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解】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3.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1、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2、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3、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7、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9、今日适越而昔来。
1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11、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12、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13、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6、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7、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18、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9、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2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2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3、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24、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6、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27、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28、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29、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30、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31、鹏之徙于南冥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3、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3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5、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賷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36、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37、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38、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3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0、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4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42、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4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44、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45、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46、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4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4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49、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50、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51、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5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5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5、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56、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57、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智也!
58、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59、汝非吾,焉知吾思。
60、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