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2、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3、当我们知道: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就能了解:在自杀中,自杀其实是个人对优越感的争取。
4、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5、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6、去扞卫一个人的信念总比遵守来的容易。
1、重要的不是天生拥有什么,而是如何活用拥有的东西。
2、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从何处来”,而是“要往何处去”。
3、虽然人们对于自身,以及关于人生各种问题的意见,无法理解,也无法清楚说明,却还是抱持自己坚守的行动法则而活着。
4、如何感受,只取决于你自己。
5、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6、孩子会不断测试,从中找到成功的方法,甚至长大成人后还会反复使用,这就形成了孩子的生活型态。感觉说的很对,小时候就是,感觉每天笑一笑,大人就会很开心,于是我也会很开心,于是养成了我喜欢天天笑的性格。如果我每天都在生气,可能我以后会养成天天生气的坏脾气。
7、远看总是看见对方美好的一面,腻在一起时,就老是会注意到对方讨人厌的地方。
8、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恋人,亲人,都有这种感触,因为相处的越久,双方的很多生活习惯就会因为不设心防一一曝露出来,这回将朦胧感一一抹去,看见他本来清晰的额样子,所以很多时候,伤人的话语也就会说出来,使得关系不好处理。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不能因为关系过于亲密而就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9、明明别人都认为你很瘦,你却觉得“自己很胖”,这就是一种“自卑感” 原来我一直处在自卑感中,可能是小时候被叫惯了,于是现在处在这种感觉中,而自己缺一点也不知道。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
10、心态健全的人就算觉得百分之百错在对方,也只会在“现在自己能做的事”上投注心力。反观心态不健全的人,只会埋怨过去、说别人的坏话,不断强调自己是受害者,借此博取同情,自己却什么也不做。最近一段时间是有在强调自己是受害者,但是没有说别人坏话,也没有什么都不做,我还是顽强的把任务给完成了。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心态稍微不健全的人,还是需要再修炼,成为一个值关注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情上的人。
11、本来“生气”是一种两个阶段式的情绪,先表露第一阶段的情绪“寂寞”“懊恼”与“悲伤”,一旦无法得到对方的理解,就会转变成第二阶段的“愤怒”情绪。此时,最好不要用以“你”为主语的第二阶段的情绪“愤怒”来表达自已的意思:“你怎么没先问我就吃掉了呢?”而是要用第一阶段的情绪并以“我”为主语来表达:“唉,‘我’也好想吃呀!真是太可惜了!”这样改变说话的方式也能带给对方勇气。
12、一味叨念、斥责,只会使孩子丧失自信、深受伤害、失去勇气,甚至会夺走他挑战困难的勇气,只想逃避问题,做出更多不当的行为。同样,处罚与威胁的方式,只会使孩子心生怨恨,变得更难以沟通,以及越来越独断专行。
13、共鸣感就是用对方的眼睛看,用对方的耳朵听,用对方的心感受。
14、人一旦找到借口推卸责任,就觉得很轻松。都是父母的错;都怪上司不好、下属犯错;都是另一半不对;错就错在生不逢时………只要不是自己的错,心情就会豁然开朗,是吧?但这样的轻松只能维持一瞬间。
15、“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所有的烦恼都可以归结成人际关系的烦恼。当你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一定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这句话很对,细想真的是这样。因为想要改变自己,想要成为进步的人,想要成为别人所喜欢的人。
16、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这一段话里,我对前一句有很深的感触,大概是觉得只有自己孤身一人,万般皆要靠自己。
17、阿德勒说“人们利用一切东西,逃避人生的失败”
18、不要总是逃避眼前的课题,总有必须面对的时候。就像牙疼时,就算吃再多止疼药也不可能治好蛀牙,必须正视问题,彻底治疗才行。
19、假如真的要比较,那就将过去和现在的他进行比较,然后称赞“蜕变”后的他。 这本书有标着蓝色加粗横线的都是重点句子,非常有道理。孩子最讨厌的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自己也是过来人。每个孩子的童年基本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你永远也比不过他。这种比较方式大部分时候都是很伤孩子的心。 所以只要把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他/她进行比较,有进步就要称赞一下,但是也不要夸大其词,养成自负的心理。
20、唯有靠理性说服对方,才是成熟大人达成目标的方法。只有彼此理性地沟通,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理性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一切以感性开头的,不管是哭闹,大吵大闹其实都解决不了问题。要静下心来,两方坐下来,理性看到问题才能找到原因。
21、只有自己能打造一路走来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创造今后的人生。
22、体验结果的方式,远比处罚来得有效。要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还在外头榴莲忘返的话,不必斥责,没收他的晚餐就好。然而,如果约定过于严苛、不近情理,只会让对方认为这是一种“处罚”而非约定。此外,让对方体验结果时,切记在一旁唠叨,这也会让对方觉得是一种“处罚”。
23、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每个人都行成为世界的中心,所以你并未享有任何特权。
24、所谓生活型态(性格)是指生活癖好、惯有的行为模式等,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个性、人格。但性格给人无法改变的印象过于强烈,所以阿德勒大胆使用“生活型态”一词来取代。他认为生活型态不是“因果律”主张的天生的东西,而是可以依自己的意愿决定的东西,所以随时都有改变的可能性。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这个古老的世界终将落幕,不久,机器将战胜双手,金钱将战胜道德,理性经济将战胜田园之乐,没有人知道究竟谁对谁错。 像我这样的古文明崇拜者将因而感伤,但不论我们的诉求是什么,无人能反对我们的意见。我们明白,无论凭借理性或感性,我们的想法与进步或浪漫、前进或落伍无关,而是与事情的表象或实际内容有关。我们明白,我们厌恶的不是铁路与汽车、金钱与理性,我们讨厌的是遗忘上帝,是心灵的浅薄。我们更明白,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真理凌驾于对立的概念之上,例如金钱与信仰、机械与心灵、理性与虔诚。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旁的花朵,献给玻璃酒杯里摇晃着的晶亮阳光,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如同白昼在早晨与夜晚之间出现一样,我的生命就在流浪的冲动与对家的渴望中度过。也许,有朝一日我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将流浪与异乡藏诸于心,将景致留驻于心,毋需只为了亲自体验而流浪。也许,我能把家乡藏在心中,不再眷顾红屋与花园,心中自有故乡。如果真能如此,生命将截然不同!生命若有重心,所有的力量将从中散发。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人生苦短,我们却费尽思量,无所不用其极地丑化生命,让生命更为复杂。仅有的好时光,仅有的温暖夏日与夏夜,我们当尽情享受。玫瑰花及紫藤已开开落落了两回;白日渐短,每个树林、每片叶子都带着惆怅,轻叹着美景易逝。晚风徐徐,拂过窗前树梢,月光洒落在屋内的红色石板上。故乡友人别来无恙?你们手中握着的是玫瑰或是枪弹?你们是否依然安好?你们写给我的,是友善的信,抑或是谩骂我的文章?亲爱的朋友们,一切悉听尊便,但无论如何,请切记:人生苦短。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现在,面对着香气袭人的土地,我比当年首次邂逅时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我已不再如痴如醉,也不再想将远方的美丽及自己的快乐和所爱的人分享。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我的心,已是夏天。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如今, 我已不再如痴如醉,也不再想将远方的美丽及自己的快里和所爱的人分享,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我的心,已是夏天。我不在雀跃地将帽子跑向空中,也不再欢唱。现在,面对着香气袭人的土地,我比当年首次邂逅时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如今的我,比以前更融入这南国的一切;而且它也为我娓娓诉说更丰富、更详尽的故事。我的思念,不会再为朦胧的远方增添梦幻的色彩。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的事物;因为学会了看,从此世界变美了。
世界变美了。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我乐于让阳光将我完全晒热;我渴望成熟。我迎接死亡,乐于重生。
世界变美了。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然而,我的生命正是缺乏重心,因而在一连串的极端之间摇摆、晃荡,一会儿渴望安定的家,一会儿渴望漂泊;忽而希冀寂寞与修道院,忽而渴望爱情与人群;曾收集无数书画,却又一一送出;曾纵情放浪,但又转为禁欲修行;曾信仰生命、崇尚生命为一切之本,但又看穿所谓生命,不过是为了满足肉的欲望享受而存在罢了。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流浪者天生如此。流浪的冲动和浪迹天涯本身就是一种爱情、一种情欲。旅行的浪漫,一方面无非来自于对冒险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的冲动,想将官能上的欲望升华,任其化为烟云消失无踪。身为流浪者,我们这样的人总爱将爱情深藏,只因爱情无法实现。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如果一株植物被折断或枯萎”同一个月,他写给姐姐阿德勒的信中说,“那么它会赶紧结出种子,因为这正是它生存的意义。所以,当生活敏锐度受到伤害时,我会抽身回到工作,回到思考及艺术,因为那是我生命及存在的目的。”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我可以浅尝爱的甘泉。”他想,“这滋味是如此甜美、神奇。比起那些年轻小伙子,甚至比起十或十五年前的自己,我或许更懂得爱怜这朵初绽的花朵,或许将爱得更有智慧,更懂得珍惜。我比其他男人更温柔体贴,年轻小伙子不会像我这样,既珍惜又心存感激地品尝这高贵的美酒。然而,在她面前,我将无法掩饰那陶醉过后随之而来的厌烦感;除了激情之外,我无法假装仍真心爱她,无法继续扮演她幻想的理想爱人。我将看到她哭泣颤抖;我表面冷静但心中却充满不耐。她将带着醒悟后的双眼,体会幻灭的刹那,届时,她的娇颜不再,甚至将因失去纯洁而花容失色。我害怕那一刻的到来;甚至现在已开始担心。”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人类已改变了,因而生活变得困难,几乎所有年轻人都进城工作去了;在夏夜的门前台阶上或冬夜的炉边,加人团聚的景象不复再见,人们不再有闲暇的时间,年轻人也几乎无法说出森林里各种花或蝴蝶的名字。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如果那些依赖金钱和机器的健壮的人能无忧无虑地度过一个世代,那么他们未来必定得依靠医生、老师、艺术家及魔法过日子,同时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来引领他们进入美与心灵的奥秘中。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如今我不再如醉如痴,也不再想将远方的美丽及自己的快乐和爱的人分享。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 我的心已是夏天。我比当年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