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有百弊而无一利,茶有百利而无一弊。《黄帝内经》
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黄帝内经》
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
肾之盛则寿延,肾之衰则寿夭。《黄帝内经》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黄帝《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验,应验。厌,合也。全句意为: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黄帝内经》
临床见颈软无力,头低垂不能抬举,目陷无光者,确提示精气衰败。按张志聪的解释:“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微,则视深目陷。”。《黄帝内经》
久卧伤气,久坐伤内。《黄帝内经》
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黄帝内经》
广庭于步,养生之道。《黄帝内经》
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黄帝内经》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黄帝内经》
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黄帝《黄帝内经》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黄帝内经》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上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黄帝《黄帝内经》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黄帝内经》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黄帝内经》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黄帝《黄帝内经》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
——黄帝《黄帝内经》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黄帝内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黄帝内经》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
——黄帝《黄帝内经》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黄帝内经》
以妄为常,神光不圆,同气异形,形弱气虚。
——黄帝《黄帝内经》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黄帝内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
——黄帝《黄帝内经》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黄帝《黄帝内经》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黄帝《黄帝内经》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黄帝内经》
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
——黄帝《黄帝内经》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黄帝《黄帝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敌治未乱.
——黄帝《黄帝内经》
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黄帝《黄帝内经》
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
——黄帝《黄帝内经》
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黄帝《黄帝内经》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黄帝《黄帝内经》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黄帝以超越的神通将所见所闻的天密的记录,他见到空间外气场是如何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人体的.,并在人体各个部位运行。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郁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第二句:生病起于过用。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第三句: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
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
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又叫孙真人,他看到这点后在《千金要方》上感慨地说: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能长寿。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此养生之大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