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通则不痛经典语录 正文

通则不痛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18:40:41

1.比起那些你追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更可恨的是那些借爱之名闯进你的生活,在你准备适应他的存在接受他的围绕时,却露出原本面貌的人。不要因为习惯一个人而无条件地退让,也不要因为害怕回到一个人而不快乐的继续。学会聪明的告别,不值得为了错的人,坏了自己对爱的信心。

2.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那么最大限度地过好今天吧!

3.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4.真正的智慧是接纳,外不起分别,内不生对立;不与天斗,不与人争,不和自己闹别扭。

5.真心觉得这世界上没有那种脚不沾地忙够个小时,回到家中还觉得空虚寂寞冷的单身男女。充实到这份上,一个人时真的再没什么比泡澡发呆冰啤酒更惬意的事了。空虚寂寞冷,都是因为懒散堕落闲。

6.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7.有些话,适合藏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

8.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9.

10.小时候我们拼命想长大,长大后才发现还是童年最无瑕;读书时我们做梦都想工作,工作后才明白还是寒窗时光最留恋;单身时羡慕别人出双入对,结婚后才懂得单身的自由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我们是一路向前走,走过了也就错过了,唯有珍惜即时的拥有,生命的记忆里才会少一些悔与恨。

11.下决心减肥坚持不到一星期就放弃了,说好不迟到,第二天还是睡过头,许诺照顾好身体,转脸还是胡喝海吃晚睡,人最没用的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还总抱怨世界都在欺骗你。

12.无论有多困难,都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13.我喜欢听老年人说自己幼小时候的事,人到老年还不能忘的记忆,大约有点像太湖底下捞起的石头,是洗净尘泥后的硬瘦剔透,上面附着一生岁月所冲积洗刷出的浪痕。

14.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15.我们总是可以轻易地看见别人的失败错误和缺点,而且忍不住提出批评和建言。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们遭遇失败犯错和面对自己的缺点时,期盼的并不是别人的批评指正,而是耐心和包容。

16.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更长的时间学会闭嘴。

17.我拒绝那么多的暧昧,只为了你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18.我还相信工作的价值——越辛苦越好。不工作的人有太多的时间来沉溺于自己和自己的烦恼之中。

19.我的零食分你一半,你就一直在我身边好不好?再不行,零食都归你,你归我。

20.我不希望他把青春献给别人,然后到我这养老。

21.未经失恋,不懂爱情,未经失意,不懂人生。人再强大,也会受伤。再乐观,也会心痛。你需要忘记失去的,感激拥有的,和期待将至的。

22.所有的人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自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嗔。贪嗔痴是最可怕的。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淤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付这个浓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淡。

23.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24.不要在电话里吵架,一定要面对面,因为,也许当你看到她说某句话的表情时,你就不忍心那样做了。

25.总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无须看别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讨好别人,那样会使自己活得更累。当有人对你施不敬的言语,请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烦恼。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26.男女之间的恋爱,答应太快,结果分手也快。人性的规律是容易得到的就容易放弃。凡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不管是感情还是物品,都会使人顿生珍惜之感。所以在感情上,当有人追求时,需要有一些矜持,即使心里很爱,也需要给追求者时间和难度,这样两人走到一起才会珍惜感情地久天长。

27.再等一等,再忍一忍,我们想要的未来都会到来的。

28.所有回不去的良辰美景,都是举世无双的好时光。命运是一条颠沛流离的河,而他们跌跌撞撞,都被磨平了棱角,成为河里滑不溜手的鹅卵石,只有彼此知道,知道对方有过那样鲜衣怒马的好年华。而亦只有彼此知道,他们曾经互相拥有过。

29.想被人爱,就要去爱别人,并让自己可爱。

30.愿你早日学会逢场作戏,愿你早点习惯物是人非,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天真的你一样容易动真情。

31.不要欺骗自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最后关头”会表现得最好。你做不到这一点。没完成的任务会一直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这不会消除你的压力,相反你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某件事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即使你讨厌,你也一定要去做,现在就做。

32.对你的生活最有影响力的人,就是你自己。决定你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人,也是你自己。没有你的许可,任何事物都不能让你快乐。没有你的许可,任何事物都不能让你不快乐。没有人夺走你的快乐你的狂喜。夺走的人是你,因为你把狂喜建立在别人身上。你无法预防洪水,但你能学着建造方舟。

33.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样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34.不论一个人多坚强,内心总有一块柔软的地方,不能触碰。

2、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5、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6、痘要结,麻要泄。

7、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8、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9、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1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1、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2、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13、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4、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15、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6、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17、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8、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19、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

20、久病成良医。

21、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22、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23、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25、用药难,识证难。

2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7、六腑以通为用。

2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30、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31、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32、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3、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34、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35、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36、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8、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39、风为百病之长。

40、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4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4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43、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44、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45、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王清任《医林改错》

46、大医精诚。

47、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48、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9、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50、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51、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52、六腑以通为补。

53、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54、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55、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56、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5、百病挟痰

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

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39、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40、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1、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42、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43、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4、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45、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46、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47、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48、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49、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5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52、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53、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54、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55、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56、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5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59、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6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61、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6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6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64、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65、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66、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67、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68、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69、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70、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1、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72、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7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74、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75、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76、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7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78、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7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80、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81、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82、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83、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84、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85、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86、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87、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88、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89、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90、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91、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9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93、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94、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95、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9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97、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9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99、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00、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101、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102、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103、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10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105、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106、百病生于气

107、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108、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10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110、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111、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