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孔子游春中的经典语录 正文

孔子游春中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6 13:59:07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第八自然段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1、分组听写词语

1)阳光普照桃红柳绿翩翩到来草色青青绿草如茵

2)波澜起伏不知疲倦奔流不息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3)意味深长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2、利用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泗水河边的真美啊,令我们如痴如醉!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他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二、解读“游春”,识君子

1、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潺潺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9自然段,找出孔子那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

2、交流

出示“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水是真君子啊!”(指生读)

3、理解这句话

1)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水是真君子啊!)

2)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联系孔子的话想想填填。出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德行,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情义,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志向,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善施教化,因为

3)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4)这段话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事实上,孔子的.这番话是有感而发的。是眼前的水,调动起了他这么多的感概!找一找,孔子眼前的泗水是怎样的?试着揣摩孔子的内心,把孔子没有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6)水,生活中随处可见。课文中用了那个成语?

7)让我们走近这位“真君子”,去感受它的伟大。(齐读这段话)

8)哪些人是君子?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4、其实,孔子就是一位真君子

交流对孔子的认识和理解

5、齐读第8自然段

三、领悟用心,指名志向

1、孔子意味深长地给弟子们谈水,弟子们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9——19自然段,边读边想。

2、交流

1)子路是怎样回答老师的询问的呢?能把他的志向和水的品质联系说说吗?子路的话该怎么读呢?(子路:像水一样有情义,和顺温柔、和朋友有福同享。朗读时要表现子路是歌急性子)

2)颜回呢?(像水一样默默无闻,滋润万物,不为自己表功。朗读时要表现颜回的温文尔雅)

3、同学们,假如我们跨越千年,来到了泗水河边,来到了孔子的身边,成了孔子的一名弟子,你能谈谈自己的志向吗?

四、拓展阅读,亲近孔子

1、孔子是一位不凡的老师,他循循善诱,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来教育学生。孔子一生中留下许多经典的名句,被他的学生收集在《论语》一书中。“练习7”中就有孔子的名言。

2、出示孔子论学习的名言,学生诵读、积累。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循循善诱有德行

充满智慧有情义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吟春诵春,引入春景。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

2.春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妆点着世间万物。你们能找到春天吗?“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国还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你能从诗歌之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4、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还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导读:这是一位美丽的母亲……这是一位多情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配乐朗读。

(5)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许,我们在欣赏完这首歌后,我们对这段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读课文。

(7)过渡: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这儿尽情地游玩。他们在游玩之时都谈论了些什么呢?

(1)了解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读他的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我们凭借着孔子的话,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指名读。

(3)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4)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5)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6)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7)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8)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9)什么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壮怀激烈的人,那是虚怀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践行实自已这颗“君子”的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11)也正是孔子这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12)还记得课前听的《论语》吗?这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四、教学结束: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3、初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4、会借助互联网自主学习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春”导入

1.说春天的词语猜季节。

鸟语花香绿草如茵万象更新繁花似锦…………

2.板书:春

3.扩展春天的词语、诗句等。

二、思考。

1.板书课题。

孔子游春

2.你想了解些什么?

三、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演示课件。(配乐朗诵)

四、交流、反馈。

你听明白了什么?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五、还有很多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

1.借助网络,自主学习。

2.自主选读,感悟语言、批注阅读。

板书:阅读的感受、发现的疑问、提出的挑战

(学生自主选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3、交流。

六、教学:“泗水春景”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们不紧迎来了听课的老师,连“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也赶到了这里。

我就是“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我们这里景色优美,眼看“5.1”黄金旅游就要到了,可是还缺导游,听说金南中心小学六(3)班的同学不但人长得潇洒、美丽,而且能说会道。今天我是来招聘导游的。

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导游竞聘?

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1)学生读2节。

(2)指名读课文。

(3)设计导游词。

(4)学生交流。

(5)大家表演精彩极了,本公司决定,全部录用。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七、学习字词。

八、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家你打算作些什么?

《孔子游春》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涵的道理;

2、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1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边游玩。你还记得泗水边那宜人的春光吗?能不能通过朗诵让大家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春景里呢?

2、学生配乐朗诵。

二、孔子论水

1、过渡:泗水河里碧波荡漾,泗水河畔春意融融。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出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品味这段话,把你的收获或疑惑写在边上。

(2)交流: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百折不挠的坚贞情操;

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说得真好,我想你们读懂了孔子的这段话。)

(3)对比读:如果老师把这句段话改一改,你觉得行不行?

出示:水好像有德行,好像有情义,好像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交流:孔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由水的特点讲到君子的品性,学生容易理解,具有说服力。我想你们读懂了孔子的心思。)

(4)……省略了什么?水的其他特点,也就是君子的其他品性。你能用“水,它好像。”的句式来写一写吗?

交流,你们真聪明,跟孔子一样,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老师佩服你们。

(5)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他会怎样对弟子说?

“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他说的话含义丰富而深刻,说得很含蓄。说的时候语速是怎样的?情感是沉稳的?分别练习,体会孔子会怎么说。

指名读,逐句指导读,连起来读。

指名配乐读。(评:老师听出来了,孔子不仅在论水,更是在教育弟子们成为真君子。)

练习背诵。(让我们把孔子的这番话记在心间,启迪我们的成长,好吗?)

配乐齐背。

三、师生言志

1、听了孔子的谆谆教诲,弟子们受到了什么教育呢?默读11——13节,体会子路和颜回是不是真君子?并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2、交流:

子路:急性子——豪爽、心地坦荡——有情义、乐善好施——是真君子

颜回:深思熟虑——沉稳、谦逊——温文尔雅、有情义——是真君子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孔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3、可惜,颜回的志向歌书上没有写出来,你们猜一猜,歌词里会写出什么?

交流,颜回的志向歌打动了孔子,他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四、评点圣人

今天,我们与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相信你们现在对他肯定有了全新的认识。综观全文,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老师?

总结:是啊,孔子循循善诱,表现出了杰出的教学魅力;他和蔼可亲,与学生和谐相处,师生情深,给这绚丽的春光增添了一份迷人的风景。所以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孔子游春》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吟春诵春,引入春景。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

2.春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妆点着世间万物。你们能找到春天吗?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国还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你能从诗歌之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4、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还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导读:这是一位美丽的母亲这是一位多情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配乐朗读。

(5)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许,我们在欣赏完这首歌后,我们对这段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读课文。

(7)过渡: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这儿尽情地游玩。他们在游玩之时都谈论了些什么呢?

(1)了解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读他的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我们凭借着孔子的话,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3)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4)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5)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6)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7)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8)什么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壮怀激烈的人,那是虚怀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践行实自已这颗君子的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10)也正是孔子这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11)还记得课前听的《论语》吗?这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孔子还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2)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

1、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2、 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3、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4、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5、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6、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1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4、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6、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17、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1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2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23、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论语》

2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26、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2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28、 贫而无谄,膏而无骄。——《论语学而》

29、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30、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31、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32、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33、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4、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35、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36、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7、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8、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39、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40、 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41、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4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4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5、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4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49、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篇》

5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52、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53、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

5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5、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5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57、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5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9、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6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61、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6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63、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孝经谏诤章》

64、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章》

65、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66、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6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6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9、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7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7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7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3、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7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75、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7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7、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论语子路》

78、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79、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

80、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

81、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8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83、 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8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5、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8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7、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

8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9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9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9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9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9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9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8、 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9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0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