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
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
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
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生2:“好”字!发疯的表面原因是那个“中”;而“中”之所以能触发范发疯的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好”字。因为“中”了以后,有不计其数的好处,不用再挨饿受冻,而可以坐享其成。
(师肯定,抓住这个“好”字,分三路先后追问。)
2、重点分析范进,附带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等的人物形象:
师:那么,围绕这个“好”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生:没有说“好”字,没有发疯。因为中相公并没有使他改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
生1:经济状况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生2: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吐沫,他还“唯唯诺诺”。
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生:对功名的极度热衷。
师:以上是范进中举前的种种表现,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说“好”,也没有发疯。
下面看问题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
生1: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生2: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特别是胡屠户前后判若两人,素未谋面的张乡绅也赠银赠房,你认为他们是虚伪的,还是真心的?为什么?
生:虚伪的。他们巴结范进,是因为范进“中了”“好了”,对他们自身都有好处。
师:我们可以用些什么词来形容他们?
生: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师:此时,范进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态度又如何?
生: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迎逢自如。
师:看来,范进也并不是一个老实的角色!而是一个……
生:虚伪、圆滑。
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说说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请注意表格前后对比)
生:内涵就是: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
师:原来如此。那么请你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师注意引导,不要太过分。)
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3、分析本文的主题:
师: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问题?
生: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
师:(追问)仅仅使知识分子?胡屠户他们呢?
生:还毒害了人民。
师: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师:有一副对联为证,请看:“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写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张。
一个“好”字,集中体现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题旨。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因此,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十分恰当。
首先,围绕“好”字提出问题,让学生细细地从研究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变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认识。体现了提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是掌握课文的切入点。
其次,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好”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范进的形象超出课本文字之外,更为丰满。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悟课文的主题。
最后,由于教学目的中所涉及的内容已大致解决,学生依据这个设问可以较快地归结本篇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教学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主题的归纳水到渠成。
该对联引用得恰到好处,既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又有力地结束了本课教学。
四、拓展练习
1、有人认为: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而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就这一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2、当代应试教育的种种现象与封建科举制度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拓展练习有梯度和新意。分别针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现代社会应试教育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2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
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
3、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
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
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
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邻居找范进回家。
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
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
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子。
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篇,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二、知识拓展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见课件)
三、研析课文
1、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这副对联来概括:“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中的转折点。请你分别用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
中举前: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
中举后: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饭、
胡屠户送来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
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费、
邻居拿鸡蛋送白酒、背斗米捉俩鸡、搬桌拿椅
家人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张乡绅送银赠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显赫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虾蟆、
丈人夸他“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邻居主动关心给范进报喜、找胡屠户治疯,
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连谊
2、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周围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其中的“变脸”高手非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莫属。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户前后语言、行为变化的语句,并用概括的词语形容其态度的变化。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3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接下来一起去看看《范进中举》教案如何构思的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
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1、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
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五、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六、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就在胡屠户刚笑咪咪地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邻庄范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当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
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
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4、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1、喜欢跟爱是不一样的,喜欢是荡秋千,可以自得其乐不需要别人的回应。爱是跷跷板,需要一个人坐在对面与你互动,贴近你内心的感觉。
2、感情不需要诺言,协议与条件。它只需要两个人: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与一个愿意理解的人。
3、所谓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情缘。只是缘深缘浅,任谁都无从把握,聚散无由,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相待。
4、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看透许多东西。
5、人最大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人生的漫漫长路,每个人终归是要跟自己比赛、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然后超越自己,把沿途所有的失意和挫败当作是激励与磨练。擦干眼泪,我唯一要赢的是我自己,于这一生,苦苦淬炼,但求一胜,尽己则无愧。——张小娴
6、生活其实也很简单,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失去了就忘记。
7、每一个人,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所以,不要评价别人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未必有他高尚;不要评价别人家庭,因为那和你无关;不要乱花钱,因为明天你可能失业;不要趾高气扬,因为明天你可能失势;不要吹嘘爱情,因为明天你可能失恋;不要委屈自己,因为明天你可能死去。
8、你不必逞强,不必说谎,懂你的人,自然会知道你原本的模样。
9、我不赶时间的时候尽可能走路,这使我脚踏实地;我不妄想,迫使心清心明;我避开无谓的应酬,这使承诺消失;我当心的去关爱他人,这使情感不流于泛滥;我绝不过分对人热络,这使我掌握分寸;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10、孤独,是因为你心里没有人。寂寞,是因为你心里的那个人不在身边。
2015最新感悟人生唯美哲理句子:人生就像一出戏
11、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因为这首歌,我们一起听过。
12、遇到比你有钱的人,请不要自动的卑躬屈膝,除非他有要把他的钱给你。而通常有钱人,并不会把钱送给随便就对他们卑躬屈膝的人。所以,何必呢!
13、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收获别人所得不到的收获。
14、人总是在遭遇一次重创之后,才会幡然醒悟,重新认识自己的坚强和隐忍。所以,无论你正在遭遇什么磨难,都不要一味抱怨上苍不公平,甚至从此一
15、我觉得,这个世界已经待我极好。从前我也不曾这么认为,直到,我在芸芸众生之中遇见你。遇见一道光,让我此生再无遗憾,再不畏惧。
16、恋爱不是谈的,是坠入的。有一天,在没有察觉到的时候,头朝下坠下去。
17、自己真的幸福就好,不要总是拿出来晒,因为晒多了,迟早有一天会被晒干的,所以还是低调为好。
18、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19、人生就像一出戏,可惜没有彩排,也没有重播,演到了尽头的时候,更不能去回看。
20、不要让那个喜欢你的人,撕心裂肺地为你哭那么一次。因为,你能把他伤害到那个样子的机会,只有一次。那一次以后,你就从不可或缺的人,变成,可有可无的人了。即使,她还爱你,可是,总有一些,真的东西改变了。
21、有一种目光,直到分手时,才知道是眷恋;有一种感觉,直到离别时,才明白是心痛;有一种心情,直到难眠时,才发现是相思;有一种缘份,直到梦醒时,才清楚是永恒。有一种目光,彼此相识时,就知道有一天会眷恋;有一种感觉,未曾离别时,就明白有一天会心痛。
22、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
23、好人不过三,对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冒犯,应该表现得若无其事,这是“绅士”风度,若对方还不识相,第三次招惹你时,不妨给他来个狠狠的教训。
24、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25、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配得上我明明白白的青春。到哪里找那么对的人,陪得起我千山万水的旅程。
26、爱的深,容易看见伤痕,但只要真爱还在,那伤痕也就成了爱的纪念币。
27、人生的路上,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不要笑话别人,说不定有一天被你笑话的人正是能帮到你的人。做人要给自己留条路,谁也不会完美无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直都是人生得意的。不要把别人的不好,当做是你的笑柄。
28、选择只是短短几秒钟的事,然后用余下的时间来还债。
29、所有处在恋爱年龄的女孩子,总是分成两派:一派说,爱对方多一点是幸福的;另一派说,对方爱我多一点,才是幸福的。也许,我们都错了。爱的形式与分量从来不是设定在我们心里,你遇上一个怎样的男人,你便会谈一段怎样的恋爱。
30、我爱你就是要在开心时看得到你,生气时看得到你,你不能错过我的情绪起伏,你不能错过我的死,就是我想去当小偷,你也得陪我去当鸳鸯大盗。
31、有些事情不说是个结,说了是个疤。
32、一辈子,和同一个人,睡同一张床,吃同一锅饭。
33、幸福,其实很简单。当我失落、当我伤心、当我落泪,你会走到我身边给我一个拥抱,毫不犹豫。
34、每一个今天,都将是明天的回忆。1440分钟,做该做的事,见想见的人,吃好吃的东西。丢开烦恼,认真欢乐,让今天成为最棒的回忆。
35、没有受过挫折的人很容易被打倒。碰壁、碰壁,然后超越过它,这样人会很坚强,可以茁壮成长。
36、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妄图去证明自己的男人坐怀不乱,而是让男人习惯拒绝除自己以外的女人来坐怀;一个聪明的朋友,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37、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答案没有正式揭晓”前,什么都是可能的。
38、有时候,最好的安慰,就是无言的陪伴。
39、不要只为一个人而活,你的人生,还可以拥有全世界。
40、有的人把心都掏给你了,你却假装没看见,因为你不喜欢。有的人把你的心都掏了,你还假装不疼,因为你爱。
1、小时候有没有人说你是神童。
2、钱多多你高兴的样子像是你生的一样。
3、她的中文其实也不错,比我们在场的一半人可能标准一点。
4、你看妈妈毕竟是妈妈。
5、罗狮杰,你真的是什么都不杀,但是什么都吃。
6、会长先让你死了这颗心。
7、你让我跟华波波在一起我能真诚的冷漠,可是我要跟杨迪在一起我无法真诚的冷漠。
8、我对华波波很多时候观众可能觉得不太好的一个原因是,我觉得他的设定就是这样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他也是一个挺开得起玩笑的人,所以你经常会这样去说他,他自己内心当中是很开心的,为什么呢?因为又多了一个镜头。
9、波波,你要接受我们对你的善意,你要接受我们对你的爱,所以你就要同样接受我们的嫌弃。
10、你可以由心出发,你也可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做很多事情,而且我们不需要去要求别人怎么去做,因为我们自己怎么去其实是最重要的。
11、在你们的心中,你们的车都没有杨迪的爱玛电动车更好。
12、感谢潘天楷,一回来之后,又让我们再次体会了一下互相彼此的味道。
13、理发师很爱跟你聊天的原因,不是因为练习普通话,是想让你办卡。
14、陈铭老师,作为陈超的表哥,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