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最不易变化的是本性,最容易变化的是感情。感情是最不可靠的,时间、环境、金钱、手段等等,都可以改变它。
(2)能改变自己的时候,往往却不知道怎么做;等什么都明白了,往往已经不能做什么了。
(3)要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要有自己的看人看事的角度,要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法。
(4)干好事与不干好事,是道德品质问题;想干事与不想干事,是精神状态问题;能干事与不能干事,是水平能力问题。
(5)内在素质包括性格、秉性、思维;外在表现包括体貌、举止、行为。性格、体貌是天生的;秉性、举止是养成的;思维、行为是习惯的。
(6)影响人的一生有18个条件:家庭条件、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智商水平、信念毅力、环境影响;目标追求、拼搏努力、条件机遇;性格特征、工作环境、交友层次;知识结构、水平能力、道德品质;认识判断、决策控制、调解处理。
(7)99%的人都是在事后才意识到当初我该怎么做,只有1%的人当时就能知道该如何去做。
(8)人能改变环境,更要能适应环境;有能力时改变环境,无能力时适应环境。
(9)命运,就是一种机会和抓住这种机会的能力。
(10)感情就是江水中的漩涡,如果陷了进去不能自拔,必将走向死亡。
(11)道理不是讲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12)交流、沟通、共识、理解。
(13)从学习知识到掌握知识,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从运用知识到创新知识,体现一个人的天才。
(14)思维方式上要逆向思维,行为方式上要与众不同。从众的心态和随大流的行为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15)人一定要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建立了一定的目标并能为完成这一目标逐步建立了信心、勇气和毅力。
(16)朋友的分类:按状态分为紧密型、稳定型和松散型;按关系分为感情寄托型、生活信赖型、性格相投型和利益相关型;按时间分为长期相处、环境所处和短期接触。
(17)人的修养分为:外在表现和内在素质。外在表现体现在体貌修饰、举止养成、行为习惯和言语修辞;内在素质包涵受教育程度、家庭影响、环境影响和知识水平。
(18)人在事业、爱情、生活中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原则。在事业上要有目标方向,必要的学历,相关的知识,要不懈努力,把握机遇,适应环境,处好关系,提高能力水平,才能有成就和荣誉。在爱情上,要有初步的爱情观和恪守的原则,可遇不可求,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心满意足,有知识、有感情、有原则、有共识。在生活上,有自己的原则,讲究质量但不追求排场,力求平淡不过分奢望,满足为好,减少烦恼。
(19)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生活质量。即追求与标准,方法与形式,表现形态和优劣程度。
(20)一个人的懂事、觉醒和成熟,是靠若干次磨难、变故和事件的刺激而形成的。人在拼搏中不能缺少压力和刺激,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刺激就没有目标。压力是蓄能,刺激是兴奋点。
(21)有特殊才能的人往往具备五个特点:超前的意识、逆向的思维、立体的角度、独特的方式、有效的控制。
(22)你必须在同年龄的人中是优秀的,否则你将落后一个时代。
(23)吃过苦、受过磨难的人,才会懂得生活。
(24)逆向思维但要顺势而为。
(25)增长知识、增加阅历、积累体会、积累经验。选择你所喜欢的,喜欢你所选择的。
(26)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决定他的生活方式。
(27)对一个人的印象、感觉、评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时间是主要因素。
(28)任何一个行业或一个专业,对于不熟悉、不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很枯燥、很乏味的。只有当你真心热爱它时,才会从中得到乐趣。
(29)创造机会的人,靠自己的奋斗、努力、刻苦、顽强,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寻求机会的人,积极寻求自己的目标,时勤奋、精力充沛的人;等待机会的人,态度不积极,人也不勤奋,只在等待机会的到来;失去机会的人,不刻苦、不努力、不积极创造和寻求机会,只会失去人和机会。
(30)什么时自由?自由时一条线,一头是现实,一头是想象,想象越远,自由的线就越长。
父亲的三字语录
父亲讷言,虽未到惜字如金的程度,但日常起居,从来没有闲言碎语,到了非说不可时,他会几个字一组,没有修饰词,硬邦邦地甩出来,非常有力度,但感情色彩却不充分。
小时候,电力资源紧张,所以常常限电,我们兄妹几个点蜡熬夜看闲书,父亲常常会在另外一个屋子里出其不意地喊:早点睡!我们几个屏息敛气,再等,没有下文。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偏执地以为,点蜡烛要花钱,想必父亲是心疼钱了,于是心里多了几分不屑。长大了才知道,早点睡,这三个字里面还有另外一层延伸的意思,字面上看不到,那就是,别熬坏了身体,别累坏了眼睛。
后来长大了些,离家住校读书,父亲不常去看我们,偶尔会打一个电话来。传达室里的爷爷对着寝室喊一声:电话!这两个字像惊雷,心里激动不已,然后呼哧呼哧地跑出去听,结果,话筒里只有电流的“吱吱”声响,却并不曾响起父亲的声音。等了良久,等到绝望,快要放下电话时,那端响起一个声音:吃饭没?暗淡,绝望,那么长久地等待和盼望,却只有一句平淡无奇的“吃饭没”,这三个字有那么重要吗?要在电话里说?心中多了种种的不解和委屈。多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那三个字在一个父亲心目中的分量。
念书时,我的成绩不好,每每母亲都会念紧箍咒,那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我愧疚和不安。母亲的碎碎念功力很深,念得足以让人崩溃。每每这时,父亲总会在边上不紧不慢地说上一句:慢慢来!这句无足轻重的话,让我漠视,像羽毛一样轻,根本救不了我。但这句话却让母亲愤怒,把矛头直接指向父亲,这么没有原则的话,出自父亲的口,好像有违常规。当我也活到父亲当年的年纪,才深深地体会出“慢慢来”这三个字的好处,没有一定阅历的人很难了悟。
后来参加工作,第一个月拿到工资时,心情激动难抑,计划着给父亲买一把檀香扇,给母亲买一幅好护膝,给妹妹买一条新裙子。可是那天,因为匆忙慌乱,结果工资袋在我的手里只捂了几个小时就不见了,当然那些礼物也都成了泡影,回到家里,我垂头丧气地发呆不吃饭,不苟言笑的父亲居然笑了,说了句:咱有钱!我别过头去不理他,咱有什么钱啊?每个月都捉襟见肘,谁还不知道?扯这样的大谎。多年后,我干着别的事的时候,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咱有钱,这三个字真的不是扯谎,是心中的一种底气和胸襟,因为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人和事。
人生在世,都会遇到几个坎,我也不例外,先是失恋,然后丢了工作,跑回家中,在父母的羽翼下养伤。不吃不喝,一会儿伤感,一会儿抑郁。父亲始终不发一言,直到我三天没吃一口东西,父亲火起,大喝道:“怕什么?”隔了半天又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不语,暗想,他不是我,怎么能体会我心底的痛?现在想来,也会觉得自己好笑,我经历过的事,父亲必然都经历过。
父亲没有长篇大论的语录,有的都是短小精悍的对生活的总结和体悟,在我漫长的人生中,父亲那些经典的语录,始终贯穿在我的生活中,生活的起承转合,种种磨难,种种幸福,幸好都有父亲的这些语录做铺垫,我才得以走得安稳和快乐!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检讨。
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呢,我看到孩子的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时间愣神,作业常常耗到十到十一点。
于是,终于放弃原来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着呵斥、不满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易躁,黔驴技穷的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
每当打过孩子,尤其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和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而这个他是我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后悔是真的。(征集网)
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无论怎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了,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不稳定了。
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
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范围内,我们只能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他(她),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2、别把可能的幸福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
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
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一种诅咒,这是一种可能。
“我爱看书,爱看童话书。
有一天,我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天呐!我这是在哪呀?我望望四周,天正无情地下着大雪,冷得十分厉害,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大雪狂舞,滴水成冰。在看看旁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孩子们都出来放鞭炮,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呀!
在这冰天雪地中,在这昏暗的夜色里,走来了一个可怜贫穷的小女孩,她头上没有头巾,光着双脚艰难地挪动着步子。
她的衣服又旧又破,一双小脚丫被冰冷的天气冻得红一块青一块。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
这不是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奇怪?她怎么没穿鞋?
我好奇地走过去问:“小姑娘,你怎么没穿鞋呀?
她可怜巴巴地望着我,说:“ 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我妈妈穿的。我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我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那人怎么可以这样!我顿时火冒三丈,看着小女孩的脚已冻得发红发青,我立即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小姑娘穿上。小姑娘惊呆了,瞪大了眼睛:“谢谢!可是你怎么办呢?”“没事,你穿吧!我不要紧!”话刚说完,一阵寒风吹来,我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你怎么不回家呢?外面多冷呀!”我不解地问。她低着头,小声地说:“今天一根火柴都没卖出去,回家我爸爸会打我的,我不敢回去!”“可是,没人要买,他总不能逼人家买吧!没事的,回家吧!”我安慰道。她抬起头,沉默片刻……
风呼呼地吹着,我不住地打啰嗦,不由得把手伸进口袋。咦?什么东西?我掏出口袋里的不明物体,嘿!原来是几粒糖果!我高兴极了,连忙塞到那小姑娘的手里,说:“吃吧!这很好吃的!”小姑娘一见,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哇!”,激动得留下了眼泪,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谢谢你,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我望着她,甜甜地笑了!
吃完糖果后,她显得特别有精神,又继续卖力地叫起来:“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根火柴吧!”虽然满街人流潮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驻足望她一眼。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有了!为了使更多的人注意到我们,我也扯着嗓子喊了起来,但都无于济事!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回家吧!没事的,我陪你去。”她黯然的眼神突然亮了一下,慢慢地点了点头。于是我拉着她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她家。可是,一进家门,她爸爸便劈头盖脸地问:“买了多少?”小姑娘支支吾吾地说:“爸,没,没有卖。”“没有卖,还敢回来,滚!”我听了,浑身气呼呼的。拼命忍住即将爆发的火气,说:“叔叔,外面很冷,别人不买,您总不能逼人家买吧!”他一边拿起木棍,一边骂:“你是谁?赶来教训老子!”我吓了,飞快地跑了出来……
“小安,你怎么了?”妈妈问。
我猛地从童话的海洋一惊,回到现实中来……
一根渺小的火柴,照亮不了这个开阔的世界,但是却能温暖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在小女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感受不到寒冷和饥饿,在她的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献给她。但是,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冰冷,却不能不让我们深受震撼。除夕之夜,一个小女孩不得不走上街头,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这幅不幸的剪影是那个不公平时代的最好见证。我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在这里得到滋润和洗礼。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基本的美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的手里有那样一根火柴呢?而这个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用她微薄的渴望和梦想帮助了我们。
墙角里,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幻想着“温暖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这对于可怜的小女孩,这些只是幻想而已,但这说明了小女孩的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和孤独。 她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拥有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切啊!可是,这应该有的一切却完全是泡影。而我呢?冬天,坐在暖烘烘的火炉边烤火,妈妈还为我做出丰盛可口的饭菜;夏天,每天放学写完作业,便和同院的小朋友尽情地玩耍,欢乐的笑声传出大院……
为什么我和小女孩同龄,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呢?这是因为她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生活,而我在社会主义制度里生活。他们那里充满了冷酷、无情,我们这里充满了温暖和爱意。可是,我有时却不能很好地用功学习,这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今后,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不要辜负我们的祖国,不辜负我们的社会,为将来把我们的国际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差别,竟然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