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春秋诸侯经典语录 正文

春秋诸侯经典语录

时间:2025-04-30 08:51:26

1、吴六鼎语重心长道:“翠花啊,人家是世子殿下哩,咋会吃你的酸菜,别想了,有我吃就好了。

2、她的剑舞再绚烂,终归不是杀人剑道

3、少年十五马上飞,白发生头不得回。不得回!黄沙滚石卷单骑,平生意气今日颓,今日颓!铁衣如雪战鼓擂,白衣霸王何时归?何时归?

4、泥捧着剑匣坐回车厢,悄悄将一枚紧紧攥在手心沾满汗水的铜钱与那十几枚放在一起。

5、太上忘情,非是无情,忘情是寂静不动情,好似遗忘,若是记起,便是至情。正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道可道非常道,偶而知道,欲言又止,才算知道。

6、人在江湖飘,哪能总挨刀!

7、没有饿过肚子受过风寒,很难知道饱暖的泼天幸福,饿治百病这个道理,父辈们的循循善诱不管如何情真意切,都讲不出那个味儿。

8、徐骁常念叨着这个手无缚鸡之力读书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读书人只会锦上添花,武夫才能给老百姓雪中送炭,春秋九国,就是一块大砧板,徐骁你把自己当作屠夫就行,别做其它事情,只要剁人,剁人再剁人,一路剁过去,就能剁出一个太平盛世了。”徐骁就是这么干的,于是成了王朝内唯一的异姓王。而荀平却没有机会去锦上添花。

9、她曾一剑出剑冢,她曾白衣擂响鱼龙鼓,她曾 罚他捧书面壁,她曾穿着徐骁亲手缝制的布鞋 ,孤身入皇宫!

10、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 ---烽火戏诸侯

11、此剑抚平天下不平事,此剑无愧世间有愧人.

12、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第一,威猛如金刚,是谓龙象

13、徐凤年继续说道:“怕徐骁。”徐脂虎讶异打趣道:“奇了怪了,天底下谁都可以怕北凉王,可你都会怕咱们老爹?”徐凤年喃喃道:“怕,怕徐骁老了。”徐脂虎默然流名士,玄谈误国,此士非士。家中捧经书,笑看门外冻死骨,这般读书确实不是读书,只是在读无礼无仁无义的无字天书罢了

29、一雌复一雄,雌倾城,雄倾国,双双飞入梧桐宫

30、十指剥青葱,能不提剑,而只是与我手谈该多好

31、天庭未有天符至,龙虎山间听泉流

32、老夫用剑,剑意极点,比两袖青蛇犹有远胜,便是那撞响天钟,洞开天门杀天人。曾有剑道前辈嘲讽,既然世上无蛟龙,那你这几剑,便是那屠龙技,只是个笑话。”

33、再者到此境界者,谁的心性不是坚若磐石,与天地大道契合,心思乖张者,堕于旁门左道,无法证道

34、易与天地准,故触弥伦天地之道。这便是天人门槛,儒家圣人,道教仙人,释门活佛,莫不是如此。

35、背匣牵马老仆驻足转身,深深望了眼徐凤年,喊了声两人的共同口头禅“风紧扯呼”,然后滑稽可爱又傻乎乎地跑路了。剑九。六千里。

36、年轻最为意气风发时,携琴而行,与她在花园一隅偶遇,夕阳衔山,她哼着乡音姗姗而来。棋诏亭中,她慢慢挽起的衣袖,轻轻落下的一枚枚乌鹭棋子,重重落在了他心头上。后来,她成了皇后。他与帝王最后争胜于棋枰,她见陛下将败,以怀中红猫乱去繁复棋局,陛下出声喝斥,她只是娇憨一笑如当年,他只得低头不去看。否则以曹得意的才学,轻松复盘有何难?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盘上棋子最多有何益?

37、“山中一甲子,世上已千年。

38、站在千佛殿门口,看到泥泞中奔跑顾不得雨水的笨南北,白衣僧人呢喃道:“笨南北啊,你有一禅,不负如来不负卿。

39、此茶自古知者稀,精神气意我自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雪胸蒸绿玉。

40、每一个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凄凉夜晚,听着不远处老黄的刺耳鼾声,由怨天尤人转为苦中作乐的徐凤年都会怀念几个死党拌嘴的光阴,还有一同跃马南淮河畔,一同调戏良家,一起高歌上青楼,一起闯祸一起作孽,一起大醉酩酊。

41、木马牛取名的确缘自你所猜想的攻城器械,寓意天下敌手皆城池,没有木马牛攻不破的。木马牛锻造与神符一致无二,同是来自一块天外飞石,前朝皇帝派人海外访仙,偶遇飞石坠海激起千层浪,从海底捞起,一半锻造木马牛,一半造就符将红甲,剩余精髓,却是制成了老夫头顶这柄匕首神符,三者殊途同归,这三物称得上姐妹兄弟

42、心中有佛便视人人人是佛,心中有粪便视物物物是粪

43、有文坛前辈暖场附和,没有鼓噪学子追捧造势,写得再好,也无非是尚可二字,时下那些个美玉名篇,其实在刚面世时可都名声不显,是几百年传承,大浪淘沙,逐渐被诗坛巨擘认可,点评复点评,赞誉叠赞誉,才得以水落石出.

44、记住了,别被人欺负!这世上,只有我们兄弟和两个姐姐欺负别人的份!

45、离别在即,世子徐凤年站在弟弟面前,轻声道:“傻黄蛮,以后哥可就没办法帮你擦口水了。但哥答应你,还会接着帮你找天下第一美女做婆娘,她不愿意,绑也要绑进洞房。

46、武当千年来,记载在册的道士有十数万,可玄武天尊的雕塑才一尊,咱们啊,包括我在内,都是凡夫俗子,得许得别人犯错,许得自己犯错,莫要钻牛角尖,那就要活不快乐了。好不容易来世上走一遭,总闷着生气,你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也无趣,再说了,咱们是出世人,荣华富贵什么的,无非过眼云烟,道成瓦砾尽黄金,丹药炉中自有春,武当为我枕,我枕是武当,就够了。

47、洪洗象起身。 踏出了一步。 当初这个年轻师叔祖一步入天象。 今天却是咫尺一步,直接夺去了道门剑魁齐仙侠的手中拂尘。 武当山上,迎来了久违的骤至风雷。

48、道高不如人心高,我们若贪心了,可就没止境了,山上吕祖登仙前挂剑于南宫月角头,那把剑最厉害处知道是什么吗?”

49、凭栏而立,问鼎阁依崖而建,望江台则突兀横出,山风猎猎,高处不胜寒

50、没有饿过肚子受过风寒,很难知道饱暖的泼天幸福,饿治百病这个道理,父辈们的循循善诱不管如何情真意切,都讲不出那个味儿。

1、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2、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3、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4、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5、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6、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7、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8、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9、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10、昆仑元气,实生庆云。

11、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12、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13、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

14、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屯。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15、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16、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17、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18、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19、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20、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

21、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22、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23、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24、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25、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26、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27、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8、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29、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30、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31、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32、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33、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34、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35、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

36、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37、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38、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

39、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40、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41、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42、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43、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方释尘事劳,从君袭兰杜。

44、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45、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46、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47、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48、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49、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50、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51、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52、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舒可弥宇宙,揽之不盈拳。

53、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54、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55、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56、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

57、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58、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59、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6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1、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62、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

63、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64、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65、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66、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67、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68、闻有鸳鸯绮,复有鸳鸯衾。持为美人赠,勖此故交心。

69、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70、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71、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72、乌啼倦依托,鹤鸣伤别离。岂若此双禽,飞翻不异林。

73、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74、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75、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76、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77、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78、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79、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80、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81、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82、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

83、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84、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85、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86、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

87、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88、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89、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90、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91、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92、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辽海方漫漫,胡沙飞且深。

93、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94、浦沙连岸净,汀树拂潭垂。年年此游玩,岁岁来追随。

95、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

96、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宋侯逢圣君,骖驭游青云。

97、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98、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99、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100、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101、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102、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103、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104、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105、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106、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107、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108、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109、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110、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111、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112、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闻君洛阳使,因子寄南音。

113、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114、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115、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116、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

117、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118、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119、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120、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121、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良宝委短褐,闲琴独婵娟。

122、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123、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124、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125、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126、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

127、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128、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129、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130、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131、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132、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133、刷尾青江浦,交颈紫山岑。文章负奇色,和鸣多好音。

134、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135、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136、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137、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

138、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139、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140、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141、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142、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143、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144、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145、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146、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147、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148、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149、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150、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151、铭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抚孤一流恸,怀旧日暌违。

152、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153、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154、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155、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

156、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157、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158、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159、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160、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161、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162、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163、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164、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165、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

166、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167、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168、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169、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170、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岩泉万丈流,树石千年古。

171、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鸿雁来紫塞,空忆稻粱肥。

172、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173、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174、音容相眷恋,羽翮两逶迤。苹萍戏春渚,霜霰绕寒池。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②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本文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①渐:渐进发展 ② 经事:常规之事。 ③论次:论述编次。

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君不君则犯 犯:犯罪

B.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 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咸:全部

D. 犹不能宣尽其意宣:颂扬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仪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

①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④《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⑥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A. ①⑤⑥ B. ②④⑥C. ②③⑤D. ①③④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

B. 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C.《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

D. 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参考答案

9.A

10.C(①句是说《春秋》的作用 ④句是说《春秋》文字篇幅,要旨多。⑥句是说孔子写春秋的原因。)

11.C(《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错。原文“非独讥刺而已也”。)

12(9分)

(1)(3分)答案: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首恶之名。(而,如果1分 蒙,蒙受1分,大意1分)

(2)(3分)答案:礼于没有发生之前禁绝坏事,法规于坏事发生之后施行(未然,没有发生1分 状语后置1分 ,大意1分 )

(3)(3分)答案: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不能使理想主张实现。(意,心中1分,通,使……实现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四处奔走仍然不能保住国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就是不孝敬父母。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把这四种最大的过错加在这些人身上,他们也只能接受而不敢推托。所以《春秋》这部书,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礼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恶于已然;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壶遂说:“孔子的时代,国家没有英明的国君,下层的贤才俊士得不到重用,孔子这才写作《春秋》,流传下这部用笔墨写成的著作来判明什么是礼义,以代替周王朝的法典。现在,您太史公上遇英明的皇帝,下有自己的职守,万事已经具备,都按着适当的顺序进行着,太史公所论述的,想要说明什么宗旨呢?”

《春秋》歌颂善人,贬斥恶人,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德政,颂扬周王朝,并非全是抨击和讥刺。’自从汉朝建立以来,直到当今的英明天子,捕获白麟,上泰山祭祀天地之神,改正历法,更换车马、祭牲的颜色。受命于上天,德泽流布远方,四海之外与汉族风俗不同的地区,也纷纷通过几重翻译叩开关门,请求前来进献物品和拜见天子,这些事说也说不完。大臣百官尽力歌颂天子的圣明功德,但还是不能把其中的意义阐述透彻。况且,贤士不被任用,这是国君的耻辱;皇上英明神圣而他的美德没能流传久远,这是史官的过错。况且,我曾经做过太史令,如果废弃皇上英明神圣的盛大美德不去记载,埋没功臣、贵族、贤大夫的事迹不去记述,丢弃先父生前的殷勤嘱托,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了。我所说的记述过去的事情,整理那些社会传说,谈不上创作,而你却把它同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这就错了。”

于是编写《史记》。过了七年,我因“李陵事件”而大祸临头,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摧毁了,不会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诗经》和《尚书》辞意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从前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就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国和蔡国受到困厄,就写作《春秋》;屈原被怀王放逐,就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这才有了《国语》;孙膑遭受膑刑之苦,于是研究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后世却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说难》、《孤愤》才产生;《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是古代的圣贤之人为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而创作的。这些人都是意气有所郁结,没有地方可以发泄,这才追述往事,思念将来。”于是,终于记述了唐尧以来的历史,止于猎获白麟的元狩元年,而从黄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