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人生的行囊乔叶经典语录 正文

人生的行囊乔叶经典语录

时间:2025-09-10 19:24:42

时值盛夏,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后,我们即将进入大学。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旅程行囊中要装的即是我们所准备的东西。站在这个时间节点翻检它们,我们发现,有些东西我们很快就会用到,有些暂时用不上,有些想用还未曾准备,还有些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那么,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自己的行囊,才能收获美丽的人生旅程?我认为,人生行囊,需宽备窄用。

对即将踏上大学生活的我们而言,行囊中有很多东西很快就会用到,比如在中学阶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培养的学习能力以及坚强意志。大学的专业课程是建立在中学学科课程基础之上的,例如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以经济学为基础,而经济学则需要以高等数学为工具建造模型,高中时期的数学带来的数理思维就会在学习经济学时发挥作用;而管理学归根结底是西方的舶来品,要想吸收原汁原味的管理思想,好的外语能力必不可少。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时间更为充裕,老师并不像高中阶段那样面面俱到,这时中学阶段培养的学习能力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学习更加自由,诱惑也多,中学阶段培养的坚强意志会帮助我们明确目标,抵御诱惑,驶向理想的彼岸。

行囊中的有些东西或许我们暂时用不上。比如说中学阶段所学习的与大学专业关联并不密切的某些学科知识。如果你是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基本就和数学告别了,高中学过的函数、向量、解析几何等等数学知识也可能会逐渐淡忘。但是暂时用不上就等于永远用不上吗?显然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知识到了一定阶段依然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大学毕业择业时,即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行囊中还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想用但是没准备的。比如说人生

行囊中的另外一些东西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比如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让我们这些准大学生意识到报效父母的必要,这激励着我们中的许多人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再比如,始终保有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和对法律的敬畏,会使我们做事情不忘分寸和底线,不越雷池一步,远离危险处境,收获美好的人生。

人生行囊中该装些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行囊中的东西是我们面对生活、解决困难的法宝。所以,无论一个人的行囊里装了什么,都需要拥有防患于未然的人生态度和厚积薄发的人生信条。“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人生行囊,需宽备窄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

书籍似明亮的火焰,点燃青春的激情,带着华丽的外表,却又不能泯灭青春的纯真,字里行间蕴含着惊天动地的力量。

从小,我就很喜欢读书,一直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因此,父母对我寄予了厚望,经常会向我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我听着入了神,便爱上了读书。

古典诗词使我陶醉。我喜欢“诗仙”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奔放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我喜欢“诗佛”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高雅闲谈、超凡脱俗的气质;我喜欢“诗豪”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高超的艺术功力;我还喜欢“词圣”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自肺腑的'美好祝愿……

青春文学使我入迷。从黄蓓佳的清新到饶雪漫的疼痛;从郭敬明的伤感到韩寒的犀利。他们这些作家,用美好的笔墨写出了青春,写出了生命,更写出了新时代的强音。当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他们的作品,你会感到青春是多么美妙!当你老去的某一天,再把他们的作品拿出来揣摩揣摩,你肯定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除了这些,我还喜欢读文学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是智者的化身,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因此,《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就是诸葛亮。

在高尔基的眼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莎士比亚的眼中,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香熏人欲醉,书香恬静淡雅。沏一杯香茗,捧一本美文,凭窗而坐,品味人生百态,横看江山秀美,纵观日月东升西落,与书籍作伴,聆听岁月的回声,拥抱心灵的平静。

 

【作文范文】

人生的行囊

刘家山

何谓行囊?行囊就是出门时带的钱袋和行李。作为活在当下的现代人,可以说,行囊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当然,物质发达了,活得讲究了,出门的行囊也越来越有些档次和品味了。谁还用钱袋,带个信用卡,或许一部智能手机就囊括了一切。不过,行李还是要有的,牙缸牙刷、随行衣物、小吃小喝之类的,自己用的方便。应该说,现代人旅行的行囊,装得愈来愈少了,都知道图个轻便。

其实,旅行的行囊总是简单,而人生的行囊却极为复杂。人即已出生,便开始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漫漫人生路,行囊可谓多也。肉体的行囊,精神的行囊;物质的行囊,灵魂的行囊。一人的躯体就是一个最本质的物质行囊,这个躯体要承载着一个人走完一生的旅程。而精神和灵魂的行囊,却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指挥和引导着你的躯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和平坦的道路前行。

人生的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比如保障你肌体健康运行的物质营养,供给你心理平衡的精神给养。从呱呱落地的娃娃,到耄耋老人,一路走来,往往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诚然,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行囊,学前儿童的行囊最为轻松,成年后的行囊最为沉重。最糟糕的是,攀比和竞争,让人生的行囊塞得满当当的。学生不堪重负,跳楼自杀了;成人不堪重负,抑郁成疾了。许许多多的现代人,就像一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就像一只蚂蚁拖着偌大的骨头,超重超负荷地进行着生命的恶竞争。

呜呼!人总是活到最后才真正弄明白,这一生究竟该带着那些行囊上路。我们每当走在人生的边沿时,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翻检一下自己的行囊。这才发现在众多的人生行囊里,有些东西已经准备了很久却始终没有用到,有些东西没有准备却用到了。还有的东西,马上就能用到,且一直陪伴着走向远方。在人生的行囊中,有时候需要放进去,有时候需要拿出来。这一放一拿便是人生的智慧。只放不拿,或者只拿不放,都不是明知的做法。行囊超重不好,而空空如也更是不行。

前不久离世的杨绛先生,活了105岁,她就是一位能够在人生路上经常清点和整理行囊的智慧老人。在她的人生行囊中,都是滋养人生的精品之物。钱、车子、房子、地位、身份之类的东西,在她的行囊中少而又少。而爱、知识、品德、善良、友谊、真实、自立、自强等等却装的满满的。杨绛先生在她一百岁感言中写到:“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

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转型时代里,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里,很多时候、很多人,被金钱绑架了,被物质侵蚀了。他们在检点和选择人生行囊上良莠不分,不管有用或无用,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弄得人一生疲惫,一事无成。因此,在人生的路上,应该要及时翻检一下自己的行囊。有用的就保留,没用的就舍弃。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诸如文学、艺术、审美等等,他们反而有大用,是万万不可丢弃的。因此,从娃娃开始,就要关注他们行囊的大与小,多与寡,好与坏,有用与无用。让孩子们从小就轻装上阵,轻车简从,快乐旅行。而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不是上幼儿园,就是去早教班、特长班等等,比大人还忙呢,小小的人就背上了大大的行囊。

我在常常思考,我们国人为什么不快乐?究其原因就是,人生的行囊过于沉重,行囊中备而无用的东西太多。肌体营养的过剩制造疾病,精神垃圾的充斥造成抑郁。如山一样的行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何谈快乐?我认为人生的行囊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美和实用,在于选择和取舍。大凡只需三样足矣:健康、智慧和快乐。倘若这般,就能保你一辈子轻松、一辈子高兴、一辈子幸福。

至于我的行囊,也不妨晒一晒。我已经是一个人生旅程过半的人,人生的行囊也背负了许多。但我基本上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减压的人,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不喜欢背负太多太重的行囊。金钱的行囊不太注重,身份地位的行囊有无皆可,名誉的行囊也不去在乎,一切外在的符号式的行囊都不是太感兴趣。而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是蛮有兴致的,蛮能执着地去做好的。如果说优秀和成功,都是人生的行囊的话,我宁愿捡起优秀这个行囊,至于成功这个行囊倒是有点无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