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湘南即事情感语录 正文

湘南即事情感语录

时间:2025-07-10 11:50:32

柳永和秦观是宋代两位重要的婉约词人,同样以爱情题材的词作见长。而秦观词作又历来被认为“远祖温韦,近承晏柳”,明显受到柳词的影响。但自两宋以降,人们对两位词人的情感和认知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人们往往贬柳而扬秦。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首先从词风的形成上,柳永并没有直接的师承,他的创作直接来源于民间生活。而且柳氏长期生活在民间,词作的对象是歌妓和普通群众,所以他的词作首先要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其次还要考虑受众的审美要求。因此柳词基本上用语直白,词风俗易。有学者统计:柳永所作词中,“恁”字出现58次,“争”字出现36次,“处”字20余次,“怎”字10余次,语尾“得”字49次,“成”字20余次,“了”字10余次。而双音俗词如“无端”、“真个”、“经年价”、“自家”等更是随处可见。例如其词《满江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这首词属于一首“代言”之作,借一位男子之口写出离别过后孤独难眠之境。这种“代言”的方式使作者超越中介,直接与读者对话,所以使作品本身的情感更为真切、生动,也更富于语态。本词中通过诉说的形式,使读者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既然要“代言”,希望与读者共鸣,就必须要使用大量的俗词。在本词中,计有“到如今”、“独自个”、“空只恁”、“无人处”等,都是俗词句。而末两句“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更是俗句的'典例。

相对而言,秦观的语言就要典雅考究的多。因为秦氏除了对柳永的学习和继承之外,还受业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风受苏轼的影响也很大,以诗为词,受传统诗教濡染较深。秦观所写的词,面对的对象是士大夫,所以秦词多有隐喻、抒发、寓情于景的手法,且多用典故。所以与柳词相比,秦词的词风更为雅致。与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曾称赞秦词:“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如其《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中第三句“桃源”,引自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出山以后,亲戚已杳,只有其七世孙尚在人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二句,前者见《荆州记》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者典出《玉台新咏》中《饮马长城窟行》一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词用此二典故,表示收书时的心境。“郴江本自”句化用唐戴叙伦《湘南即事》:“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秦观这首《踏莎行》用典之密、之广都很堪圈点。其用典之巧妙、化用之无形亦足以称道。

所以就词风来说,柳多俚俗而秦多典雅,相对来说,秦词更符合传统知识分子的审美标准。这是秦词地位和评价都高于柳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虽然柳秦二人都以男女恋情、离情别绪为创作的主要内容。但柳词之中多写市井情感,而秦词当中更多士大夫精神。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秦词“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种区别也与二人的经历相关。柳永51岁中进士,位至余杭县令。其职务不高,从政阅历浅。所以为人放荡不羁,晚年穷愁潦倒,终死凄凉。所以其词句中多有孟浪、放荡之词。而秦观36岁便中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但其仕途不顺,又与苏轼为仕途,所以屡遭贬谪,客死在藤州贬所。与柳永的放浪不同,秦观更希望受到朝廷的重要,所以能够看出,秦词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内,秦观仕途顺畅,所作婉约词中多闲愁之句。如其《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全词所用之字都偏于轻柔,一个沉重之字也不见。可见词中所抒发的情感更偏向于闲愁。而到了贬谪之后,秦观的词便开始偏向于思怀,有抑郁不得志之惆怅。如其《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西池会,指在汴京与王古、张舜民等的相聚,而今同游之人皆被贬谪,无人更从汴京。所以这里的愁是政治之愁,秦观随苏轼遭受元祐党人之祸,故此中多有家国之慨。所以就内容和情怀的层面上来说,与柳永相比,秦观之词更多一些士大夫的气质,多一些怀才不遇的感叹。这些情感更容易获得文人的共鸣。

再次从用情上而言,虽然柳永和秦观都写恋情。但秦观的用情更真更切,而柳永则多是滥情,为游戏的态度。清人冯煦在其著《嵩庵词论》中称赞秦观和晏几道为“古之伤心人也”,即言秦用情专一而清澈,有感情,懂伤感。而柳永虽然用情,却是薄情,甚至有人说其对妓不免玩弄狎邪的态度。

例如,柳氏在其词作《西江月》中写道: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幸有仓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捋。姦字心中着我。

不用“奸”字而用异体之“姦”,是三女同栖。这种用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薄情,而且对三位女子还带有一种轻佻。除此而外,柳词当中对于女性狎邪之句上有很多,如《玉女摇仙佩》中:“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写枕边发誓,竟然也是誓言床笫之事酥。又如《栏花》:“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是通过狎客的眼光观察女子的胴体,淫邪之意毕现。

而秦观词中多若《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全词借牛郎织女故事,上阕写情人之守,情人之痴。以七夕相会的盛况,兼写牛郎织女相会之乐,下阕又以“如梦”、“忍顾”之词,极言相会时间之短。相聚之乐有限,而离别之怅惘长存。但结句又宕开一笔,借写自己的爱情理想:只要两情长存,又何必贪求朝夕相对的欢乐。这一爱情的理想,正是后来痴情的典范。

这也是柳秦二人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宋代,尤其在北宋理学兴起之前,爱情可以受到歌颂,而俗情、艳情往往被士大夫轻视,进而受到抵制。秦观早年词作《满庭芳》中有“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一句,由灵及肉,渐入俗情。苏轼见此词之后讽刺秦观说:“不意别后却学柳七作词。”秦观听后回复:“某虽无学,亦不如是”可见在当时北宋词坛,以柳永为俗情的代表,作词者也深以学习柳永的俗情为耻。盖因柳词轻佻,不是爱情。对爱情的轻佻和严肃,也是柳永与秦观的重要分别。

综上,无论在词风、内容、情感上,相对于柳永,秦观更为符合传统士大夫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所以对于秦词的评价高于柳词也是不足为怪的了。

拓展阅读:以雨霖铃和踏莎行为例子,比较柳永和秦观词风的异同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简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踏莎行》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简析】

楼台的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此刻,因受党争牵连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斜阳下,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凄历辛酸,令人倍增伤感。秦观南迁已过三年,北归无望,尽管驿站传来封封家书,但只是徙增离恨而已。"梅花"、"尺素"堆积案头,仿佛是堆砌成重重叠叠的乡愁离恨"独怜京国人南去,不似湘江水北流",他想起了两句唐诗,那迢迢不尽的郴江,原本绕着郴山,却为何偏偏向北流入潇湘?而我为何不能呢?

七言古诗

1、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3、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春 怨

王昌龄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寒鸟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8、三日寻李九庄

常 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9、送李穆归淮南

刘长卿

扬州春草新年绿,未去先愁去不归。淮水问君来早晚,老人偏畏过芳菲。

10、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 青苔黄叶满贫家。

七言古诗

1、垓下歌

项 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送别诗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边 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4、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5、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张 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6、北邙山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

7、怨 诗

张 汯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征客去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8、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回乡偶书 其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流。

10、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绝 句

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桃花矶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3、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14、王昭君

崔国辅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15、春女怨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桃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车遥遥

高 启

欲车不行愿车覆,还愁损我车中玉。安能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

19、少年行

王 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

20、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闺怨

李 欣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21、长信秋词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2、长信秋词其二

王昌龄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23、长信秋词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24、长信秋词其四

王昌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25、长信秋词其五

王昌龄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26、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27、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8、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29、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30、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七言古诗

1、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襄阳歌

李 白

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2、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书 怀

杜 牧

别夜酒余红烛短,映山帆去碧霞残。谢公楼下潺湲响,离恨诗情添几般。

4、长门怨二首其一

李 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5、长门怨二首其二

李 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6、清平调其一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7、清平调其二

李 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8、清平调其三

李 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9、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创作背景

当时他身在湘南,但他内心却时刻想念着京师(希望能到那里做一番事业),最后他通过埋怨东流水不能够理解他的心意,把自己很想报效国家但又报国无门的悲怨心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赏析:

作者通过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正是深秋,秋天往往是诗人伤情悲怀的季节,诗中用一个衰字,将诗人面对肃杀秋景时的一怀愁绪袒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