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品读红楼梦经典语录 正文

品读红楼梦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04:24:26

品读《红楼梦》有感1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题记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不过,会有人看懂,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的确,那淡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起。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旧旧的样子,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口齿噙香对月吟。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面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只有回音。

品读《红楼梦》有感2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传神地塑造众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等。阅读这本书,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

我在深刻理解原著内容的基础上,精读了几个故事。如<>。<>。<>等。这些故事通俗易懂,人物丰满,情节生动连惯。这本书内容涉及故事中提到的文学常识,风俗习惯是大家扩展知识的好帮手。

读完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一个家族的衰败原由,还衬托出当时一个朝代的君主晖庸。同学们四大名著乃是中国的四部历史小说,你们一定要买来看看。那是对时代的了解。一个时代养育一代人记住一定要看噢!

品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社会人生悲剧,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贾宝玉,一个称怡红公子的灵魂人物,从小和众多女子们天天在一起吟诗作对,然而在众多金钗之中,有两位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黛玉闻讯气死。尽管高鄂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我不是天生喜欢看别人的悲剧,只是觉得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看看宝钗的下场,更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以前我是很讨厌薛宝钗的,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得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黛玉更令人叹惜。如果贾府不倒,宝钗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如今呢,贾府已经沦落到何等地步,做宝二奶奶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独守空房,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夸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xx ,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已。而曹雪芹先生也正是想抨击当时封建礼教的罪恶,并非单单描述剧中人物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则是反应了一个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

品读红楼梦有感1

贾宝玉,一朵温室的花儿。面对家族的光环和压力,他无所适从;面对父亲恨铁不成钢的责备,他慌忙逃避;最后,面对家族的没落,亲人的离散,他只能平淡的接受这一切,无力的等待着被给予,一个结果,亦或是结束……

林黛玉,她才华横溢,却多愁善感,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更怕失去,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被伤得更深。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坠入爱河,假如她生在现代,不是她所生活的男尊女卑的时代,也许她与贾宝玉会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璧人,但只可惜,她生错了时代。

王熙凤,那么八面玲珑,那么精明强干,可最后还是病死牢狱,暴尸野外,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这样的结局是她想也想不到的吧。偌大的家族顷刻覆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想,如果不是现实来的这样快,梦破碎的那么彻底,以她的精明,圆滑,定会再次风生水起的。

品读红楼梦有感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千古绝唱的爱情悲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让人一生回味。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这段爱情,让人觉得可惜,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却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林黛玉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早年丧母,又失去父亲,和外祖母一起住。虽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却还是时常想起自己无依无靠,看着别人躺在母亲怀里撒娇,自己只能躲在旁边偷偷地哭。最后,当黛玉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平时姐妹们在一起多么热闹,离别人间时冷冷清清,人人在忙着宝玉和宝钗的婚礼,还有谁会惦记着她呢?她走时只有紫鹃陪在身边。

《红楼梦》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毕生难忘,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人抚怀感叹。透过他们的人生和遭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品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作,作者曹雪芹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家族有盛转衰,其中的个个故事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你写一个大家族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纯洁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经印入了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最喜欢晴零,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齿伶俐,嫉恶如仇,真乃女中豪杰!但是她却引起贾府公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在家,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这里面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王熙凤的狡猾奸诈,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

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品读红楼梦有感4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传神地塑造众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等。阅读这本书,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

我在深刻理解原著内容的基础上,精读了几个故事。如<>。<>。<>等。这些故事通俗易懂,人物丰满,情节生动连惯。这本书内容涉及故事中提到的文学常识,风俗习惯是大家扩展知识的好帮手。

读完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一个家族的衰败原由,还衬托出当时一个朝代的君主晖庸。同学们四大名著乃是中国的四部历史小说,你们一定要买来看看。那是对时代的了解。一个时代养育一代人记住一定要看噢!

品读红楼梦有感5

《红楼梦》是写贾家、王家、薛家和史家发生的事,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史湘云。在这部小说中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林黛玉的特点可用“凄美”概括;薛宝钗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王熙凤非常毒辣;史湘云则豁达开朗、豪放。

在这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物使我意义深刻。贾宝玉号怡红公子,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玉,成为贾母的宝贝,他的诗虽不胜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等人,却有一番风韵。贾宝玉在其中也是一个可怜的主角,贾母让他与薛宝钗成亲是贾宝玉所预料不到的,他的心中只想着林黛玉,最终还是依了贾母他们。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比之下还是林黛玉可怜得多!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很少麻烦他人,只因她与贾宝玉相爱。最后由于贾母让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正病着,她想念贾宝玉,不久后就死去了。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品读红楼梦有感6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在我国及世界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一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偏偏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说是古代,实际只能说是近代的事情,它可以说是延续了上千年的没有重大变动改造的中国社会生活状态的反映,是一幅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整个上层社会,底层阶级,世俗百态,人情事务,生活习俗,饮食医药,书法绘画,诗词戏曲,建筑园林,佛道儒哲,娱乐游戏,都囊括其中,想知道中国过去传统社会与生活的状态,人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是什么样,看这部书就可以窥得三四,唯一没有涉及的是国家政治军事,朝代更换等东西,而二十五史就是讲述这些事情的。也没有故意编造复杂曲折、善恶分明的传奇人物与传奇故事,按红楼梦的说法这里面的爱情故事也没有才子佳人式的胡编之嫌,因此更接近平常而真实的百姓生活,但同时整个构造又是旖旎瑰丽的,所以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浪漫杰作。同样红楼梦也批判礼教、传统、恶俗、封建的东西,向往人性自由本真洁净自然,又表达红尘如梦,人生如幻的出世思想,因此它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看来作者是决计要把整个社会存在与全部中国文化都浓缩在他的书里面的,要写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它保留了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中国社会生态面貌,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一次最后定格、最后印象、最后纪念、最后总结,也许还是最唯一的一次,因为就在不久以后,中国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是另外一番面貌了,到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是生活在西方文明的世界里,还是生活在东方文明的世界里,我们已经融入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但实际上是融入西方文明的进程,他们对我们的改造甚巨,而我们对他们的世界的改变不大,还只有四大发明的重大影响。我们完全偏离了我们的先天发展轨道,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思想的一切,还保留了多小传统的东西呢,我们与老祖宗,与红楼梦里面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有多小不同呢,如果没有西方社会的介入,想必我们今天还是象红楼人物一样的活着,活在这个我们感觉非常智慧博大有人情味的中国式文明世界里,这是这本书给我们的感觉。

横向对比一下,当时的西方处于什么状态呢,看这本书我们感觉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化已是很了不起的,是包容一切的,是高高在上的,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并不缺小什么,其它国度都是夷蛮之地,至小当时中国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是这么想的,但同时期的欧洲人却称中国社会是野蛮蒙昧的社会,在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欧洲社会的东西,如刘姥姥看到的钟摆,贾宝玉介绍的西药等,但可以说只觉得是一些外来进贡品,稀奇玩意,并不认为是先进文明的产物,还完全没有对中国社会形成改造式深刻影响。

其实各种社会生活现象、人性欲望品行,亲情爱情友情的实质上是一样的,是一种自然存在跨越千古的,不因古今中外社会形态变化而本质不同,只是换汤不换药,又都是能交流的,所以每个时期每个社会的存在价值都是要肯定的,红楼梦所描写的这些人与事是无比鲜活的,栩栩如生的,所以今天我们阅读时完全就象看自己的生活,看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一样感同身受,感觉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根本不同,而这就是它的永恒价值所在。

看红楼梦会觉得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广博的学问与社会生活知识,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涉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且都很有造诣,作者综合了各方各面的才能素质,涉世极深又是出世高人,可以说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完人,集大成者,确实这部书也是只有天才才能完成的作品,现在对作者身份有争论,确实只要他是哪个地方的人,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就是那个地方的无上光荣,因为这本书体现了强烈的文明价值、人的价值。而看当中人物尤其是女性的言语谈吐总体感觉又是有极高的聪明学识,合乎情理又充满人情味,生活气息浓厚,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完全贴近,其中尤以贾母为甚,最正规正道,但不是封建社会正统人物,王熙凤虽然也是钢口利心,但整体效果是精明厉害与花言巧语,只能说是一鲜明强烈个性的边缘人物,与薛宝钗的端庄大体都不能相提并论,当然女性在其中终究只是一个个具体性人物,如冷子兴,如一僧一道才是高高在上的掌握者,也就是说女性只是生活中的感性聪明人物,男性则是宏观中的理性智慧人物,看红楼梦有时看不到男人的影子,其实还是存在的。

这些女子都是很了不起的,是完全可以作为全部中国的女性代表形象的,象慈禧、武则天、吕后等所谓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也不过如此,也就是十分漂亮、聪明伶俐有教养学识,并没有什么特别于常人的东西,换句话说,她们不是伟人也不是杰出人物,只不过是非常优秀的普通人罢了,红楼梦中充斥着的正是这样的女性,因为特殊环境条件使得她们能成为皇帝的婆娘,也因为成为皇帝的婆娘才走上如此显贵的地位,步上政治的舞台,成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实际上她们不过就是普通平常人罢了,而不是其本身有多么特殊,就象只有开国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算得上真龙天子的人,他的子孙皇帝不过是现学现用罢了,实际上就是一普通人,硬说他们是龙种皇命不是凡人也没办法,而借助男性踏足政治,这也是过去中国女性的命运。

红楼梦理应写完了,一个人写小说不可能前八十回完全封笔了,后几十回却还没有动笔,看不到它的结局是一大憾事,实际也是一幸事,太完美的作品不能太完成,最好的作品是未完成品残缺品,就象维纳斯雕塑,要留有许多可能的想象与发展空间给后来人,不能自行都安排了,例如林黛玉的爱情结局,各个人物,整个家族的命运与归宿,后人就各有各的设想,有各种各样的狗尾续貂,如果你都定好了,可能就会有许多读者不满意,因为人物与故事已经深深的融入了读者的.心中,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人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高鹗续写的或许不符作者本意,结局非常平实,没有反映出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主题思想,也许不是批判统治阶级的思想,但也有可取之处,虽有波折起落,但豪华家族最后没有垮台,腐朽阶级继续当权,贾母富贵至终,但这倒也是历史事实,王熙凤忧病而逝,薛蟠恢复自由,恶行没有得到惩处,没有使人心大快,大声叫爽,这也是社会现实,它没有象八七版电视剧一样来个大倾覆,翻天覆地大变故,否则这会增强红楼梦的传奇故事特色,但事实上它就应该是一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小说,所以没有大起大落这样的处理也许并无不当。

在爱情的处理上,对林黛玉的最终故事描写得很动人很合情理,薛宝钗结局也并不好,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都是悲惨下场,这样的处理更没有不当,在最重要的人物处理上符合作者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原意。也许唯一败笔是让贾宝玉这块顽石,这个世俗眼中的草包,这个叛逆者竟然向传统主流投降,向现实社会妥协低头,去融入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就是去学习文章,参加考试,还中得进士,这件无上荣光的事让这块暗淡无光的假宝玉变成了大放异彩的所谓真宝玉,让世人刮目相看,祟敬有加,也回复了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期盼之心,失望之情,给世人对他的歧视给了一个有力的回击,也许作者的目的仅仅是想证明一下,证明贾宝玉并不是一块真正的顽石,一个真正的蠢才,他身上的故事并不是毫无可取的,不是可以被轻视的人,尤其是他离开之后留给世人的印象更要是如此,而只有这种成为主流传统社会肯定的人的方式才能证明,总之是以这个方式来完成他作为一个人来世上一辈子的许多重要东西、

实际上就是被正统社会要求的东西,但这也就是贾宝玉这个人物和作者本身与社会进行抗争失败的悲剧,当然他虽然需要这外在功名来证明但本身却是根本无视于这功名的,不过是最终以这个方式,以这个结局与这个社会作了一个完美的告别,然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完成了他的红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