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居士共住同修经典语录 正文

居士共住同修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02:56:49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下面是《金刚经》思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思考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我们整个修学佛法的联系。

提示:为什么出这么一个题目?这个题目非常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整个《金刚经》的核心,怎样把这句话跟我们修学佛法联系起来,我想这是我们毕生要去实践的。那么我留给大家一个题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我们修学佛道的关系。我想这句话应该贯穿我们整个修学的始终。从佛陀来讲,已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菩萨来讲,他已经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我们现在来讲,我们要努力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代表三个历程,在凡夫来讲,我们要努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菩萨来讲,正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佛来讲,已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出的这个题目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修学佛法的关系。那就要讲明这三个历程我们怎么来看待?怎么来把握?诸位把它记住了,凡夫要努力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正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陀已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三个阶段跟我们当前学佛怎么联系起来,唯有你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那么你对《金刚经》的把握已经差不多了。

《金刚经》旨趣

1.离相,成就解脱,消诸业

我们天天讲消业障,业障怎么消?不着相才能消业障,着相那业障怎么能消得了?都是根据《金刚经》教义所说的。

2.无住,成就般若,破诸惑

惑是迷惑,破迷开悟的诀窍是无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像这样的句子在本经很多。

3.无法,成就法身,脱诸苦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般若里讲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这才能「成就法身,脱诸苦」。《般若心经》里面讲,「度一切苦厄」。到无法的时候,一切法都放下,都不执着了。消业、破惑、脱苦,这是本经的旨趣。

4.破三心,除四相,为发心之要务

这一条讲得真的是非常究竟彻底。凡夫莫不以为我能执着、我能执,或者说得粗显一点的,我能得,凡夫都患得患失。谁得到了?我能得。什么是我?一般人认为身是我,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这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能够思惟、能够想象、能够感受苦乐的,这个是我,心是我!西洋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什么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那个是我。我能思、我能想,能想、能思惟的那个就是我。佛在本经上说,好!能思、能想的是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着的我没有了,能执着的、能得的心没有了,你还得个什么?三心不可得。这是从根本上消业断惑,不是从枝叶上。你打个什么妄想?妄想不可得。

你所得的是什么?所得的不外乎四相。「我相、人相」,我相、人相是从「相对假立」的。「众生相」,这个众生就是一切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相。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众生不是指广大的众生、广大的人,不是这个,那你就把意思讲错了。我们今天所谓动物、植物、矿物,再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相。下雨、刮风都是众生相,都是众缘和合,「由缘和合假立」,称为众生相。「寿者相」,寿者是时间相续,「由相续假而立」。都是假的,我人是相对假,众生是缘和合假,寿者是相续假。你所执着的这些物是假的,你能执着的心是假的,你还有什么搞头?还有什么执着?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如果把这些事实真相,统统都搞明白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你心里头马上就得大自在;换句话说,你的真心就现前,妄心没有了,彻底了解它是虚妄、不可得。

众生就是坚固的执着,不肯放下,不晓得能执着的心是假的,所执着的这些物相也是假的。所以佛菩萨眼睛里看芸芸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可悯怜?假的、全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真有这个事,佛不能够说众生是可怜悯者。因为它是假的,怎么样打妄想、怎么样执着都是一场空,不是说到死了以后一场空,现前就是一场空,当下即空。这一执着坏了事,现前无量的烦恼,苦不堪言,将来轮回六道,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教给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禅家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金刚经》的好处在此地。

「破处即是显处」,破妄,真就显了。破妄显真「是同时,是一时」,不是有先后的,先破妄然后再显真,不是的,是同时的。妄除一分,真就显一分;妄除二分,真就显二分。理可以顿悟,一下就明白了;事要渐渐的除,事上除一分,你的清净心、你的般若智慧就透一分。事上怎么做?事上真的要放下,不要再执着!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做。这是把本经纲要给诸位报告出来,纲要抓到之后,经文就不难领会。

拓展阅读:《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和各位结增善缘。各位都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报身佛的清净庄严国土。在《观无量寿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修净土的同修对这四十八大愿,一定都很重视,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换句话说,西方极乐国土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所显现出来的。大家都看过电视,当您要看台视的电视节目时,您就必须把电视机的频道转到台视的位置,台视的节目才能显现在画面上。同样的道理,您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他的悲心相应,才能到达。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没有一愿是为他个人而发的,每一个愿都是为一切众生而发。对于十方所有一切众生,一律平等,阿弥陀佛都希望,都欢迎他们能生到极乐国土,在那里薰习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简单的讲,就是要度一切众生。

下面先把我个人的学佛经过向各位报告一下,希望用实际的生活,来说明我对今天这个题目的浅见,还望各位指教。

我的母亲很相信观世音菩萨,常对我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因此我的学佛受我母亲的影响很大。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随著我母亲到山上的观音庙去拜观音菩萨。那时我们很顽皮,不肯随母亲及亲戚走大路上山,三个小孩从庙旁的山坡爬上去。爬到一半,无处可爬,也无路可以下去,我们三个急得要命,这个时候好像听到母亲在身边大叫:‘赶快念观音菩萨!赶快念观音菩萨!’我就拚命的念,结果就这样爬上山。上到山上的时候,母亲还没到,我就先到庙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庄严圣像,当时我有说不出的感动。庙里有求签的筒子,我也好奇的摇出一支,签中说‘高危安可陟,平坦自延年,守道当逢泰,风云不偶然。’我当时印象很深,如今时隔一甲子,这支签的词句我仍清楚的记在心头。

我的学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未到美国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到了美国之后至一九八八年,第三个阶段是一九八八年到现在。

在第一个阶段里,我的生命曾数度遭受到很大的威胁,每次都是念了观世音菩萨而化险为夷的。例如抗战期间,我受聘在云南昆明设置电话厂。那时国内材料缺乏,我奉命赴印度采购器材。回程中经过高两万六千多英呎的'喜马拉雅山。当时飞航设备简陋,也没有像现在的客机有气压调节设备,因为是货机,我们坐在两旁的木凳,没有安全带的设施。那天,天气不好,机长下令叫我们用绳子把人和木凳,层层地绑在一起,以防飞机遇到乱流,可能一下下跌几百呎有撞顶的危险。我们的飞机飞到一万英呎高时,空气稀薄,机上有的人已受不了而使用氧气罩,我自己也感到极难过,就像整个心脏要往外跳一样。因为不能飞高过一万英呎,飞机只好在两个山谷之间飞行。那一天,能见度很低,随时都有碰山的危险,而昆明机场又没有无线电的导航设备,飞机无法和机场连络,盲目的在山谷中飞行,机上的人,个个都非常害怕。那时我和内人结婚年余,她知道我要回来,一定在机场等我,我并不担心自己的死,却是担心我太太单独在昆明,而她的父母亲戚都远在五千里外被日军占领的上海,她一个年轻的女子,孤单一人在昆明,万一我发生不幸,她如何能好好的活下去!情急之下,自然而然地念观世音菩萨。我非常惭愧,在我遇到危急时就想到念观世音菩萨,可是危难一过就把菩萨忘记了。

第二个阶段,是我到了美国之后,很幸运地遇到张澄基教授、印顺导师、西藏DB法王、陈健民居士等,经他们的介绍薰陶,使我对佛法有了较深的认识。

初到美国,我们的生活很苦,我仍然常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但在思想上已有了改变。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是人,观世音菩萨在未成菩萨之前也是人,为什么我总是求佛菩萨的保佑?从此我开始认真地学佛。

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修学佛法,都著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我也是一样。我的内人居和如却著重修福,我受她的影响很大,后来,我们却一同走上了福慧双修的路。

说到我学佛的第三个阶段,必须要向各位介绍我的内人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一个经验。内人每天早课一定诵持《金刚经》,直到往生,十八年来从未间断。她患的是骨癌。各位都知道,癌症末期是很痛苦的。临终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关键。因此临终时,如果昏迷不醒,或者疼痛难耐,这都有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很担心内人在临终时会很痛苦,或因麻药用得过重而昏沉。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

净空法师语录1

1、凡事都要勤奋、努力的去作,才会有成就。

2、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3、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4、处世待人要学习谦虚、忍让,对於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5、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讚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眾生生欢喜心。

6、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7、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8、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9、即使是发心修行、度眾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10、所有的灾难,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的,没有烦恼的因,就不会有灾难的果,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

11、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12、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13、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14、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眾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

15、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碍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16、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养;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眾生,则是对大眾最好的供养。

17、来我们道场的'四眾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18、修行要在人事环境裡面把烦恼习气磨掉,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逆境不生瞋恚,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19、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20、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21、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裡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22、贪图佛法将来生三善道,还是不能出三界,所以佛教我们断贪心,而不是换贪的对象。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

23、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

24、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他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25、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眾的时候,则是歷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26、我们修行尝不到法喜、法味,是因為功夫下得不够深,所以佛经上说,大乘菩萨的善根只有「精进」一项,精进才会有成就,鬆懈散漫的态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

净空法师语录2

1、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成就。

2、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X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3、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4、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但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犯过,还是造罪业,要负因果责任。

5、寺院主持有教化一方的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是过失,个人修得再好也不行。如果是寺院清众,就没有这个责任。

6、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它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7、来我们道场的同X,要真正有共识、有修行,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础上。

8、对于兴趣不同、法门不同的人,我们应当要尊重。

9、真正修行人,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

10、在道场共修,二十岁至四十岁的学做事,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贡献自己,作领导、负责任;六十岁以后就退休专心精进,求生净土。

11、修行人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2、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13、对于任何道场绝对不要留恋,道场不清净、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经不一定要讲圆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这些道理佛在经典上常常提醒大家。

14、真正成就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我们既然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就更应该苦学,每天嘻嘻哈哈,不会有成就,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勤苦认真的学习。

15、大家共住一个道场修学佛法,保持身心清净最重要;心不清净,知见就不正确;知见不正往往做错事,做错事就要承受因果责任。

16、愿常听经念佛,不令间断,一心求生净土,必得诸佛护念,圆满无上菩提。唯愿诸仁者依教奉行,善思念之。

17、学佛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多福,换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和邪正。

18、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舍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19、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赞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20、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于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1、大众相处,一定要修忍让,道场大众不和睦,护法神就离开,妖魔鬼怪便来作乱。所以真正爱护团体,一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不要让大众生烦恼。

22、学佛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是非和真假,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净,修福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23、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人欺骗都不知道。

24、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是因为不知道佛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念佛是定慧等持,只要真正发心,立刻就会得到真实圆满的福慧,从业障凡夫身,转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25、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26、能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是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你能够明理;你有福德,你才不动心。

27、小座复讲是培育弘法人才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历代祖师所传下来的老方法。

28、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于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29、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养;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则是对大众最好的供养。

30、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还是自己定,佛菩萨、阎罗王没有能力为我们定。所以我们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谨慎种善因,避免造恶业。不但恶行不可以有,恶念也不可以有。

31、我们过去不得罪人,今天别人就不会得罪我;我过去没有陷害人,今天别人怎么会陷害我?我们受人侮辱,受人毁谤,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

32、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着,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33、真正用功,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清修的环境。

34、自己生死有把握,至于什么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众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众生。

35、万万不可以骗人,骗人是妄语。当然,更不能够欺骗自己。

36、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37、即使是发心修行、度众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38、在台上讲经不是教训别人,而是要依照佛陀的教训,共同反省、努力改过自新。实在讲,得真实受用的还是自己,每讲一遍,自己就反省、检点一遍。

39、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40、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众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41、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42、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43、真正修持是要老老实实去做,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简单,就愈适合众生的根机,也愈契合实相妙理。如果光是高谈阔论,实际上做不到,说得再多都是假的,只不过妄想而已。

44、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45、真正能够帮助眾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於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46、印赠经典、流通录音带,这些好事许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像延续文化、从根救起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我们应该认真去做。这种工作需要有远大眼光的人,才能做得到。

47、想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大智能,再过不久,就要到极乐世界成佛去。

48、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对于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赞叹,绝对没有诽谤,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

49、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碍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50、众生一切的造作,佛都知道,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众生,也统统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真诚心、恭敬心认真修学,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佛家心语说说大全(一)

1. 祝你新年里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去无虑;中有健康;左逢缘;右逢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上可升官;下可发财;内积千金;外行好运;常行布施;兼济天下;内外法财;悉皆盈满;业障尽除;早证菩提。

2. 飘动的经幡,转动的经轮,祥和的颂经声,飞舞的风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萨的保佑。

3.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4.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6. 出家人有二种缚:一者见缚,二者利养缚。又有二种障法: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人。又有二种痈疮: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又有二种不净心:一者读诵外道经文,二者蓄好衣钵。——《法苑珠林》

7. 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8. 万法唯心。

9.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选自《雨巷》

10.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11.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2. 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13. 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4. 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源自:《事佛经》

15.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16. 凛冽的清风和温暖的阳光同在!愿慈悲的法流滋润您的未来,愿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愿您新年里成就智慧般若,六时吉祥!

佛家心语说说大全(二)

1. 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来临之际,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2.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

3. 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6.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源自:《金刚经》

7.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8.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9.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0. 蝴蝶很美,终究飞不过沧海。

11.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水。

12.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3.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14.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5.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16. 色由心生,相自念起,欢节佳期你也不必在意。

佛家心语说说大全(三)

1. 只要是醒着,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着这种慈悲的胸怀。

2.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 尸弃佛偈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6. 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7.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8. 这个世界,想不想要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不要得起。

9.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10. 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www.lz13.cn)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11. 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12. 不可说。

13.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14. 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只求高兴就好!希望你多念一声佛,少一分烦恼!天天快乐!

15. 慈祥的您是我心目中的"观世音"。远方的我祝您:祝母亲春节快乐!顺心如意!嗡嘛呢叭咪吽!

16.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7.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8.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