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下课了。
我背着满载法语书的书包,踌躇地离开了学校。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放学时走得如此的慢,好像腿上绑着千斤重的东西一样。
我拖着脚步,一步三回头的向学校告别,向韩麦尔先生告别,不,是诀别。我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能和韩麦尔先生再见了。或许,今后我们还会在这个课堂上课,但意义不一样了,不是韩麦尔先生来教我们,是那些该死的普鲁士人,更可气的是还要学那该死的德语。如果我没有背好德语单词,他们会不会用戒尺来打我呢?想想他们对我们做的吧,太残酷了,残酷的普鲁士人们,用戒尺来打我,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他们有什么资格来打我?我是法兰西人,纯种的法兰西人,我才不会去学德语呢,可恶的德语。
站在街角,我仍然依稀看到韩麦尔先生那憔悴的身影依靠在那儿。可怜的人,他一定从未想到过会变成这样。诶。他应该看到我毕业的,就算我学习成绩不好,那也总比现在由普鲁士人来代替他,由德语来代替他认为最美好的语言来的好。我好想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或者脚下钉下钉子,就这样永远的来看着他。哦,他今天穿着这套绿色礼服,显得他那么的高大,那么得笔挺。他或许不会再穿这套礼服了吧。
街上静悄悄的。回想起原来这个时候,应该是很热闹的才对。放学的孩子们会在这里打打闹闹,或者捧着一大把吃的东西,听妈妈、奶奶讲故事。可是现在街上一个法兰西人都没有,只有那些自以为是的普鲁士兵,他们正在拆商店的招牌呢,把法语招牌改成德语的招牌。那些德语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我也不想看懂。我看着他们,把写着大大的法语字的招牌踩得粉碎。应该有人来制止他们才对,这应该是法兰西人的招牌,他们没有权力来糟蹋它们,他们更没有资格来糟蹋这些法语!
可是,我们怎么来阻止他们?这片土地已经是普鲁士的了,瞧,那块布告牌上写得清清楚楚。 可怜的人儿啊!
我停在了布告牌前。我好希望现在有谁能够站出来,然后告诉我,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回去吧孩子,别再想什么了,只要记得你流着的是法兰西人的血,无论这块土地属于哪个国家,你一定要记得我们都是法兰西的子民。法兰西万岁!”郝叟老头儿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旁。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就是上课时他戴的那副。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郝叟老头儿带着这大眼镜的时候,那样子是多么的滑稽,我也记得当时我是怎么嘲笑他,然后怎么把他这副丑样告诉我的朋友们的。可是,现在,他戴这副眼镜的样子,却显得如此正常,好像无瑕可挑。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画眉依然在树林边唱歌,但已经不像早上唱得那么欢快了,它们好像也知道了这个噩耗,它们的声音是那么的凄凉。我躺在树荫下,静静的闭上眼睛——
我看到了普鲁士人退出了阿尔萨斯。我看到了满街的招牌重新换上了写着大大的漂亮的法语字的招牌。我看到了街上人潮汹涌,大家都在庆幸、欢腾。我还看到了人群中有韩麦尔先生,他穿着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脸上挂着比花儿还灿烂的笑容。
我还听到了那最宏亮的一句话——
“法兰西万岁!”
第二篇:
小弗郎士走在放学的路上,心想: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上完了,我还是没有全掌握法语,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法语。
小弗郎士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真的是气极了,拿起石块向他们扔,只可惜距离太远。 天空飘起了小雨,小弗郎士心想:唉,老天都在为我们失去国土,不能说法语而感到伤心。天上飞的鸟也好象在为他们感到悲哀。走在路上,人们也象这天气,都伤心极了,镇中心竖起了德国国旗,法国国旗徐徐降落。小弗郎士越想越气愤,朝德国国旗吐了几口口水。他走到布告牌前撕掉了不允许教法语的命令。自己拿了一张纸,写上了:法兰西万岁,德国佬滚蛋!我们是法国人,我们说法语。不幸的是被一名普鲁士兵看见了,把小弗郎士一顿痛打。 不久,这件事在镇上传 开了,村民们都把当作英雄。
小弗郎士自己在家里学习法语,不到学校学习德语。镇上的人们都依然在讲法语,有的人还参加了起义部队。教德语的学校校长被换了三个。小弗郎士不忘自己是法国人,每天早晨都对天空大叫:“法兰西万岁!”
然而,这样时常会被普鲁士兵痛打,但他还是坚持着。终于他参加了起义部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把德国人赶走了,人们又恢复了自由。
第三篇:
再别了,院子里的花儿们;再别了,院子里的鸟儿们;还有您,尊敬的韩麦尔先生,永别了?? 我边往后望,边用手拭着眼泪。
当我走到大街上的时候,镇上的铁匠华希特这时正和他的徒弟在收拾行李,准备逃离这座魔爪下的城市。那块不吉祥的东西—— 布告牌,还站在原地,但是看它的人却渐渐地走光了,大概不想沾上它的晦气吧!
天阴沉沉的,开始起风了。
画眉依旧是蹲在早晨的那棵大树上,但它的心情看起来似乎是糟透了。因为它并没有像早晨那样欢快地歌唱,而是瞪大双眼,望着路上的每一个行人,也许它是想从行人群中找出那个使大家都不愉悦的罪魁祸首。这眼神,在正义的人们眼里看来,它代表了大家的心里话;但如果是在像强盗那样邪恶的人的眼里的话,就会变成恐怖的、可怕的,还有点令人毛骨悚然。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跑着步,他们是想将整座阿尔萨斯城都踩在他们的铁蹄之下。这样的人太可恶了,我心里想,同时边用脚去踢路边的石块。哎哟!好疼。臭石头,烂石头,连你也欺负我们,和那群强盗普鲁士兵一样,大坏蛋,臭鸡蛋。 我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天渐渐地黑了,此刻,我突然冒出个念头:这是不是昭示着我们离黑暗的统治越来越近了呢? 想到这,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第四篇:
小弗郎士走在放学的路上,心想: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上完了,我还是没有全掌握法语,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法语。
小弗郎士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真的是气极了,拿起石块向他们扔,只可惜距离太远。 天空飘起了小雨,小弗郎士心想:唉,老天都在为我们失去国土,不能说法语而感到伤心。天上飞的鸟也好象在为他们感到悲哀。走在路上,人们也象这天气,都伤心极了,镇中心竖起了德国国旗,法国国旗徐徐降落。小弗郎士越想越气愤,朝德国国旗吐了几口口水。他走到布告牌前撕掉了不允许教法语的命令。自己拿了一张纸,写上了:法兰西万岁,德国佬滚蛋!我们是法国人,我们说法语。不幸的是被一名普鲁士兵看见了,把小弗郎士一顿痛打。
不久,这件事在镇上传 开了,村民们都把当作英雄。
小弗郎士自己在家里学习法语,不到学校学习德语。镇上的人们都依然在讲法语,有的人还参加了起义部队。教德语的学校校长被换了三个。小弗郎士不忘自己是法国人,每天早晨都对天空大叫:“法兰西万岁!”
然而,这样时常会被普鲁士兵痛打,但他还是坚持着。终于他参加了起义部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把德国人赶走了,人们又恢复了自由。下课以后,我背着书包独自走在大街上,心里又难过又悲愤,心想:我以前怎么就这么不努力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现在糟了,这法语课的最后一课讲完了,以后我就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恨不得自己能回到过去,到第一次上法语课那时去,从新开始,好好学习。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妈妈看见我,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我听说你们不能再学法语了,你们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这里了。"我说:"没错,妈妈。我??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到好,连法语课都不能上了。我真后悔!"说着,我的泪水就夺眶而出。"孩子,不要难过,只要牢牢记住你是一个法国人,就算不会法语也不要紧。"妈妈说,"其实你成绩差,我们做父母的也有责任。我们从来就不关心你的学习,从来不问你的学习情况,让你变得懒散,变得不爱学习。我们不是常常让你到地里干活,不让你去学习吗?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后悔莫及呀!"说着,说着,爸爸回来了。他说:"刚才来的路上,看见有许多学生在送你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你怎么就在家中呢?"听了爸爸的话,我急忙跑出家,向韩麦尔先生离去的方向追去。
第五篇:
我轻轻擦去课本上的灰尘,缓缓的将课本一本一本的塞进书包。想到明天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想到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自己了,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但当我看到韩麦尔先生高大的背影时,似乎又听到了韩麦尔先生铿锵有力的声音:“法兰西人是最有骨气的,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顿时坚强起来,忍住泪水,抓起书包冲出了教室。
我走过铁匠铺的时候,铁匠华希特边收拾着行李,边对徒弟们说:“我们已经成了亡国奴了,说实在的,离开这儿是对的,指不定哪天又发生战争了呢!”听到这儿,我抽了一下鼻子,心中酸酸的。
此时的天暗了下来,下起了小雨,仿佛是上帝也在为阿尔萨斯哭泣。画眉的叫声变得凄惨切起来,似乎也在诉说着失去国土的伤感。普鲁士兵依旧“一二一二”地齐步走着,他们昂着头,得意地掠夺来的土地重重地踏在脚下,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我也不避让,瞪着仇视的眼睛看着这群流氓。一个普鲁士兵冲着我吼道“快让,小鬼,都当了亡国奴了,也不老实点!”我再也抑制不住情感,大吼一声:“法兰西万岁!我们属于法国!”然后发了疯般地冲向了镇公所的布告牌,一把扯下那该死的布告,撕了个粉碎。还没等干完,我的脑门上已挨了重重的一枪杆,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昏睡中,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阿尔萨斯的上空重新飘扬起法国国旗,我变成了韩麦尔先生,站在讲台前,给孩子们讲着法语,动情地讲着法语??
我低下头,开始整理书本,那些历史啦,法语啦。原来是那麽讨厌。现在忽然觉得我的好朋友。原来带着是那麽沉重,现在忽然觉得它们以前轻多了。我反复地翻看着每一本书,霎时觉得那里面的知识在离开之前应该熟知的。唉,我真懊悔当初用功学习!此时韩麦尔先生的那些话又在我耳边回响--
"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最明白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只要牢牢记住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仔细地回想着韩麦尔先生的话,我真后悔当初不用功。 东西终于收拾好了,同学们已陆陆续续地散了,我也离开,然而一直挪不动脚步。我呆呆地看着韩麦尔先生,他背对着我,但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的心声:"小弗朗士,法兰西人应当有骨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千万丢啊!"
现在,我要和你分手了,韩麦尔先生,我不会辜负你的希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最后一课,正如我永远也不会忘掉的祖国??
我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抱起我所书象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财富一样,默默地在一片哭泣声中走出教室。
教室里死的寂静,韩麦尔先生仿佛凝滞了,痴痴地呆在那儿。我看着他那惨白的脸,心绪乱得像一团麻,胸口像揣着小兔子突突地跳个不停。
难道就放弃法语做亡国奴?就若无其事地离开教室?一连串的问号挤进了我的脑海。我茫然四顾,目光被飘动的字帖吸引,那些小国旗似的字帖,那些闪着金光的"法兰西""阿尔萨斯",透过它们我仿佛看到韩麦尔先生熬夜制作它们的情景,仿佛听到它在激励我要和普鲁士人战斗到底的声音。
低低的啜泣声唤醒了我,我看到同学低着头,正在压抑着不让哭出声,坐在后面的`郝叟老头高高地仰起头,那愤怒的目光透过镜片,射向远方。从前的镇长抿着嘴,脸色青黑。邮递员看着韩麦尔先生,双唇颤抖,似乎就要哭。我再看了,泪水迅速涌满我的眼眶。
第六篇:
下课以后,我背着书包独自走在大街上,心里又难过又悲愤,心想:我以前怎么就这么不努力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现在糟了,这法语课的最后一课讲完了,以后我就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恨不得自己能回到过去,到第一次上法语课那时去,从新开始,好好学习。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妈妈看见我,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我听说你们不能再学法语了,你们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这里了。"我说:"没错,妈妈。我??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到好,连法语课都不能上了。我真后悔!"说着,我的泪水就夺眶而出。"孩子,不要难过,只要牢牢记住你是一个法国人,就算不会法语也不要紧。"妈妈说,"其实你成绩差,我们做父母的也有责任。我们从来就不关心你的学习,从来不问你的学习情况,让你变得懒散,变得不爱学习。我们不是常常让你到地里干活,不让你去学习吗?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后悔莫及呀!"说着,说着,爸爸回来了。他说:"刚才来的路上,看见有许多学生在送你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你怎么就在家中呢?"听了爸爸的话,我急忙跑出家,向韩麦尔先生离去的方向追去。
当韩麦尔先生说完这句话,我的心顿时寂静了,我在心里默默念道:课结束了,难道意味着阿尔萨斯也要完了吗。不,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流的法兰西的血液,我们会团结起来反抗外敌的??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谁都没走,他们脸上都挂上了乌云,耷拉着脸,还有几个女生在底下偷偷的哭。韩麦尔先生转过身来,见我们都还没有走,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只是慢幔地
迈着沉重的脚步, 走上楼去了。听着楼梯上传来的叹息声,我想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知道他表面的镇静是装出来的,他并不想让学生们看出他的痛楚,只是把所有的痛苦都一个人抗着,也许他只想让学生们记住这最美的一刻吧!
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虽然万分不舍,但我还是收拾好书包,走出学校。我走得是那么竟是那么慢,腿上好像绑了千斤重物。我努力控制自已不回 望头,因为每当看见学校,就会想起在学校的快乐时光,我的心中便多了-份痛楚。我多么想把这份痛楚发泄出来啊,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可是似乎连泪都跟我“耍脾气”, 无论我怎么努力,我??还是哭不出来,也许我早已习惯男儿有泪不轻弹了吧!“为什么,
“??”他依然在发呆,脑中一片空白,在钟声中,他的妹妹走到了他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声:“该走了。”她也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安慰自己的痛苦之至的哥哥,此时空气仿佛已经凝滞,韩麦尔先生只是低着头。窗边的一个小小的身影,一个正在流泪的身影,这身影悄悄地出现,又静静地消失了,丝毫没有被人察觉。下课以后小弗朗士续写500字
一阵死寂,韩麦尔先生转过头,看了一眼教室,叹了一口气,对妹妹轻轻地说了一声:“走吧!”
路过树林时,只见小弗郎士红着眼睛正站在路旁,一见到韩麦尔先生,“我终于等到你了!”说完十分激动地迎了过去,一把将韩麦尔先生拉住,带着他往树林里飞奔,韩麦尔先生的妹妹只好跟了过去。跑了一会儿,韩麦尔先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在这如茵般的草地上铺着一层地毯,这地毯上坐着许多人,有附近的居民,从前的学生,他们的手上都捧着一本法语书??看着眼前那一片俱是激动、仇恨的眼神,韩麦尔先生顿时明白了,他走到地毯前的小凳子边,坐在上面,开始讲课,讲历史,讲分词,忘情地教,倾其所有地教??下课以后小弗朗士续写500字
“ba,be,bi,bo,bu??”,从此,每个清晨,无论刮风下雨,走进森林里的人们,都会隐约听到法语声,一缕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法语声??
1、海贼是邪恶?海军是正义?那种观念早已被改写过无数次了。不知何为和平的小鬼们和不知何为战争的小鬼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只有立于顶点之人才可以定义善恶。现在这个地方就是中立的。正义会获胜?那是当然的.了,只有胜者才是正义!
2、弱小的家伙,还要执着于他人的痛苦,只会自取灭亡。
3、人类这种生物,无论性情多么温和,身体里肯定都沉睡着见到血就兴奋不已的“残虐性”,只有“血”和“死亡”才是娱乐!
4、你不了解我的过去,再也没有人能有像我这样曲折的人生了。
5、越是大型的魔法秀,其中隐藏的秘密往往越是简单。
6、纯粹的浪荡人士与抱定决心干大事的人,面相是截然不同的。
7、弱者,连死的方式都无从选择。
8、这已经气的我都笑出声来。
9、纯粹的流浪的人士和抱定决心干大事的人其相貌可不大一样!
10、从一开始你们背着老子做的这些事,老子已经气的不能在气了,只能哈哈大笑了。
11、马上就要开始了,快去做好准备吧,只有真正的海贼才能生存的世界就要来临了。面对波涛汹涌的巨浪,束手无策的弱者们尽管逃吧,豪杰们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
12、时代在微笑。
一、删除比较法
【案例一】教学莫怀戚《散步》,删除若干句子中“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品读“我的”这个限制性定语的表达作用。王君老师的教学过程:
⑴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关键句: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④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⑵指导学生朗读删掉“我的”后的句子。
⑶组织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除。
⑷教师点拨:①责任与担当;②适当的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稳”!语言形式帮助了作者表达情感。
【品析一】怎样让学生
【案例二】教学《晏子使楚》,删除部分关键词句,通过删除词句,评析楚王和晏子形象。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原文”和“删节文本”(教师删除的文本包括“酒酣”、“视晏子”、“避席”、“婴闻之”、“所以然者何”、“得无”、“笑”)。
⑵引导学生比较,找出删掉的地方,思考,可以删掉吗?
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⑷师生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品析二】评析人物形象特点,属于最高层级的认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化难为易,找到好的切入口,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实现正确认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王君老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架”,一个好的突破口:删除一些对表现人物心理与个性特点非常关键的词或短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相机点拨,适时引导。这样的教法,不仅顺利地实现了评析两个人物形象特点的目的,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背后的玄机。例如,教师删除了“避席”一词,引起学生对避席一词的重视,一则通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避席,二则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了“避席”一词,表现了晏子的镇定、冷静,写出了晏子的庄重,有风度和有礼貌。如果没有这样的删除体味,就难以引起学生对该词的重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主动探究的趣味。
二、增添比较法
【案例】教学《湖心亭看雪》,增添表达张岱心情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张岱“强饮三大白”时的心情。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提出问题。这两人见到张岱,以为遇到知音,问题是,张岱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张岱也说了话,他会如何说呢?老师设计了两种情景,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
⑵投影展示两种设计。一种是在“拉余同饮”后增添“余亦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另一种是在“拉余同饮”后增添“余心曰:‘憾也!憾也!’”
⑶朗读两种增添语句后的文本。
⑷组织讨论,教师提出要求: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判断。不要想象,而要在字里行间中找出理由出来。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点拨。
【品析】《湖心亭看雪》是经典名篇,很多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很难给学生讲清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学生体味也有一定难度。怎样激发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而透过这些精妙的语言文字读懂张岱这位奇人?王君老师采取了“增添比较法”。增加的两个句子,是两种很有争议的观点,也都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支撑。因此,这就有了探究、争议的可能。在引导学生探究、争议的过程中,王君老师反复强调“联系前后文”、“一字一句地读”、“咬文嚼字地读”。这样,师生在探究“独”、“两人”、“正沸”、“强饮”、“拉”、“三大白”、“别”以及答非所问的语句中,逐渐读懂了张岱此时的心境。这样的探究,目的是读懂人物,过程是咀嚼语言,学生在读懂人物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咀嚼语言文字的妙处中读懂了人物心性。
三、改换比较法
【案例】教学《最后一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依次改换了每一个词(短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王君老师的具体引导过程是:
⑴什么鸟?这个鸟和乌鸦一样吗?
⑵画眉在干吗?可以换成“叫”吗?
⑶画眉怎么唱歌?可以换成“大声地唱歌”吗?
⑷画眉在什么地方唱歌?可以换成“在树林里”吗?
⑸研讨怎样朗读这个句子,多位学生分别朗读这个句子。
⑺通过这十一个字,你感受到世界在小弗朗士眼前是什么样的?用形容词描绘。
【品析】这一句话,在教学实践中被很多教师忽视。引起重视的,也最多会问学生:这是什么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而王君老师给予了这句话足够的重视,将它与“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标点符号的妙处,引导学生读懂小弗朗士此处的形象特征。就这句话的品读而言,王君老师从品读主语开始,然后是谓语动词,接着是修饰性状语,最后是限制性状语,逐层递进。每一个成分的品读都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特指问,一个是非问,前者意在强调课文中的原词,引起学生重视,后者意在引导学生比较,从而理解课文原词使用的妙处,理解课文原词所表达的情感意义。通过这样的逐一的提问,逐一的改换比较,学生对“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就有了较为深入地理解,也就自然透过这句话,看到“看到这种景象的人”此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四、填空品读法
【案例】教学《敬畏自然》,让学生填空“大自然一定会( )笑”,体会大自然的仁慈与强大,从而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王君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师生讨论,一步步追问):
⑴投影展示“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提问:如果你遇到一个狂妄的人,你会怎么样(对学生强调千万不要看书)?
⑵投影展示“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 笑……”,大家猜猜大自然会怎么笑?
⑶大自然干嘛要窃笑,而不是像大家一样大笑狂笑冷笑呢?
⑷投影展示完整的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⑸师生总结。
【品析】这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是品读大自然为什么“窃笑”,这个“窃笑”表现了什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窃笑”的含义,王君老师采取了三个关键教学步骤,实际上是三次填空。第一次是填“面对狂妄怎么样”,从教学实录看,学生填到的有“极端地鄙视”、“瞧不起”、“嘲笑”、“批评讽刺”等,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窃笑”铺垫、蓄势。第二次是在“笑”之前填一个字,揣摩大自然究竟会怎样的笑,这种揣摩有多重意义,一则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情景斟酌大自然究竟该怎样笑,进而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二则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关于“笑”的词语,比较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差异,并根据文章情景做出判断和选择。第三次表面看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看成填写一句话,通过填这句话,理解大自然为什么是“窃笑”。三次填空之后,教师再给出完整的句子,总结“窃笑”的意义。这样利用“填空”品读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读法,它是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斟酌筛选词句,并与原文进行优劣比较,可惜,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得甚少。
五、造句体味法
【案例】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导学生体会“标志”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意义,并学会使用这些词语,教师采用了造句练**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⑴谈说明顺序,学生找到了关键的六句话,教师点拨,六句话都有语言标志。
⑵投影显示,用红色的字标记“首先,然后,还需要,最后”,强调能使用这些词语并不简单。
⑶投影展示“首先,其次,还,然后,接着,最后”,让学生造句,至少使用四个,“然后”一词只能使用一次,所有词语不得重复,语言层次清晰。
⑷学生相互说给对方听。
⑸学生造句,教师点评。
⑹小结,让学生抄下这串词语,再次强调重要性。
【品析】类似于“首先,然后,还需要,最后”等这些表示先后顺序、主次关系的词语,表面看很简单。但实际上,正如王君老师所说:“包括最重点中学的学生都不会用。”不仅不会用,在阅读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能抓住这些具有明显标志性的词语,读懂文章的逻辑顺序。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表示先后顺序,标志逻辑关系”的词语,王君老师采用了让学生“造句体味”的方法。从教学实录看,在这个环节,共有六位学生起立发言,教师均进行了一一点评。这样,通过“人人说相互听”、“个别说教师评”的造句练**,并抄写记录,学生就对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意义及用法有了较为深入地理解,且初步学会了应用。造句,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词,并学会运用关键词的重要方法。可惜,这样的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是常常被忽略的。
六、诵读品味法
【案例】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朗读再现泥墙根寻趣的情景,体味语言之美,感受童年鲁迅的形象特点。王君老师的做法如下:
⑴学生自由朗读,要求用朗读来原音重现当时的情景。
⑵说说,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⑶选择一句喜欢的来读,努力用声音传递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或美的色彩,或香味儿,或形象,或情节。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积极点评,指出优点。
⑷分工合作朗读,两人领读与集体合诵结合。全体学生合作读两轮,教师点评,学生越读越好。
⑸讨论:从朗读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⑹教师点拨小结。
【品析】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知品味语言之美,进而达到理解文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最基础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诵读品味教学,或流于空洞的理论说教,或读得花里胡哨而无实际效果,或教师无作为乱作为。王君老师的这个案例,利用诵读,感受语言和人物形象之美,有三点做法值得我们学**借鉴。一是研讨与实践结合,先是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讨论,然后又在研讨与教师的指导下再次朗读,继而在多次朗读的基础再次讨论,这样就把怎么读、读得感受的研讨与读的实践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二是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价融为一体,通过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肯定和指导。某学生在(嘟着嘴)朗读“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之后,教师评价说:“嗯,我看到了,那黄蜂肥肥胖胖的可爱样子。你的朗读中有形象。”这样的点评,既是对学生的赏识肯定,又是对朗读方法指导的强化。又如,另一学生朗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时,用重音强调了形容词,教师立即评价说:“真好!我眼前一片红紫芳菲。”三是精心设计朗读。教师将“泥墙根寻趣”这个片段排列成诗行的样式,让学生“领读”与“合读”结合集体朗诵,并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特点,标注朗读时情感表达的要求,如“开心地”、“惊喜地”、“轻声地”等等。这样精心的设计与具体的指导,就极其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了语言之美与童年鲁迅形象之可爱。
七、句式变换法
【案例】教学《纪念白求恩》,感受毛泽东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之情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王君老师的做法是:
⑴指导学生在第二段寻找毛泽东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之情的“最美语言”。
⑵分析句式特点,朗读。
⑶变成肯定句。
⑷变成反问句。
⑸读原文的双重否定句。
⑹同桌之间用“肯定句”和“反问句”互相说给对方听。
⑺再读肯定句、双重否定句。
【品析】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赞美白求恩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王君老师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句式变换,通过句式变换,进行优劣和表达情感程度轻重的比较。课文的原句是双重否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王君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变换成肯定句,然后再变换成反问句,并进行句式的比较。二是朗读,反复朗读原句和变换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双重否定句”、“肯定句”和“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轻重之别。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不同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王君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再是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说给对方听,然后再个别读,再齐读。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反复朗读,就较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毛泽东赞美白求恩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八、分步品析法
【案例】教学《松鼠》,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松鼠的讨人喜欢的“讨人喜欢的语言”,王君老师以第二段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⑴自由说说,这段文字的讨人喜欢的语言。
⑵理层次,这段话从几个层次写松鼠。
⑶看表达方式。
⑷把玩修辞。
⑸揣摩用词:褒义词、形容词、动词
【品析】王君老师这种引领学生欣赏语言的方式堪称经典,是用显微镜在观察语言的精妙之处。首先,这种逐步的分层次的欣赏语言的方法,层次明晰,一次阅读,解决一个问题,目标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绝不杂糅,问题解决得就高效,学生收获得会实在。比如,在“看表达方式”环节,教师将每个层次划分成两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揣摩“描写+议论”的表达形式。这样,就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去说明事物特征,像“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这样描写,再加上“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样的议论即可。其次,用显微的方式欣赏语言,入微入情入心,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之美,还让学生**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用词之美的时候,教师分别从“褒义词”、“形容词”、“动词”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揣摩,体会语言的“讨人喜欢”和松鼠的“讨人喜欢”。教师将这些好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短语,进行了摘录投影,也为学生的积累运用提供了方便。
九、示范引路法
【案例】教学《国宝大熊猫》,教学生用“三步上篮法”分析说明文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王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⑴投影展示,点拨说明文语言的有关知识。
⑵投影展示,教师提供“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分析‘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的‘左右’表达很准确。第一步:‘左右’一词表示约数。第二步:说明“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要的“两年时间”是个估计的数字,是大概,不确定。第三步:这个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学生练**,教师投影展示了一个参考练**。
⑷分组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⑸教师提供“参考练**”的“三步上篮”分析法范例。
【品析】语言品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之美,**得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检测学生感知到了语言运用之美或**得了运用美的语言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运用书面检测的方式。我们的语言欣赏教学,多是师生间的口头谈话,无论是教师的点拨,还是学生的分析作答,都停留在口头上。等到需要作答的时候,学生多眼高手低,还是不会作答。在这个案例中,王君老师非常好的采用了书面的示范教学方式,用“三步上篮”分析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在知识教学和示范引路的基础上,再是学生分组练**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再辅以示范引路。这样,学生就较好地掌握了如何欣赏、分析说明文语言,并懂得如何将这种赏析形成书面文字。
十、挑刺找错法
【案例】教学《纸船》,教师组织学生举行“
⑴投影展示冰心《又寄小读者》,指出冰心愿望:“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⑵朗读诗歌。
⑶四人一组,字斟句酌,修改诗歌。
⑷班长主持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进行了少量点拨。
【品析】即使是大家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引导学生给大家的作品挑毛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学生会极有兴趣。何况,是冰心《又寄小读者》中提出的愿望。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冰心的这封信,给了学生信心和勇气,挑逗起了学生的欲望。王君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班长主持全班的集中讨论,自己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点拨者。由于铺垫、组织、激发的成功,学生的讨论也就异常热烈。他们先后就用“抛”与“放”、“舟”与“轮船”等词语展开了热烈地争论。这种讨论、比较、争论,岂不是感知语言之美最好的形式?这种挑刺找错的方法,岂不是培养学生言语素养的好途径?
王君老师引导学生赏读语言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仅例举以上十种,与大家共同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