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佛教人际关系的语录 正文

佛教人际关系的语录

时间:2025-05-21 19:55:39

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下面给大家分享让人心静的佛家

让人心静的佛家语录1

1.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人生客观事物的存在不会尽善尽美,尽如我意。关键是自己心中要有与人结缘的愿望和热情。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会看到了怎样的人生。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融洽相处。

2.佛语有句话:相随心转。还有说,三十岁之前的面貌是父母给的,三十岁之后的面相是自己修。人最容易受到心里暗示。心里忧伤,表情就黯淡,心里愉快,就会笑容满面。

3.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4.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语《佛经》

5.生活中,许多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伤害。不管伤害你的人是无意识还是蓄意向你挑衅,心胸宽阔的人都应该采取不和他一般见识的态度。暂时巧妙的躲开,就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悲剧。

6.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7.嘴巴厉害往往惊人心,但也能伤人心。做人的硬道理之一是绝不说不该说的话。反之,随意放言,一则显得粗率。二则显得浮浅。在任何时候,只说该说的话,才是稳中取胜之道。

8.人海茫茫,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许多非原则的事情不必过分纠缠计较。凡事都去认个真、较个劲就会得罪人,就会给自己多设置一条障碍、多添加一道樊篱。所以,认真需要去仔细权衡。鸡毛蒜皮的繁琐无需认真,无关大局的枝节无需认真,剑拔弩张的僵持则更不能认真。

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0.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11.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12.适当的放下,才会轻松;适当的留下,才会心安。放下:放下所有的冷漠与遗憾,放下所有的纠结与不足,放下浮躁的得失之心,因为,任凭你患得患失,一切皆不増不减。

13.人生中总有大小难点像雨点袭身,你是难以对付过去的。不善于处理这些难点,一定是低水平的。真正精于做人者,大难点来了。就能化大为小;小难点来了,就能够化有为无,从而不被它们限制住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手脚。

14.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5.世界很大,但是属于你的只是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引燃自己照亮别人,给自己温暖也给外界光亮。

16.生活中,当我们被别人冤枉时,如果费尽心机地去解释,白也会黑。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无端的攻击没有必要去理会,事情总会有真相大白的时候。

17.对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顺境要心安,逆境更要安心。

18.心事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能骗你一辈子,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所以请你口下留情。

19.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满了阳光。无论遇到任何矛盾,都会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他人的一切不好,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消释。

20.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我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我最好的裁判。

让人心静的佛家语录2

1、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紫云轩

2、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开心生活。人生一场,不过活一回心境。

3、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即使失意,也无所谓得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

4、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的少,常微笑,懂知足。

5、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我们走多远,皆难以捕捉人生的本象,难以领略有韵致的风景。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时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微笑面对这个混浊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6、人生,很难称心,生活,很难如意,朋友不比高低,要相互真诚;穿着不比贵贱,要合身得体;房屋不比大小,要舒适温暖;车子不比名气,要一路平安;长相不比美丑,要心态平衡;身体不比胖瘦,要健康无病;财富不比有无,要节俭会理;生活不比奢侈,要知足常乐。

7、拥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童心总是与阳光、积极乐观相依相随,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的人就大胆表白,无须遮遮掩掩、讨厌的人就一笑而过无须怀恨在心。人生匆匆,保持一颗童心你会发现: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8、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9、做一个快乐的人,要敢于跟一切苦难说拜拜,要保持理智,不能盲目,不顾忌他人的评论,不羡慕他人的幸福,善于发现生活中自己的小快乐。真正的快乐都在于你自己;心静了,世界也就宽了。

10、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选择沉默,因为它是一种伤害;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11、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面对得失,有些人内心豁达,不会纠结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随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则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弃,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困扰。所以,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

12、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一条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口的。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沉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静则清,心定则恒。

13、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水中参杂的'东西越少,虽然貌似少了许多不同的味道,却越显清澈亮丽。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许多做人的欢乐,却因心的简单而少去更多的烦恼。享受,都以付出为代价。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

14、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业的成败、收入的多寡来定义人生的幸福,它们只是一种附庸,与幸福的内涵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15、唯有心静,才能生出智慧。真正长久的幸福,靠自己经营。经营在哪里,收获在哪里。经营理财身不穷,经营思想心不贫。持久的幸福感,要靠经营一颗宁静,稳重,忍耐,淡然而平和的心。

16、人生如梦,暮然回首万事空。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包容才能让人接受,放下才会自在。

17、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积极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18、人要心静,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观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听即忘。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

19、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在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心态决定命运,简单就容易幸福。

20、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那些固执的矫情和自我的狭隘,是对生活双重的伤害,或者说是人生的另一种病态。人生注定有很多的内容,包括快乐和希望,每天都在,人生的幸福,就是给心地找一处宁静和恬淡的所在。往事深埋总觉浅,不如及早释怀。

让人心静的佛家语录3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1、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2、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3、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7、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8、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3;)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4;)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5;)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6;)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7;)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 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

10;)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 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

12;)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13;) 在生活中,不妨养成: “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了。

14;)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15;)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16;) 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17;)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1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19;) 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20;) 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

21;) 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22;) 遇到好事,要随喜、赞叹、鼓励,并且虚心学习。

23;) 少批评,多赞美,是避免造口业的好方法。

24;)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 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语。

26;) 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

27;) 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

28;)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29;) 踏踏实实做人,心胸要广大;稳稳当当做事,着眼宜深远。

享受工作

30;)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

31;)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32;)‘忙’没关系,不‘烦’ 就好。

33;) 工作要赶不要急,身心要松不要紧。

34;) 应该忙中有序的赶工作,不要紧张兮兮的抢时间。

35;) 不要以富贵贫贱论成败得失,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

36;) 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

37;) 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38;) 成功的三步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39;) 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

40;)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的经验。

41;) 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

42;) 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

43;) 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烦恼也就愈少。

44;) 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45;)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46;) 大鸭游出大路,小鸭游出小路,不游就没有路。

47;)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

48;)‘精进’不等于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50;)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51;)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52;)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物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53;) 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与疲累。

54.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平安人生

55;) 生命的意义是为了服务,生活的价值是为了奉献。

56;) 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

57;) 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贡献的大小。

58;) 过去已成虚幻,未来尚是梦想,把握现在最重要。

59;) 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60;)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辩,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61;) 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62;)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63;) 你是有那些身分的人,就应该做那些身分的事。

64;) 在安定和谐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鲜的明天。

65;)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66;) 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67;) 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68;) 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69;) 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

70;)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1;)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72;)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

73;) 每一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74;) 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

75;)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76;)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 ‘论理’的关系。

77;) 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

78;) 眼光,是你的智慧;运气,是你的福德。

79;) 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80;) 经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无虞匮乏的富人。

81;)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82;)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赶快以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来安心吧!

83;)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84;) 不要用压抑来控制情绪,最好用观想、用佛号、用祈

幸福人间

85;) 好话大家说,好事大家做,好运大家转。

86;) 大家说好话,大家做好事,大家转好运。

87;)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88;) 急须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

89;)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欢欢喜喜有幸福。

90;) 内和外和,因和缘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91;)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关怀他人就有幸福。

92;) 人品等于财富,奉献等于积蓄。

93;) 奉献既是修行,安心既是成就。

94;) 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95;) 能不乱丢垃圾,随时清捡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96;)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

97;)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98;) 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99;)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你就原谅和容忍他吧!

100;)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101;) 以全心全力关怀家庭,用整体生命投入事业。

102;) 戒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献、多与人分享。

103;) 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

104;) 学佛的人,有两大任务:庄严国土,成熟众生。

105;)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106;) 烦恼消归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107;)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08;) 净化人心,少欲知足,净化社会,关怀他人。

《佛家

1.

2.

3.

4.

5.

6.

7.2016年翟鸿燊经典语录

1、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修持上独力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这是禅的最大特色。

2、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础,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来读诵的,而是要去实践奉行的。

3、佛门所谓「悟」,并不是只要你参禅、闭眼睛。闭起眼睛来更忙,什么忙?不是手脚忙,是心要忙着参禅。禅门虽然很静,可是在静的时候,要能像一面镜子映照万物;好像水面平静了以后,天上的云彩、月亮才会映现。这就要观照的功夫,经过观照,才能把很多问题想出来、悟出来。

4、饮食能增加身体的营养;读书则能增长我们的智慧。要想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必须鼓励人人多读书、读好书、读善书、读佛书,唯有读书能变化气质、升华人格。

5、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养成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则老来不但不会孤单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6、佛教所讲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学佛的最高行门。没有具备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门,都不能与菩提心相应的。

7、不论世间、出世间,都没有离开国家,人人对于国家的政治、社会应该关心,我们早课唱诵的「国基巩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意思是希望国家、佛法,都能兴隆。

8、学习把别人的毁谤,看作是一种激励、助力,而不是阻力,面对恶意的毁谤攻击,想想那是替自己消灾灭罪,内心也就释怀了。

9、不计较小事,才能卸下心灵的负荷; 不听闻闲言,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

10、言中带刺带剑,让人感到受了伤害,他会反击;会说话的人,都懂得用柔软的语言。凡事只从柔处不从刚,我们看坚硬的牙齿容易掉光,而柔软的舌头至死不坏,柔能克刚,至理名言也。

11、忙碌不是劳碌命,不是歹薄的命,而是幸福的命。愈忙碌表示你愈有能力,能为更多的人服务。

12、忏悔像清水,可以洗净身上的恶行污垢;惭愧像衣服,可以庄严身心的清净功德。一念惭愧,发露忏悔,就是人性最珍贵的良知良能。

13、要如何调伏身心,走向美善的大道? 一、要有节制的感情生活, 二、要有合理的经济生活, 叁、要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四、要有德化的宗教生活。

14、学习佛陀的智能,拉近人我间的距离;学习佛陀的无我,消除众生们的执着;学习佛陀的慈悲,化解国际上的干戈;学习佛陀的佛光,照破世间上的黑暗。

15、以热忱,获得善缘的财富;以勤劳,获得信誉的财富;以喜舍,获得友谊的财富;以正见,获得真理的财富。

16、拥有财富,不是想买高官厚禄,而是能广结善缘;拥有财富,不只用来滋养色身,还要长养善缘慧命。

17、一年容易又春风,在这新年的开始,向佛陀祈愿:愿眷属和谐,家庭美满;愿扫除习气,增加修养;愿修行进步,增加慧解;愿佛教兴隆,众生普度;愿世界和平,普天同庆。

18、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用心眼去辅佐肉眼。有也好,无也好,不计较自然快乐自在;得也好,失也好,不执着自然无忧。

19、生活在五浊恶世,不必逃避,只要在心田存养佛法,即如同污泥中的莲花,能吐露芬芳的香气。

20、粗布麻衣可以和衣而睡,不用担心毁了名牌衣服; 拳头石头可以权充枕头,回归安心自在的心生活。 人不一定要依靠物才有快乐,在无欲清静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21、生活再忙,总有休息的时间,利用休息时间,就可以静心打坐,也可以参禅悟道。甚至忙着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禅师所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因此,不要怕没时间,只怕无心。

22、每一个人都希望求得健康,但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饮食要节制,作息要正常,情绪要平和,物用要淡泊,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23、不杀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盗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不邪淫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节,不妄语是不侵犯别人的声誉,不饮酒是不侵犯自己的智慧。当有人侵犯我们时,我们必定很痛苦,将心比心,别人当然也不希望有人侵犯,这种不敢侵犯、不忍伤人之心,就是慈悲。

24、佛教称我们为「有情众生」,我们不能离开感情而生活,但感情应该有所节制,譬如植物不能缺少水与阳光而存在,缺少了水和阳光的植物,固然会枯竭而死;但是水分太多、阳光太强,植物仍然会承受不起而死亡。

25、「空」没有相。拳头是「有」,一张开就「空」了。「有」是五根手指头;「空」也是五根手指头,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变化无碍的。

26、心可以画出美丽的世界,美好的人间,所以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假如我们的观念里,看到每一个人都存有感谢的心,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27、好的工厂,出产好的成品;坏的工厂,冒黑烟、排污水、制造脏空气。人心就如工厂,有时慈悲喜舍、福慧双修,有时贪瞋邪见、嫉妒怨恨。

28、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因为前面有无限寛广的世界;如果不能前进时,懂得回头更重要,因为回头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样寛广。

29、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因缘,感谢大众的成就,因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30、「同事」,是随缘共事。譬如与军人相处,同他说军中有关的事;与学者相处,同他谈学术相关的问题;和商人在一起,谈商场、经济的话题……谈共同的话,如母亲喂食幼儿时,总是张嘴做欲吃状,她不是要吃,而是让幼儿知道「我和你一样」,我们也要以慈母的心怀,与大家共事。

31、「利行」,是帮助他人行事。有人走不动,扶他一把;有人上不了车,拉他一下;有人不认识路,送他一程;有人不了解塬委,耐心指导;有人面临困难,义务帮忙……都是利行的最佳表现。

32、「布施」,是给予所需。你畏惧,我给你力量,让你不怕;你不懂,我讲给你听,让你明白;你受难,我给予帮助,让你脱脸。乃至你演讲,我专心听,也是眼耳的布施;你微笑,也是欢喜的布施。

33、「爱语」,是讲好话,以鼓励代替责备。和人相处,最忌讳话里带刺、带刀,不但伤害对方,也会破坏彼此的感情。此外不冤枉、不迫害,给人信心和安全感,也是爱语的展现。

34、一个有感恩心、肯发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而作、随喜自在。

35、我人常在闲聊时得意忘形,或一时不留意而得罪了人。如能利用闲谈的时间,多念佛号、多观圣容,不但可以免造口业,还可以增进道业,何乐而不为呢?

36、如果每一个人都面带慈蔼的笑容,打一个照面都能会心一笑,不但调和了人际关系,更能增进社会的生趣祥和。

37、夫妻幸福的条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互赖,而是对彼此感情的终生信任。美满家园的建立,要建立在坦诚互谅上,猜忌怀疑会毁掉辛苦建设的家。

38、多少年来,也有人对我批评、辱骂,我仍然是感念于心。我真实的没有一点恨意,只想到,我不知如何能补报他的不足,让我们之间没有对立,没有怨恨。这许多的怨憎会苦,我也不会太把它放在心上,造谣生事、批评毁谤,只要能消除你的怨恨,也算贫僧对他们的一点贡献吧!

39、念佛要有叁到:口到、耳到、心到。口诵清楚,耳听明白,了然于心,叁到齐全,自然能得到感应。

40、再肥沃的土地福田,不勤劳精进去耕种,还是会荒芜没有收成; 再兴隆的祖业家产,不能节俭朴实持家,终有挥霍殆尽的一天。

41、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拥有财物而不会用,和「无用」有什么不同呢?一心想要「拥有」,不如提倡「用有」。

42、一个学道的人要有慈悲、和气,注重修口德,日日检讨自己,对人是否语言温和?有些人说话,音声柔和好听,这是因为过去世是讲好话、赞美人的果报。而佛教的僧团之所以让人尊重,也是因为没有恶口、没有争执,教团清净和合。

43、出家人勘破红尘的虚假空幻,放下浮世的巧争利夺,而积极追求更超脱真实的生命。勘破、放下,不是煺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积极投入真理之旅的壮举。

44、山川草木,大地山河无不蕴藏着无限的禅机;煦日照耀,微风吹拂莫不透露着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满真的纯净、美的纯德、美的纯情。

45、我们应该共同净化社会,提倡善良风气,提高民众知识,提升道德水平,让人间就是净土。

46、佛教徒皈依佛法僧叁宝:皈依佛,佛如光明,有了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带来希望;皈依法,法如净水,有了净水,可以滋润大地,生长万物;皈依僧,僧如福田,有了福田,可以给人播种,广植福德。叁宝的重要,就好比阳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

47、一个信仰佛教的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心,驾驭自己的心。唯有用心去体会佛法,将佛法用诸于平常生活,这种生活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48、佛教讲「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诚如衷,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49、今天的时代已不完全是靠人脉关系就可以立足,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有人没有实力,难以开展,即使没有人脉,只要自己有实力,凡事还是能够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50、现在的人,学习知识比较容易,学习当一个勇者比较困难。有的人平时逞强好胜,但在危难之前,容易为人收买,忘失做人的骨气。所以,真正的勇者,没有多年的修心养性,是不容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