐芝麻叶那么简单:就是把芝麻叶子从芝麻身上拽下来。我也帮着干起来。我“逮”住一棵和我差不多高的芝麻,把她身上那个的`叶子从头到尾给她拽了个精光。
姥姥一看就笑起来:“芝麻叶可不能这么掐?你那是拽,不是掐。掐芝麻叶应该顺着芝麻的生长方向向上掐,只掐叶子,不能往下扯。这样把茎扯断了,它就不会再生长了。还有不能从上到下把芝麻的叶子全掐完,长在下面的叶子老了,吃着费牙。顶上的叶子太嫩一煮水就烂了。只能掐中间不老不嫩的叶子,而且还不影响芝麻再生长。”
哎呀!掐个芝麻叶也这么大学问,看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这么难,看来做什么事都要虚心呀!
河南的美食
提到河南小吃,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今天我就给大家简绍一下这:河南烩面。
这烩面,看上去卖相极好:透白的面条,配上像碧玉般的香菜。可是让人食欲大增,还没吃呢,哈喇子估计就要留下来了。如果再淋上辣椒油,白里透红,绿配红。艺术品展出都可以了!
看着好看,做法嘛……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说白了,就是羊汤煮面,但想做好,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
先要熬煮面用的羊汤。用羊肉和羊骨头,配上八角、大料、草果、茴香一起用纱布包裹,制成调料袋,放进锅里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炖2~3小时。(怎么感觉像某些方便面的广告……)煮完放盐,放在一旁备用。煮完出锅的羊汤,带着一股鲜味。还没吃面呢,胃口都已经打开了。
之后和面。和面前要先加上一勺盐。之后,每揉10分钟,就要醒20分钟。而且要反复3~4次,不然面条可不会劲道。不过,这个步骤,也确实有点麻烦。面条揉完后,擀成合适的形状。还可以抹一些色拉油,增加色泽。再盖上保鲜膜,然后再醒20分钟。在醒面条的时候,还要准备一些配料:羊肉、粉条、黄花菜、香菜、豆腐丝、海带(或选用木耳)、鹌鹑蛋。
接着就要煮面了。锅中放入熬好的羊汤,然后把羊肉、香菜等配料放入搅匀。之后放面,并加盐调味。煮熟出锅。一碗美味的烩面就做好了!
吃的时候,就是一种享受了。依照我的习惯,先把配料吃了。各种鲜味,冲入嘴中。一下把胃口打开。之后吃面,一口口面片带着羊肉的鲜味入口,一点也不觉得腻,而是很爽滑。吃碗面,再喝上一口鲜美的羊汤。一声“爽!”脱口而出,真乃人间第一美味!
不光是好吃,这烩面的来头也很大。传说,在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登基前。他患病落难与一个农民家。一个老妇人将一头“四不像”(麋鹿)宰杀,炖成汤。做面条给李世民吃。他一吃,病就好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河南的特色美食:烩面。各位“吃货”(指特别喜欢吃的人)们,动心了就赶紧找家烩面馆,买一碗大快朵颐吧!
河南的美食作文二
浆面条,河南传统美食,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吃。洛阳、汝州、新郑等地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这粉浆面条是起源于河南省新安县,当时是以豌豆粉浆面条著称,历史悠久。据传在明朝正德年间,该县一个姓史的人开了个饭店,生意很兴隆。有一年小麦欠收,豌豆丰收,饭店天天卖豌豆面饭,一时生意萧条。一天,京城一位钦差大臣带随从路过此店吃饭,店主因无上等米菜下锅急得团团转。当他看到盆里磨碎的豌豆和桌上的面条时,急中生智,用椒叶、藿香等作作料,用豌豆浆作汤下入面条,做了一锅豌豆浆面条。钦差大臣吃后十分满意。此后店主便新增了粉浆面条这一食谱,小店生意又兴旺起来,从此,这粉浆面条便成了河南的一道名吃。
但经过数百年的改良,眼下粉浆面条的制作方法是非常考究的,浆面条,顾名思义,是以面条为主料,但这种面条用的不是上等的面粉,正宗的多为一些杂粮面,面条一定要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辅料-粉浆,这粉浆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小吃的味道。
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两天后,浆水发酵变酸,粉浆就做好了。做时把酸浆倒在锅里煮至80℃的.时候,浆水的表层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勺子轻轻打浆,浆沫消失后,浆体就变得细腻光滑,接着再下面条等其他调料即可。
另外一种辅料是芝麻叶,一般我们做面条时都是放青菜的,但正宗粉浆面条里放的都是芝麻叶,但芝麻叶不太好做,也很难找,很多人都用芹菜叶代替。芝麻叶要选初长成叶的叶心,洗干净之后,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放在阴凉的地方晒干保存起来备用。
如今方城县的粉浆面条已被洛阳粉浆面条所代替,洛阳人的吃法也是非常讲究的,以前的面条里的配菜基本都是黄豆、芹菜、咸菜丝老三样,但眼下基本上都是十几种时令小菜,像酸白菜丁、黄瓜丁、芹菜丁、胡萝卜丁、白萝卜丁,小尖椒、榨菜丝、雪菜丁、黄豆等等 ,不过这些都是事先腌制好的,已经入了味,可见下的功夫非同一般,所以,这吃起来,味道不用再说了。
相传,东汉年间,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日夜奔走,数日水米未进。一日深夜行至洛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便想讨些饭食,可主人贫穷,只有几把干面条,一些已经放酸的绿豆磨的浆水。刘秀饥饿难耐也顾不了许多,主人就用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下入锅内烧熟。刘秀狼吞虎咽,竟然觉得香气扑面而来,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后刘秀当了皇帝,虽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却依然对当年落难中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
浆面条传承千年,流传至今。当前,洛阳水席与洛阳牡丹和洛阳龙门齐名,被称为洛阳的三绝,在洛阳水席中就有浆面条这道面食。
亲爱的小姨:
您好!
今年寒假,我想请您到我的家乡来作客。我的家乡在驻马店的平舆县,那里虽然没有名胜古迹,但也有享有盛名的特产——“芝麻香油”。
芝麻香油是用我的家乡特产的芝麻磨成的。每次奶奶做鸡蛋汤时,总会淋上几滴,远远的就能闻到香味扑鼻,再加上红的番茄,绿的'葱花,黄黄的鸡蛋花,嗯,色香味俱全,真是让人听了就要垂涎三尺呀!
小姨,我的家乡不仅有久负盛名的芝麻香油,还有众所周知的特色小吃——芝麻叶杂面条。说起芝麻叶杂面条,这可是我爸爸的拿手戏。他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先把白面和黄豆面和在一起,揉称面团。第二步,把晒干的芝麻叶用热水泡开。第三步,爸爸会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大大的面片,接下来,他就要出绝活啦,爸爸能把面条切得犹如龙须面!第四步,把面条和芝麻叶煮在一起,出锅时滴上两滴芝麻油,香喷喷的芝麻叶面条就做好了。
小姨,听了我的介绍,您一定动心了吧!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我和我的家乡会张开双臂欢迎您。
祝您生活愉快!
您的外甥女:熙熙
20XX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