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恢复自由身的经典语录 正文

恢复自由身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1 11:13:59

生吞活剥

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

无斧凿痕

艺术与自然本是相对的名词。凡是艺术皆是人为的。西谚有云:Arsestcelareartem(真艺术不露人为的痕迹),犹如吾人所谓“无斧凿痕”.──《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我看过一些盆景,铅铁丝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绑,即或已经解除,树皮上也难免皮开肉绽的疤痕。这样艺术的制作,对于植物近似

天性

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

代沟

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

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雅舍小品三集·代沟》

福到了

暴发户对于室内装潢是相当考究的。进得门来,迎面少不得一个特大号的红地洒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挂历着的,表示福到了。如果一排五个斗方,当然更好,那些是五福临门。──《雅舍小品三集·暴发户》

大主意自己拿

人,诚如波斯诗人

人需友谊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秋室杂文·谈友谊》

朋友

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

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秋室杂文·谈友谊》

诗难卖

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雅舍小品·诗》

病中温情

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怒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雅舍小品·病》

自由人

“褴

柔韧之妙

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雅舍小品·女人》

高峰

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

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

鸟的苦闷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雅舍小品续集·退休》

生气

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雅舍小品续集·怒》

破落户

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雅舍小品续集·旧》

沉默

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雅舍小品续集·沉默》

会心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雅舍小品续集·读画》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1、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2、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3、“褴褛的衣衫,是贫穷的罪过,却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职业的优美的标识,他的财产,他的礼服,他公然出现于公共场所的服装。……没有人肯过问他的宗教或政治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话虽如此,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铁拐和济公之类,游戏人间的时候,才肯短期的化身为一个乞丐。

梁实秋名言名句

1、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2、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呢。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3、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4、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5、我一向不相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眼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6、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

7、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8、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

9、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10、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梁实秋经典语录

生吞活剥

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雅舍小品·洋罪》

诗难卖

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雅舍小品·诗》

病中温情

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怒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雅舍小品·病》

自由人

“褴褛的衣衫,是贫穷的罪过,却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职业的优美的标识,他的财产,他的礼服,他公然出现于公共场所的服装。……没有人肯过问他的宗教或政治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话虽如此,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铁拐和济公之类,游戏人间的时候,才肯短期的化身为一个乞丐。──《雅舍小品·乞丐》

柔韧之妙

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雅舍小品·女人》

高峰

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雅舍小品·中年》

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雅舍小品·中年》

鸟的苦闷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雅舍小品·鸟》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雅舍小品续集·退休》

她是一位语文教师,也是一个十七岁女孩的妈妈,丈夫在本市另一所学校任教,十一年来,她几乎是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只在周末或寒暑假时候,一家人才能聚首。近四年来,女儿远赴外地读书,一家人三分天下各自为政。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生活肯定很辛苦,也难免孤独,不过她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辛苦是有一点,但却相对安宁,相对自由,因此反而渐渐爱上了这种类似于半独身的生活。

自结婚时起,她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打算,决定埋葬自己爱的念想,一心为自己为孩子好好的活。至于丈夫,那个认识没多久,几乎没什么了解,甚至没有怎么说过话就稀里糊涂嫁给了他的人,她实在没怎么往心里去。她其实是个很孩子气的人,就像她当初压根就没想过会那么快那么无奈地嫁给他一样,她想不到那么远,更想不出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到底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那时,她只是觉得,应该不会太可怕,毕竟他好像不坏,再说天下之事不如意处十有八九,大概这就是自己的命,认了吧。

婚后的生活,也还算平静,他在学校人缘似乎不错,他们的结合得到了大家的祝福。尤其是起初时手头很不宽裕,两个人患难与共,虽有磕磕碰碰倒也算相安无事。但潜意识里她还是很不情愿,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该叫他什么。像其他同事一样还叫他某老师吗,那感觉似乎不太像话;叫他名字吧,好像又没那么熟悉;至于别的什么更亲昵的称呼,那更不用说提都别提,想都别想。所以,每当要招呼他时,她便发明了一个别人家都不曾用过的称法“哎”,或者什么也不叫,直接说话。而他自结婚时起,就一改之前“某老师”的称法,绕开了叫她名字的环节,直呼她老婆了,对于这个跨越,她很是耿耿于怀。也是,他至今也不习惯叫她名字,好像她没名字似的。都没有谈过恋爱,就糊里糊涂跟了这个绝非她喜欢的类型的人,这是她这辈子的遗憾。她甚至在婚前便毫不忌讳直接对他说就算嫁给他了这辈子也别想她会喜欢他,这是实话,她没有办法喜欢自己本来就不喜欢的人。但他安慰她,说他是真心喜欢她,说她现在不喜欢他没关系,他会用他的行动让她喜欢的,他说“我们先结婚后恋爱”,还举出一些例子来佐证。或许也有可能吧,她逼自己相信,日子总得过下去,她不想再纠结。

婚后不久,孩子出生了。或许是上天可怜她,孩子长得很是可爱。她的注意力完全转到了孩子身上,不再去想他当日的可恨。家庭的柴米油盐与经济的拮据,以及孩子渐渐长大的喜悦让她简直忘怀了自己的不如意,她学着做一个主妇,学着如何持家,学着做一个好母亲,不管怎样,她希望孩子能快乐的成长。这样的清贫然而还算相安无事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孩子五岁。

孩子六岁那年她进了城,他则留在原校。进城的头两年她租住在一套简陋的房子里,开始了辛苦的独自打拼生涯。这段时间无疑是辛苦的,学校系初创,万事待兴,她教两班的课还当班主任,除了上班还得自己买菜做饭照顾孩子,一天下来几乎就没有时间休息,经常会忙到很晚才能就寝,熬夜的习惯也就是从那时养成的。后来买了房子,她急于从那老鼠成群的出租房里搬出,所以借了钱心急火燎的开始装修,他本不怎么管事,就以自己在乡下往返不便为由,把装修的一大摊子事全交给她了,说“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吧”,于是这样一来,她就更忙了,有时忙得骑单车都在打瞌睡。有一次她躲闪不及从单车上飞下来,重重的摔在路边,落在一个行人身边,把别人吓得大吃一惊,还好,仅受了皮外伤,那辆飞驰而来的车从她身边掠过,好险!不知是因为隔阂本来就有,还是分离加深了这种隔阂,他们开始变得水火不容。她发现他变得越来越陌生,已经是连话都没得讲了,每到周末,她便感到恐怖,她觉得他成了她的一个梦魇,不想见却躲不开。

他开始变得多疑,开始反复提起当年她说过的话,他将她的冷淡归结为精神冷暴力。于是有一天,他终于愤怒了,为她的冷漠,她的无情,他爆发了,为此他原有的暴戾倾巢出动。从此,他开始习惯用拳头说话,常常是几句话不对,便把她打得动弹不得。每当这时,她便害怕得瑟瑟发抖,她怕自己这条命一不小心就葬送在这个疯子手里——他现在的确疯了,完全不可理喻。更有甚的是,有一次半夜里她把门栓了,想要不理,结果他狂怒地将房门踹开,将她床上的蚊帐点燃想一把火烧个干净,一了百了,那时他们还租住在别人家里。这让她无比惊愕无比后怕。那时有一部电视剧放得很热火,好像是《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她觉得自己就是那剧里的女主角,既没有办法爱上自己的丈夫,又没有力量抗衡这种随时到来的家庭暴力,活着变成了痛苦。有时她想,到这世上到底为何来,活得不痛快,死又不甘心,那种日子对她来讲真是莫大的痛苦,超负荷的工作和两人之间的冷战身心的双重折磨让年仅三十几岁的她头上很快生出了白发。可等她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违心顺从实则是犯了致命错误之后,一切都已经难以回头了,因为既然有了孩子,就有了责任,就有了必须顾忌的家的名声。有人说,一步走错,步步错,的确如此。

于是她学会了沉默忍让,学会了戴着面具生活。人前,她装得没事人一样,和人闲聊,和人说笑,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她的生活如同一潭静水,虽然波澜不惊,但也风平浪静;人后,只要一放假两个原本就没什么感情的人,一碰面一交谈就往往是摩擦不断冲突不断伤害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矛盾越积越深,伤害越来越大,于是她终于愤怒地喊出了离婚二字,她意识到当初的糊涂与妥协结下了恶果。她决定不顾一切要解脱自己,重新获得自由,她想按自己的意愿来活,人到中年,她已经不想再这样折腾,不想让已经伤痕累累的心继续受伤了。而如果不解脱,这种梦魇般地日子将如影随形,那种潜在的威胁将随时重现,对于日渐逼近的老年,她不寒而栗。她意识到,她们之间的矛盾一开始就有,简直无法调和,这就如同两条平行线,非要把他们搅拉在一起,其结果要么是当场断裂,要么是纠结一生,至于还能不能回归平行,这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也就是说,要么吵吵闹闹一辈子,要么分手老死不相往来。可是世上又哪里有没有后遗症的治疗啊,既然曾经造成了伤害,就算是解脱,又怎能不留下疤痕?她心里纠结得很。

或许是真的担心她会离开自己,每次打过她之后,他就会有好一阵特别殷勤,同时在她又喊离婚时便向她提出苛刻的所谓条件,她知道就像当初哄她顺从一样这只不过是想打消她这种他始料未及的念头吧。不过,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对他已完全没有了信心,有的只是苟且偷安的屈辱和妥协,这样一来,她对他真是恨怕交加,惟独没有爱。然而,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和当初一样她不敢深想。好好保护自己,不要再那么犟,能过一天是一天吧,身边有个不定时炸弹,她又能怎样呢,等孩子大了再说吧!是啊,她不能只考虑自己,再说,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不是不多吗,只要她不那么倔强,愿意曲意逢迎,委曲求全,日子也还能勉强过下去,毕竟他不是坏人,也没什么恶习,自己不爱他,在他也是很悲哀的。她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没有像他们这么糟糕的组合。

但她真的想恢复自由身,当家庭成了桎梏,当身边人成了威胁的时候,这种欲望便变得尤为强烈。是她不想要爱人不适合有家庭也像时下流行的说法那样想做丁克一族吗?绝对不是,而且正好相反。还在婚前的时候,她是有自己暗中喜欢的人的,只不过因为他的意外介入,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像老僧入定一样收起那份多情等爱的心,只不过后来的发展表明她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命运不会就这么慷慨,她以为只要锁上自己的心,生活是可以平平静静的过的。她没有意识到和她生活的那个人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他有他的需求,有他的奢望,他不会一直忍受她的冷漠,说到底和她一样他也是不幸的,在他们之间没有赢家。

岁月无情,如今自己在不经意间已被逼入中年。回首往事,长河无声;展望未来,雾霭缭绕;环顾四周,已是万家灯火。她回顾自己这近半辈子的经历,她猛然意识到自己似乎一直是在徘徊犹豫中度过。

年轻时候,她发疯似地喜欢过一个人,她是那么相信自己的直觉,丝毫不顾旁人的看法。她收集他每一个温馨的眼神,回味他每一句平常的话语,不管什么她都能按照自己的想象演绎出一个甜蜜的故事。她是如此地耽于自己美丽的想象,她让自己深信,他是很在乎她的,无论他最终的选择如何。她也一直对自己说,今生她就只爱他了,除了他别人都是浮云。但是,如今回想起那时的.日子,她竟然发现,她根本就什么都没为他做过,她其实爱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他,不过是将自己爱的影子强行附着于他身上罢了。如果有一天他问她,当年你真的那么爱过我吗?她肯定答不上来。但她会说,爱你的感觉是真实的。的确,她曾为那个人梦中痛哭,曾他写下8本日记,她曾走到哪都在寻觅他的踪迹,她曾想制造一些偶遇就为能看上他一眼,她曾只要有可能就想打听他的消息,她曾想到他所在的地方去找他,她曾想把她的日记寄给他,她曾想……但是仅止于想想而已,她其实什么都没做过,在人生最美好的日子里,在情感最为浓烈的时光中,她究竟为爱做过什么实质的努力呢?没有,完全没有。

因为在迈步之前,她早被自己的想象吓退了。

她想象,他如果听到她的心声后会仰天长笑;她想象,若自己出现在他和朋友们面前时他会视而不见;她想象,若和她路上偶遇他定会擦肩而过扬长而去;她想象……

的确,在情字路上,她的想象她的犹豫她的自尊让她爱的天空阴云密布,阴风惨惨。她偶尔会想,假如当年她能从心所想,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结果会怎样?而现在,她还是一样徘徊犹豫,面对眼前的一切她终究还是拿不定主意,进退两难。少女时候她曾经和一个关心自己的同学探讨过一个有关爱情的话题,那就是你喜欢浪漫一点的还是现实一点的,要一个你喜欢的还是一个喜欢你的?她那时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而且发表了一通类似宣言一般的所谓见解。记得那位年长于她好几岁的那时已经成家的算是过来人的同学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说:做梦的感觉真好,但总有一天,梦是会醒的,等你梦醒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事实果真如此,她那位同学真是大智若愚。她当初极不以为然的东西如今几乎一一应验,而她当时激情满怀的的宏论正一步步成为笑话。那么长时间过去,她终于明白,她当初选择前者,但生活本身却为她做了相反的安排,它是那么不动声色,她几乎是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的。

二十年后,她曾经喜欢的那个人又出现了,她觉得这是天意,如同又回到了二十年前。记忆总是美好的,她差点就要迷失在记忆的天空了。他说着和二十年前一样的话,而且更加深情,让人恍惚觉得时光在倒流,一切或许还可重来。一年来,她挣扎,她纠结,她怪罪这多事的网络,但她保持了最后的一点清醒,固执地坚持绝不见面,任他倾诉别后如何思念,因为现在她已经不再信任他了。她提醒自己世事难料,一念之差,或许会坠入万丈深渊。可记忆是个磨人的东西,当你理智时,它便来敲击你的情感之窗;当你迷情时,它又会叩打你的理智之门。记忆太过沉重,现实太过飘渺,她终于发现,记忆就是记忆,现实就是现实,无法融合,也无法置换。她想,就让记忆随风,哪怕是散作一地鸡毛。但当又面对丈夫乖张暴戾的时候,她又觉得,是时候逼自己一下了,再不逼,就真的会坐看夕阳落山了。

和以前一样,她习惯把心事写在日记里。在日记里她这么写道:

午后的骄阳光华褪尽,余温尚在,不要叹息黑暗降临,四野一片沉寂,请找一安全所在,闭上你的双眸,舒适的睡上一觉,醒来后,你会发现黎明依然到来,阳光依旧灿烂。一路行来,从未想过后退,但有些路前方就是悬崖,如果你孤单一人赤手空拳,你架不了桥梁,开不了栈道,那么请绕开这空谷高崖吧,也许登上另一座山头,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转身,请留一个优雅的背影。

可隔天她又在日记里这么感叹:闲着无事,翻看自己昔日私密日志,勾起太多往日记忆,不由泪流满面。很多心事我们不能轻易说出,因为说出来或许就是祸端,但它明明是在的,任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依然不消不灭。人世间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相见恨晚,亦有太多的失之交臂,我们只能学着转换,学着看淡。因为错过总有原因,再见也不见得是上天眷顾,人生要经历很多风景,哭过也好痛过也罢,曾经经历过这就够了。时光流逝,如今有些门必须关上,有些往事必须尘封,我们得学会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更得学会转移目光,转移兴趣,转移追求。

世上有太多寂寞的灵魂在四处飘荡,他们为了生存而机械地劳作,面无表情地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另类,他们会戴上面具,装模作样地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他们有歌,但只在心底悲唱;他们有泪,但只在人后无声地流淌;他们也有彷徨,但常常会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他们也有痛,但却会强忍着绝不吭声。命运是个脾气古怪的家伙,它给了你太多的不如意,又总在你面前晃动着让人心动的诱惑。这诱惑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你的现实,你的处境。它又像那清风月影,总诱使你去追求,去改变,去创造,但却总是可望不可及。你想突破自我,你想突出重围,但是你总会绝望地发现,你所在的地方竟像一间魔法屋,会随时调整它的阔度,你似乎总走不出这个像是施了魔咒的空间。你不缺闲情,但你只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分享;你不缺浪漫,但你只愿追随心爱的人远行;你不缺热情,但只在欣赏你的人面前展现;你不缺智慧,但只想和心动的人较量;你不缺幽默,但只是在对你好的人面前妙语连珠。你有时觉得,这本是生命赋予你的权力,人生在世,也如白驹过隙,昙花一现,我们似乎有理由从心而行,随心所欲。但只要你稍有动弹,却会悲哀地发现,你面前有太多的栅栏,它好像时时都在提醒你,不可擅越。你每前行一步,都会有一种罪恶感,好像闯进了别人的领地,拿走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道德这东西到底从何而来,但它却总是道貌岸然的挡在你的快乐前面,我们称颂道德维持了社会秩序,却不料正是他葬送了我们原本可能触摸得到的幸福。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道德园中寂寞地老去,有多少人生前被奉为楷模,却在死前遗憾得闭不上双眼。