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生平事迹/鲁迅
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
1901年毕业。
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
留学日本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
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周作人认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过销量平平。
回国任职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写作)。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他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编谢承《后汉书》、《嵇康集》。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鲁迅共做了14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务员,级别是荐任,机关是教育部,单位是社会教育司(司长是夏曾佑),历任第1科科长和佥事(辅助司长的高级幕僚)。主要的业绩有:担任国语统一会教育部代表,协调制定注音字母(与马裕藻、朱希祖、许寿裳、钱稻孙共同提议并执笔文案“统一读音,不过改良反切,故以合于双声叠韵的简笔汉字最为适用”);与钱稻孙、许寿裳2位科长合作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书全文详见2005年版《鲁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直到被教育部时任署总长章士钊免职为止。为此鲁迅向中华民国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依法可以复职,但他选择离开政府体系。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佥事周树人复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发出新的教授聘书,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学院期间,鲁迅被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在厦门和广州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注:鲁迅并没有被通缉,这里《而已集·大衍发微》有错),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当时是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请鲁迅到校。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革命
1927年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后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七月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二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上海教育界听说鲁迅来了,纷纷请鲁迅去演讲,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1928年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1929年五月十三日,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鲁迅离寓避难。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
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1932年十一月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这个时候也有鲁迅将被暗杀的传闻,有人劝鲁迅少露面,鲁迅听了,不以为然,出门不带门钥匙,以示决绝。
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
病逝
1934年8月23日,由于有熟人被抓了,鲁迅离开公寓避难。12月14日晚上,脊肉作痛,流汗。1936年1月,肩及肋都疼得厉害。3月2日下午,骤然气喘。5月15日,病情又严重,医生说是胃病。从这之后一直发烧,31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情非常危险。6月,从委顿中逐渐好转,稍微能坐起来看书,写几十个字。8月,痰中见血。10月,体重88磅,比起8月1日增约2磅。8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17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18日,天还没亮,又发病了,气喘不止。鲁迅写了一封信,委托内山完造请医生过来,这是鲁迅的绝笔。
鲁迅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后遭到破坏,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至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年55岁。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关于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民国是一个群雄并起、大家频出的传奇时代,这些乱世才子才女们为了这个时代划上了一抹极为浓重的绚丽色彩,经久不褪。下面是民国才子才女经典
张爱玲:
1、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2、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3、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4、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5、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林徽因:
6、 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7、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8、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9、 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你。
10、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徐志摩:
11、我是个平常的人,我不能盼望在人海中值得你一转眼的注意。
12、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3、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5、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鲁迅:
16、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17、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18、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19、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20、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沈从文:
21、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2、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23、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24、 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25、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杨绛:
26、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7、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28、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29、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30、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钱钟书:
31、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32、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33、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34、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35、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冰心:
36、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37、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
38、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39、 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40、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季羡林:
41、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42、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43、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44、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45、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林语堂:
46、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47、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48、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 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49、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50、 幸福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丰子恺:
51、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52、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53、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54、 你住几层楼?——“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55、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 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 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 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胡适:
56、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57、 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58、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59、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60、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老舍:
61、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62、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63、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64、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65、 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朱自清:
66、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67、 踮着脚,伸着颈,只知道“等待”的人!他们事 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却专作为等待 之用;自然的,到了明天,又须等待明天的 明天了。
68、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69、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70、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巴金:
71、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72、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73、 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74、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75、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
萧红:
76、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77、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78、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79、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80、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郭沫若:
81、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82、 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
83、 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
84、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85、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南怀瑾:
86、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7、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88、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89、 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90、 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梁启超:
91、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92、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93、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94、 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
95、 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李叔同:
96、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97、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98、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99、 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100、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