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不酬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萓之上,号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⑤,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船沉没了,停留在水中的枯草上,在那里大声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到近前,商人就急忙大声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世家大族,(如果)能救了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载着他把他救上岸,(商人)却(只)给了十两金子。渔夫说:“先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再一次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又沉没了,(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正好也)在那里。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站着观望,商人就沉入水里(淹死了)。
注释
济阴:郡名。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贾人:商人。
渡:过。
亡:沉没。
栖:泛指停留。
于:在。
苴:枯草。
之:的。
号:大声喊叫。
焉:在那里。
以:用
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向:当初,从前。
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无乃,没有那个。
固定句式,翻译成“难道不是。。。。吗”。无乃不可乎?你都没有给我一百金。这样不行的吧?
若:你。
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
覆:翻船。
盍:为何、何不,兼语词。
诸:“之乎”的和音,兼语词。
巨室:世家大族。
启示
人无信不立,我们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兑现诺言,如果言而无信,就必然失信于人。
古代的
《凿井得一人》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感悟: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猫头鹰搬家》
西汉·刘向《说苑》
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
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感悟: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狂泉》
南朝·沈约《宋书》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流,名叫“狂泉”,国人饮用狂泉里的水,都毫无例外的发狂。
只有国君饮的是井水,没有发狂。但由于国人全都疯了,反而觉得国君是个不正常的狂人。
大家商量,如何来治好国君的“狂病”,于是抓来了国君,给他针灸吃药,什么方法都用到了。
国君被折磨得受不了,便取狂泉的水来喝,结果国君和大家一样,也得了狂病。这样一来,该国再没有一个不一样的人了,全国人一个个都非常高兴。
感悟:要警惕群体性的疯狂,在群体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保持清醒,那是极其困难的。
《赵人患鼠》
明·刘基《郁离子》
赵国有一户人家被老鼠害苦了,就到中山国去借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
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是也喜欢捉鸡吃。
一个月之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干净了,而鸡也被吃光了。
他的儿子认为这只猫是个祸害,对父亲说:“为什么不把它除掉呢?”
父亲说:“我们的祸患在于家里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老鼠偷吃粮食,咬烂衣物,钻穿墙壁,啃坏家具,这样下去我们就要挨饿受冻,这比没有鸡更糟!没有鸡,我们只不过不吃鸡肉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呢!为什么要把猫除掉呢?”
感悟:古人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面前,当然是选择利益较大的那种;两种损害放面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简单地说,就是权衡利弊,首选利重害轻。
《许金不酬》
明·刘基《郁离子》
济水南边有一个商人,渡河时船翻了,他大喊救命。
有一个渔人驾船去救他,船还没有开到,商人大声叫道:“我是大富翁,你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人把他救上岸,他却只给了渔人十两银子。渔人说:“你刚才说的是一百两,现在怎么只给十两?”
商人大怒:“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多少钱呢?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沮丧地走了。
过了一些日子,这个商人渡河时船碰到石头又沉了,恰好这个渔人又在场。有人问:“你怎么不去救人呢?”
渔人回答说:“这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结果商人被淹死了。
感悟:做人要讲诚信,否则最终会害人害己。
济水南面有一个商人,渡河时他乘的船
船还未开到,这个商人大声呼叫:"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把我救起来,我酬谢给你100两金子。"
渔翁把这个商人救上了岸,商人却只给他10两金子。
渔翁说:"你起先答应酬谢100两金子,现在只给10两,这恐怕不行吧!"
商人听了勃然大怒,说:"像这样打鱼的人,打一天鱼能得多少钱呢?而现在一下就得了10两金子,为什么还不知足?"渔翁十分沮丧地走了。
过了一些日子,这个商人从吕梁河顺流而下,船碰到石头上又沉了,恰好这个渔翁又在场,人们对渔翁说:"你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商人呢?"
渔翁回答道:"这是一个口里许诺给酬金而实际上不肯给酬金的人。"说完袖手旁观,眼看河水把商人淹死了。
刘 基《郁离子·灵丘丈人》
寓意:为了钱见死不救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做人必须讲诚信。说话不算话,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
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