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
1、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2、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4、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5、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6、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7、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8、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9、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10、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11、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12、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13、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1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5、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16、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7、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18、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19、“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20、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21、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22、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23、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24、“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25、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26、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7、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28、走对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种,走错的的路的原因确有很多种!—古龙
29、人生的故事,是用生命来写的!
30、友情是欢乐培增,使痛苦减半。—培根
31、没有永恒的生命,但有生命的永恒!—
32、乳名是自己写的,历史是自己写的!—
33、快乐是一只离岸的小舟,载着你脱离忧伤的的苦海!—人性光辉
34、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心灵,思想。—契诃夫
35、应该人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而美好。—人性光辉
36、位置可以增加人的权力,但增加不了权威;位置可以增加人的力量,但增加不了能力;位置可以增加人的金钱,但增加不了素质;位置可以满足功名的渴望,金钱可以满足物质的欲望,但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37、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郁而愈益温厚。
38、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
39、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40、人生幸福三诀: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
41、如果没有机遇,能力只能算作两个小钱。
42、人的本性中决无行善或作恶的所谓坚定不移的决心,除非在断头台上。——纳·霍桑
43、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本·琼森
44、人的自大是一种只有在回顾时才被发觉的心态,它的存在只有在受到惩罚后才能被确定。——纳博科夫
45、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
46、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普罗提诺
47、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狄德罗
48、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柏拉图
49、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尼采
50、人是自然的目的;没有任何东西像他一们在宇宙的每一个地方非常容易使自己有条有理;……他自己动手,从自身中创造出整个社会组织和暂时的环境。——爱默生
51、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康德
有关写孟子的经典名言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8、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9、人皆可以为尧舜。
10、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1、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2、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4、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5、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2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2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3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0、吾善养浩然之气。
41、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42、虽千万人,吾往矣。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6、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9、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5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5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3、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5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的学说
孟子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先生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先生》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先生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先生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孟子先生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先生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仁义”是孟子先生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先生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
孟子先生也最重仁。孟子先生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先生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先生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先生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孟子先生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先生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其进锐者,其退速。
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仁者无敌。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1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9.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4.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35.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36.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3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8.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0.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41.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42.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43.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4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45.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4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47.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4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9.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50.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5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3.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5.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56.是犹或纟?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