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可杀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4、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6、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8、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9、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以强示弱,以弱示强。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兵强者,攻其将......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11、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12、黄鹄之飞,一举千里,有必飞之备也;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
13、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14、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15、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16、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17、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18、弱民第二十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19、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20、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21、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22、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匆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23、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24、蠹众而木折,隙太而墙坏。
2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27、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28、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1、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可杀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4、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6、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8、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9、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以强示弱,以弱示强。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兵强者,攻其将……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11、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12、黄鹄之飞,一举千里,有必飞之备也;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
13、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14、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15、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16、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17、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18、弱民第二十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19、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20、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21、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22、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匆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23、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24、蠹众而木折,隙太而墙坏。
2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27、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28、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事君贵于兴国。
——[三国]曹植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国力日壮,虽有夷狄盗贼之变,可为也。
——《宋史》卷三九七《徐谊列传》
国家无养兵之费则国富,队伍无老弱之兵则兵强。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亡。
——《左传·闵公元年》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商君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吴忠·孙奋传》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汉]王符《潜夫论·浮移》
制度立则财用省,财用省则赋敛轻,赋敛轻则人富。
——《唐宋文举要》刘春华《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制度察则民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
——《商子·一言》
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晋书》卷二六《食货志》
官无不材则国桢富,境不废令则国柄强。
——[清]魏源《古微堂外集》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苛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苟我不弱,天下无强兵;苟我术周,天下无险地。
——[明]海瑞《治黎策》
苟欲图强,必先致富。
——《宋教仁集》
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
法以制财,而民不困;时以兴事,而民不劳。
——[明]薛应旂《薛方山纪述》
革命不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不是真正革命。
——《张太雷文集·今年纪念双十节之意义》
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
——孙中山
独贵独富,君子耻之。
——[清]王聘珍
政善于内,兵强于外。
——[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