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下面带来小学美术山水画
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范本一
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
课时:一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对树、山石、水和云画法德分别讲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笔墨功夫,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丰富变化,了解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 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引入新课:
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 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 树的画法:
树是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所以先从画树讲起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24页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此画以枯而见润
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1、25页的赵—的《江行初雪图》,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村雪堤,人驴面目略具苦寒艰辛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色的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阴阳相背。
树的技法讲解、演示:
(1)树干:在自然界中,不同类型的的树木,它们的枝、干、叶的生长形态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的画法可分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为参考,向同学们讲解画树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2)教师示范树干的画法:
教师示范时,要具体分解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要
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花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如何识别纸性,如何用笔,笔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样的笔法表现树干的挺拔有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逐步领略中国画作画的一般要领和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础技法的运用,树立起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3)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种类:单叶、夹叶(演示文字:单叶、夹叶)
教师演示范画,让学生了解单叶和夹叶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画法。
(4)教师示范树的画法:
(例:松树的画法、柳树的画法) 树干——树叶——染色
二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家有句老话叫“石分三面”,说山石是立体的。
画山石的步骤: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这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用时,不是机械的进行,每染一次,原来的轮廓线被冲淡了,这时需用较浓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复勾皴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轮廓线来描,而是有重点的勾,皴。
三 水和云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景无云不深
1、水的画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各不一样。
海水波涛汹涌,面机广大,采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的办法表现,把两边的山石认真刻画,用以衬托流水的形态和虚实,必要时用线勾出水流的动态,重视水石的关系。
云雾画法:
1、画云雾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态,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处理四周景物的隐显虚实及边缘。
教师示范云雾的画法
五、 课堂临摹:
提出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展示范画,让同学们以书或范画为参考进行临摹。
然后再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能较好的临摹及初步创作这些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比较好。
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中国山水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
二、引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问题: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评述、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三、授新课
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沈周的作品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是春天。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是留白处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有画树,房屋只有1间。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作品没有。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山石的擦染及齐白石的近景土坡,远山,染墨、色用侧锋表现。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五、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和毛笔的干湿是学生难于掌握的。要让学生了解近实远虚、近浓远淡,再分析墨汁的成分中有骨胶,浓墨时不洇,稀释后要特别控制水分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班级的孩子比较多,中国画所需的工具又很多,生宣纸又不能太小,因此,桌子显得不够大。学生作画时显得非常局促。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参考教材中的作品或学生作业临摹、组合。教师也要多加强示范。
欣闻“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即将创立,我非常激动,预祝这两件益事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做为一个文化学者,我目睹了从徐悲鸿、齐白石等国画大师谢世以来的国画乱象。“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创立无疑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事业中值得关注的一件大喜事。
关于乱象,我想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有的画家由于受到了西画的语言和思维冲击,于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笔墨精华,几乎变成了用中国的纸墨来画西画,结果完全没有了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第二类,有的画家确实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笔墨精髓,也结合了西画的语言和思维,可是结果却是画得不伦不类,极不自然;第三类,有的画家认为中西合璧无法结合,索性就钻入传统的故纸堆里翻跟头。真可谓群雄割据,乱作一团。
所幸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中国新山水画的三种乱象总算是被植被皴法的创始人刘宗汉先生给终结了。老子曾曰:“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由此可见没有什么思想和技法是不能为我们所用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自西学东渐以后,人心浮躁,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中国山水画的创新除了需要画家具备大智大勇之外,还需要有平心静气的吃苦精神,这非常不易,我们应该感到很欣慰,因为刘宗汉先生做到了。
刘宗汉先生的书画俱精,他既敢于深入地研习东西方的古典绘画传统,又勇于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提炼和溶合,故而能“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终成一代大家。他谨慎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西画的色彩,线条与透视,使得新山水派的画变得更趋自然与和谐了,这种自然与和谐就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因为他的新山水画是在传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异化的全新中国画。
可以说“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创立是中国新山水画的福音,真正开启了“新古典主义山水画”的新篇章,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刘宗汉先生没有异化的全新中国画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可以承前启后,让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得以健康地延续和发展,避免了被断割或误入歧途的危险,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刘宗汉美术馆”的成立,可以提供一个方便后学观摩、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则为具有远大抱负的同道中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学习、研讨、创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坚信:刘宗汉先生所献身的当代新山水画艺术,根深叶茂,前景广阔,因为他的作品和言行已经证实了创新是必然的,只要大家能够一起沉下心来深入传统,肯吃苦,勤动脑,并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就会有新的突破和创新。由此,我再次预祝“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挂牌仪式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学画山水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空间、笔墨特点,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步骤。
2、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笔墨技巧表现简单的山水画。
3、增强对大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画是什么画?”“是谁画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教师总结:《千里江山图》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那同学们想不想通过中国画的形式画一下自己的家乡呢?
(二)直观感知
1、简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都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总结:山石、树木、房屋;郁郁葱葱,巍峨雄伟。
(三)形式分析
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并思考问题:作品中山有什么特点?
学:近山、远山
总结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三远法,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放大图片,提出问题:近山与远山有什么区别?树木又有什么不同?
总结:干湿浓淡的变化、繁简的变化、虚实的变化等
3、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国画作品并总结中国山水画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练习
1、教师示范
树的画法:点、横、个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画法:近景—中景—远景
2、练习要求:构思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风景画,大胆的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画一幅山水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开展美术展览会,展示学生作品。
2、鼓励学生谈谈从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六)小结作业
1、总结中国画的画法。
2、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色,并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画山水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
一: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二: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课前准备:
中国画(以山水画为题材为主),山水画技法课件。
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
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二:揭题:学画山水画
三:授新
1、法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D如何表现。绘画步骤等。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3、师生共创;请生简述自己做画步骤,方法,师师范步骤,技法。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4、欣赏中国画其他技法点津。
5、小结作画步骤。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五:学生创作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六: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师点评优秀作业,小结本科重。难点。
七: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